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酢家族、祖祠及游酢陵园

 兴国风水 2023-05-11 发布于江西

       游植最初从任县迁居到江西婺源县,元和5年(811年),游植再次南迁,经过福建莆田时,看到紫霄岩山水秀美,很是喜欢,遂定居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圭浦村。

       游植的胞兄弟游匹,字道保(五丈),别号金玉,“素称文雅”,最初从任县迁居到南京。游匹仕途不顺,干脆一头钻进阴阳地理书籍中,周游四方。游匹周游到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长坪村时,看到山水形势很好,认为这里山富水贵,如果长久居住下去,后世子孙不但繁茂而且富贵。于是,游匹在这里住了下来。

富垅村逆水来朝,龙脉曲曲活动,回龙顾主,穴后助龙高大有力。

      下图是祖祠的正对面,獬豸公裳是游酢故居的对门山,游酢曾因此称豸山先生。它也是暗指官职。獬豸是传说中的兽名,也称神羊,“似鹿而有角,能分别曲直,见人斗,能用角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楚王曾获此兽,因象其形,以制衣冠,”后来,用懈豸饰刑官,表示公正。

      当时的禾坪村住着一家姓虞的,每年涨洪水都要被淹,想要搬家。虞家听说游匹懂阴阳风水之术,就请游匹帮忙看个好地方。游匹很诚实地说,这个地方很不错啊,你搬啥子家嘛。但虞家不听,最终还是搬走了。

     游匹后来娶了虞家的女子,子孙后代从此繁衍昌盛,除在福建外,还分布在江西赣州、于都、会昌、瑞金、兴国、庐陵等地。

    游匹所在的建阳游氏,出了许多名人,尤其以第9世孙游酢、游醇最为著名。

祖祠是巳山亥向。

       游植、游匹兄弟双双入闽,都被后世尊奉为入闽始祖。游植被奉为南支始祖,游匹被奉为北支始祖。从唐末五代开始,在福建的游姓人兴盛起来。

      游匹与虞氏生了一个儿子叫游吴,游吴的二儿子叫游暹,游暹的三儿子叫游廓,游廓的大儿子叫游惟真,游惟真有游尚、游耿两个儿子。

      游耿的四儿子游仲孙,他的儿子叫游复,是宋朝著名的学者、理学家。

      游复,字执中,学识渊博,言行儒雅,“曾举有司不第,遂终身不出。”他曾参加乡试,结果没考上,加上父母年龄也大了,干脆就不去考了,回到家里“以经学教生徒”。大家都知道他的学识和品行,纷纷把孩子送到他的门下学习,其中就包括他的侄子游酢、游醇等。

     北宋理学程门四大弟子之一的杨时,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出任建阳县县丞,得以见到游复,“听其言,稽其行”,与游复成为忘年之交,两人相见恨晚。

游复死后,杨时为他撰写了《游公执中墓志铭》。

      游复有游处道、游处仁、游处厚3个儿子,游处道考中了进士,游处仁、游处厚命薄,死在了游复的前面。

     游处道的玄孙游金酉,在南宋嘉泰2年(1202)考中进士。

      再来说说游尚的支系。游尚的大儿子叫游礼之(三礼),游礼之有游默、游潜、游勋3个儿子。

游默有游醇、游酌、游醑3个儿子。

       游醇,字质夫,少年时与堂弟游酢一同在族叔游复的家塾中读书。元丰2年(1079),游醇考中进士。游醇“夙以文行知名,所交皆天下士”,与游酢一起“游程门”,官至奉议大夫。

        游潜,字升叔,早年母亲去世,非常孝敬父亲,“乡人皆推其孝。”游潜“少敏慧,性乐善”,从来不在背后说他人的是非,居家严整,以身教子弟。有盗贼从他家门口路过,都互相打招呼说,不要喧哗,免得惊动了他。

      侄子游醇去世后,游潜哀伤不已,日夜为哥哥游默担忧,把自家的收成分给游默,让哥哥衣食无忧。

     绍圣3年(1096年),游潜在齐州(今山东济南市)去世,享年66岁。

     因为儿子游酢在朝为官,游潜被累赠至中奉大夫。游潜死后,陈瓘为他写了《中奉大夫游公墓志铭》,介绍了游潜的生平事迹和家世情况。其中赞叹游潜说:“闾里推孝,盗不忍哗。人与其诚,善积于家。言无枝叶,诲子以身。斥闻取道,唯是之循。于官学省,再求补外。得请于庭,动告无悔。舍彼所争,我实训之。取彼所弃,恪守弗违。白首未行,不贰以俟。殁而弥彰,庆在有子。”

