分享

做一个不务正业的设计师吧

 工业设计那点事 2023-05-11 发布于浙江


因为,你会发现现实中,很多设计师觉得做设计很痛苦的原因之一在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现实的工作不是你想的天马行空,可能是针对一条曲线的反复修改,可能是针对一个螺钉柱位置的反复折腾,就是这么无聊~

现实的工作也不是只做创意,你终归要把你的想法视觉化出来,但是很多设计师画不出来,解决不了,不能画好方案,这也许是你正在面临的问题~

我们都需要正面面对这个问题,因为画图和造型能力的问题足以让一个设计师从讨厌一个项目开始,进而讨厌整个设计工作,进而选择了退出设计行业~

但是,如果你还有一丝继续做设计的想法,请你仍然要热爱设计,仍然要坚持梦想,学会克服困难的方法,因为画图做方案只是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你所面临的一个非常小的门槛而已~

如果前面写的架构专辑能够帮助到你去解决一些画图的问题,我会倍感欣慰~

请坚持画下去~


今天想写的内容,我想定为:做一个“不务正业”的设计师!

让我们换一个视角去理解我们在设计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既然我们都能清晰的知道画图和造型能力只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很小的门槛而已,那我们就必须学会做一个“不务正业”的设计师,让我们从各个维度坦然的面对我们所面临的职业问题,以及从各个层面真正的理解“设计”这个伴随着你我一生的关键词。

在和不同的同学聊天后,有感而发此篇文章,当然,个人经历和知识有限,望批判性慎读,也望大家指正补充~


#01
我也想做设计管理


设计不是我们的全部,但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又丢不开她,所以在整个职业规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理解和反思我们到底在做什么和我们想要做什么。

这和我们要聊的“做一个不务正业的设计师”有什么关系?我想它和我们想做的事有着很大的关联度。

有同学说:“很羡慕你们做管理的,反正张嘴闭嘴就有人把事情做完,自己也不用怎么动手~ balabala...”

倒也不是第一次听说做管理很轻松了,但是实际上做管理也很少有轻松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一个基本的理念,保障团队的高效高质的输出比你自己画好一个项目重要多了,而保障到这一点就需要你融入非常的心血,不是么~

所谓你不需要事无巨细,但是所有的责任都是你的!

“你也想做设计管理么”
“那肯定”
。。。

好吧,每个人都觉得别人的工作都很轻松~

我们暂且把设计管理定为这位同学在接下来设计生涯中想做的事情吧,我们抛开所有的技法、软件、手绘、造型等这些基本能力时,这时候你就得从“不务正业”开始了。

大家知道设计管理里面有一个非常基本且重要的工作内容,也就是品牌风格的管理,当我们需要重新梳理一个品牌语言的时候,我想你应该知道做品牌规划需要相应的策略,再具体点讲我们都需要各自对应的设计策略~

同学说了,你别扯虚头巴脑的了,哈哈,你就直接告诉我做什么就行了~

当我们认为设计策略是一个虚头巴脑的概念时,别人讲再多关于策略的问题,我们都很难接受或者很难理解其背后真正的含义了。

这就如同在形态架构第03篇写的文章:你要想真正画好形态,提升自己的形态造型能力和架构能力,就需要要真正的理解刻意练习的概念~

《造型训练-形态设计架构篇总结03-补充-如何有效的、有节奏的展开形态架构练习》

我非常理解催更的同学的心情,毕竟我已经付了19.9了,你得该抓紧更新哈哈,每个事情都有其发展的规律,所以我只能及时的补充了一篇来促进付费同学们修正相应的关注点。

道理是一样的~

你说,我知道,不就是画么~但是你忽略了非常重要的阶梯式、递增式的进步以及促进吸收的正向反馈内容,刻意练习-当然需要画,但是需要有方法和互动的画,因为这会影响到你进步的速度和质量;

抱歉,扯远了~

我们需要“不务正业”的去学习和理解战略、策略的内容,去理解策略的4个基本要素,去理解策略是解决什么的?