      陈瓘字莹中,号了斋,元丰2年(1079年)考中探花,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务。

      游潜的弟弟游勋,嘉祐8年(1063年)考中进士。游勋没有子嗣,游潜把二儿子游醳过继给游勋。

      游醳,元祐6年(1091年)考中进士。游潜在齐州去世后,游醳从江苏省高邮市县尉(相当于公安局长)任上卸任,到齐州与哥哥游酢一起扶父亲灵柩回到家乡。

     游醳的儿子游操,宋徽宗宣和年间考中进士,历任秘书少监、代理礼部侍郎。

      游操的儿子游开,太学上舍出身,跟随朱熹游学,编集《中庸注》,很受朱熹称赞。

        游酢先祖游匹,唐末时从河北广平迁至建阳,传至游酢已历经五六代。游氏家族重视读书,家风良好,游酢与其兄游醇,其弟游醳三人先后中进士,被誉为一门三进士。自游匹以降,历宋、元、明、清及近、现代,游氏世居长坪,成为本邑望族。千百年来,游氏名家辈出,宋理学家,教育家游酢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游酢(1053—1123),字定夫,一字子通,学者称广平先生,亦称廌山先生、称豸山先生。福建省建阳区麻沙镇长坪村人,北宋书法家、理学家。游酢少年时就聪慧过人,经书子集看过一遍能熟记在心,倒背如流。16岁后,游酢在族叔游复门下学习,研读经书,擅长文学。

      熙宁五年(1072年),游酢举乡贡,到京城游学,拜见程灏,程称赞他“其资可以进道”。

      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程颢任河南省扶沟县知县,提倡圣贤学说,荐举游酢主管县学教育。在扶沟,他得到程颢的用心栽培,精研儒家经典,学识大有长进。

     元丰四年(1081年),游酢与南剑州将乐县的杨时一同到北方求学,求教于程颢与程颐门下,时值隆冬季节,天降大雪,午间程颐在房中歇息,为了不惊扰程颐,游酢与杨时在门外等候,待程颐觉醒时,门外积雪已一尺多深,因此留下“程门立雪”的典故。学成归来时,程颢欣慰地说:“吾道南矣。”

      元丰五年(1082年),游酢中进士,任越州萧山县(今属浙江)县尉。

      元祐元年(1086年),游酢被召升为太学录。

      元祐二年(1087年),授博士(待次)。因生活困难,向朝廷请求外放,得任河清县(今属江苏)知县。当时范纯仁任知府,待游酢为国中贤士,遇有疑难政事,总是同他商量。后来范纯仁转任颍昌知府,推荐游酢担任府学教授。

     元佑八年(1093年),范纯仁回朝廷任宰相,任命游酢为太学博士。他和杨时到洛阳拜程颢之弟程颐为师,编有《伊川先生语录》。一天,游酢与杨时谒见程颐,程颐正在闭目静坐,他们两人在门外侍立。等程颐醒来,不觉门外已雪深三尺,因而留下“程门立雪”的佳话。游酢在程颐席旁诵读张载的《西铭》,读后说:“这就是中庸的道理。”程颐先生称赞他有创见,能理解言外的道理,赞许他道德品质纯良,学问日益长进,办政事能力,也超过别人。

     宋哲宗亲政,罢范纯仁官,游酢请求调离京都。

     绍圣三年(1096年),赴任齐州(今属山东)判官。同年冬,他回建阳为父守孝。

     绍圣五年(1098年),赴家乡长坪廌山之麓建草堂讲学著述,所著有《论孟杂解》《中庸义》等。

      元符二年(1099年),游酢调任泉州签判,赴任前,著“水云寮”五曲,作为著书立说的处所,撰《易学》、《诗二南义》。

      元符三年(1100年)十一月,徽宗即位,游酢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励精图治,议论士风,侃侃而言。

     元符四年(1101年),出知和州(今属安徽)。

      崇宁四年(1105年),主管南京鸿庆宫,居太平州。两任祠官后,

       政和元年(1111年)复任汉阳军知军。以后任舒、濠州二州(今皆属安徽)知州。所到之处,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在濠州任上,因属官违法遭贬,游酢受到牵连。

    宣和二年(1120年)被罢知州,寓居和州含山县(今属安徽省)。

     宣和五年五月乙亥(二十三)日(1123年6月18日)病逝于寓所,终年71年。葬含山县车辕岭,谥号“文肃”。

     游氏后裔讲述了游氏在长坪发展的有趣故事。游家人口发展到100人的时候,要迁移几人出去,向外发展,如果不出去,就会有灾祸降临家族,所以现在移居在台湾、海外的游氏后裔很多,每年清明节的时候,各地游氏后裔都要到长坪祭祀祖先。