所谓“战略是目标设定的艺术,策略是路径选择的技术”

所以这样你才能理解设计策略制定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解决品牌战略中的什么问题点?以及它是如何促进品牌通过产品设计获取竞争性优势的一系列抉择的。

与此同时,策略化的视觉翻译则是品牌风格成形及管理的基础。所以如果你的目标也是走向设计管理道理,那你就需要“不务正业”的去学习看似和设计毫无关联的品牌管理、市场营销、品牌资产、营销管理,甚至是孙子兵法~

学习过后,也许你也就能理解我们在课上所讲的战略、策略交汇贯通的模型图:

每一步都是一个战略点,每一个战略点都有其对应的路线图,最有意思的是当你理解了这个模型图,你会发现策略并不是虚头巴脑的东西,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发展的支撑工具,也是你在做任何决策时都在用到的工具,只是可能你还没发现这一点而已,于此同时你可以把它套用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当然肯定也会促进你理解公司、部门的各种决策背后的原因及后续发展的潜在路径,最重要的是理解这些决策后续对自己潜在的影响,这难道不重要么~

课上讲的小王娶上美丽的小莉的策略路径就不再累述~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

我们套用模型换一个例子:成为设计管理者前,我要提升造型能力,让我可以快速的提升项目设计能力,我再也不想体验画不出方案的痛苦感了!

这时你有了一个小目标,有了个想要的东西:

这个小目标是什么?是你的战略点(如果你已经有很大局的统筹,那么也可以称他为策略路径的路径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有很多方法和路径可走,如下图:

而选择路径的不同则意味着结果的不同(每一个策略都有其优劣性),但是不管怎样,你最终都会做一个决定,是自学还是报班,自学要哪里学,怎么学;报班要报哪个班,学哪个体系?

所有的这些都是你的决策点,都会最终明确你的路径,所以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保障到我们所选择的路径是最优的即可,因为成年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就这么简单~

如果你有长足的规划,那肯定造型能力提升不会是你的终点,在整个设计生涯规划模型里他是一个很小的策略点而已。

这是模型运用的方法之一,举一反三很重要~

这是简化的模型,我们的人生中各种要点贯穿交错~但是原理一样~

理解了这些,你才会发现设计管理上也一样~

他是你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战略点而已,人生规划策略路径的一个路径点而已,使命、愿景、价值观我们都需要配备起来的虚头巴脑的东西,我们都不想谈理想,毕竟你我的理想都是不上班~

管理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张张嘴就结束了,我们要补充的专业外的知识非常多,管理、沟通、策略、模型、思维、行业、市场、财务、体系、品牌、服务、局势、心理学、人性。。。这些看似和设计没关系的内容,都是我们所需要的营养~

所以,在你走上设计管理之前,我们都需要肆无忌惮的“不务正业”一些~ 


#02
怎样快速做到高级设计师
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对于我来讲,这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话题,其实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了:

如何快速的成长为高级设计师;
如何创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对于第一个问题之前有分享过一篇文章:如何成为资深设计师?这个已经很难回答了,但是你还想快速的成长,那就更难了,哈哈

可以回头读一读~

《如何成为资深设计师》

我们暂且把这两个问题合并到一起来理解吧,成长为高级设计的目的之一也就是塑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我们在评价一个设计师时一定是多维度的,设计管理的内容之一当然也包含对团队成员各个维度的分析和定位,这样才能清楚的知道各位的优劣势;

当我们在评价设计师时我们在评价什么的文中写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我们,我们会时不时的对设计师进行评价,当我们说一个设计师好不好时,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贡献度。

我比较喜欢用设计流程来说明设计师的工作或需要学习的地方,整个流程都是设计师在商业项目中为客户带来相应的商业价值,所以需要从的你作品中去体现你的价值,这样我们就有了几个评价设计师的基础点:

  • 对行业属性的理解力

  • 对商业主题的分析把握力

  • 对问题洞察及解决的创新力

  • 对造型美感的创造力

  • 对项目时效的突破力

  • 对作品表现的感染力

  • 对设计理念的沟通力

我们也知道人无完人,每一个所谓的大神都是从毕业生做起的,所以当我们所处的阶段并不太可能为项目做出特别大的贡献时,这个时候我们看中的往往是专业以外的特质:

  • 积极主动的担当精神

  • 谦虚好学的成长势头

没有给结果,就要给希望。让大家能够看到你的进步,能够看到你在下一个项目的潜力。担当和成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点,即使是资深的设计师。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招聘信息上会要求这些内容,设计师需要保持快速学习的劲头,广泛了解各层面的知识,做好储备,这样才能让你在项目讨论时提供有丰富支撑的观点输出。


当然还有:

  • 使命必达的体系能力

  • 设计人才的培养能力

  • 团队项目的拯救能力

  • 团队氛围的渲染能力


附上一个评价图供参考~

所以,我们能看到,快速成长的设计师同样非常需要专业之外的知识,这些都是只画图所得不到的内容,所以,我们仍然需要肆无忌惮的去做一个“不务正业”的设计师,去丰富自己的头脑~

因为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太多的问题,比如客户说你的设计没感觉。。。

你需要理解在公司提案的方式方法,你需要学习快速进阶的提问及归纳方法,这一点我们在之前分享的文章中写过一些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培养:

1-学会理解主题阐述的方法;
2-学会框定讨论范围和核心;
3-学会抛出具体的问题;
4-学会目标达成的引导;
5-学会给出有限的选择;
6-学会积极的反馈模式;

这些是什么?是设计师需要掌握的画图之外的能力,可看下面这些文章:

设计师需要掌握的比画图更重要的进阶利器01

设计师需要掌握的比画图更重要的进阶利器02

设计师需要掌握的比画图更重要的进阶利器03

所以创造不可替代性,从做一个“不务正业”的设计师开始吧~


#03
做设计时有很强的无力感

我非常理解这种痛苦的感觉,因为在最开始的几年我深有体会,画图到凌晨,建模到4点的感受 一辈子也忘不掉,每次回头想想,都能体会到,这种无力感本质上来自于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指导的反馈不足以让自己做到正确的修正。

我想很多设计师开始接触项目的时候都接触过相类似的反馈:

这个方案不大气;
设计上再找找关系;
设计上再突出一下重点;
可不可以做的吸引力再强一些;
设计上有点不协调,再考虑一下;

我相信刚接触项目的设计师接到此类的评价基本上是处于懵逼的状态,在我的理解里,简单讲,这是毫无意义或者说不负责任的点评,这对促进设计师的成长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帮助的,反而会让他觉得更痛苦~觉得更无力~

这会让很多设计师坚持不下来,因为这个过程太痛苦了,太无力了~

作为设计管理者,即使我们不能非常细致的告诉对方方案的问题,但是最起码我觉得应该更细致点的告诉设计师说:你的方案吸引力不够强,需要强化一下,你需要了解增强设计吸引力有哪些形式和方法,而对这个方案来讲突出哪个方法更有效。

这样才能让设计师快速的成长,也才能快速的促进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你会拯救一个设计师,从某一个侧面来讲,你也是在助力和推动设计行业的正向发展。

所以造型课上我说,大家一定要注重评价体系的积累,以及其背后所对应的要素和方式方法,因为做到这一点,当你坐上设计管理岗时,你就能够给新人设计师带来专业的点评及正向促进其发展的核心内容,而不是,废话一句:你这个设计不大气。。。

做一个负责人的设计管理者吧!

但是我们回到自己的视角,这种无力感本质上来自于我们自己的能力不足,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不务正业”的角度去理解和提升自己。

因为一开始我们多面临的都是基础的问题,所以针对每一个问题和主题我们都可以通过专题的研究而得到提升。本身所有设计为一家,“不务正业”的研究平面设计的核心点,一定会补充你的基础知识,让你快速的切入重点:系统的从知识点的点线面体的角度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比如我们说的视觉设计层面,在平面设计中应用太广泛了:

这些和你画手绘有关系么?和你做设计有关系么?和你积累专业知识有关系么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在你突破这种无力感之前,你可以肆无忌惮的“不务正业”一些~

就啰嗦到这吧,祝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