     游酢有游为、游疑、游求、游握、游损、游拂、游掞7个儿子,游酢长子游撝北宋时从福建来南城任县尉,是南城游氏的始祖。游撝的儿子游文珀,号二三郎,淳熙2年(1175)从江西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市)大路下林息坑,迁到汀州上杭县胜运里阔滩坝头(今福建上杭县稔田镇化厚村上游屋老屋子里)开基立业。

      游文珀有游四一郎、游四二郎两个儿子,游四一郎有9个儿子,称为“九子游”,后世裔孙遍布海内外。其中游五七郎后裔最为繁茂,如今人口有数十万,是客家游氏的一大支系。

       游五七郎的很多后裔在明末清初去了台湾,台湾游氏后裔以游酢为远祖,台湾多地建有追念游酢的立雪堂或追思堂。

       游四一郎的9个儿子分散到各地时,有一首“九子游诗”:“九子分支出异乡,任从随地立纲常。年长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则故乡。晓夜没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但原苍天垂庇佑,广平男儿总炽昌。”

       游酢后代游崇荣奉朱元璋旨携四子一侄由江西丰城来到醴陵北乡梢岗铺卦石村乌石冲。游家的主要任务是掌管湘东驿道。长子游镒管理白关铺—朱田铺—株洲河西—湘潭县驿道;次子游锡管理云田铺—跳马铺—长沙的驿道;三子游鉴管理醴陵到浏阳的驿道;四子游铿管理湘阴至岳阳的驿道;侄子游万昂管理湘阴至平江的驿道。游家管理的驿道,形成了后来的“湘省四邑游氏”。

       詹天佑主持修建株萍铁路时,设计图上的铁路要穿过湘东驿道,被管理驿道的游氏制止,故后来的铁路在姚家坝这里拐了一个弯。明清两代,游氏产生的监生、禀生、附生、邑痒生、太学生、国学生、将军多达百余人,其中封“朝议大夫”(正四品)四人、“儒林郎”(正六品)六人。

       与游似宰相同一时代的福建建阳游氏,也在继续兴旺,出了游九言、游九功两兄弟。

      游九言,初名九思,字诚之,号默斋。“以祖荫入仕”,进士出身,历任福建古田县县尉、江川绿事参军、沿海制司干官等,后因不巴结权相韩侂胄被罢官。端平年间,游九言被特赠为龙图阁直学士,死后谥号为“文靖”。

       游九言曾在老家长坪讲学授徒,乡人对他十分尊敬,称他为默斋先生。

   “庆元党禁”时,朱熹的理学被视为异端邪说。游九言不愿屈服,站出来为朱熹说公道话,在教学中继续颂扬理学。游九功,字勉之,又字禹成,号受斋,游九言的弟弟,南宋末著名理学家。

        游九功积极抗金,立有战功,升任湖北转运判官兼鄂州知州,后官至刑部侍郎。游九功为官清政兼明,朝廷加封他为建阳开国男,死后谥号“庄简”,乡人称他为受斋先生。

     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游定夫五世孙游严移居南剑州吉溪凤池里。元延祐三年(1316年),游定夫九世孙游以仁始建游定夫祠,历经明、清及民国各时期重修得以保存。

      麻沙长坪游酢祠堂遗址:位于麻沙镇长坪富垅村,为宋代理学家、教育学家游酢讲学著述之所,北宋熙宁二年(1071年)游氏后裔创建祀唐入闽一世祖五丈公祠;嘉熙二年(1238)改建"豸山书院"。岁月流逝,书院主体建筑于近代之季倒塌,仅存清代砖砌大门及残墙。南宋乾道二年(1166),建阳知县萧之敏建祠祀奉游酢,以游九言、游九功、游操、游开配祀,朱子为之记。嘉熙二年(1238),宋理宗御书“廌山书院”匾于门,后遭兵火,书院烧毁,同治三年(1864)重建,现在书院周围墙体基本上完整无损。

      游酢陵园 台湾游岳勋先生联合建阳游酢研究会、宗亲会,得到政府的同意,于2004年开工,至2008年11月,在建阳麻沙长坪富垅村游氏入闽始祖游匹墓附近,建成游酢陵园,并到安徽含山原游酢墓地接游酢英灵回归游酢陵园安葬。

                                                       诲

                                                      游酢

                                   三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

                                   门前獬豸公裳在,只恐儿孙不读书。

        这是一首游酢家教遗训。游氏先祖游匹(五文公)唐代入闽,卜居长坪,至游酢已历九世,曾祖游尚,祖父游三礼家境贫寒,父游潜为布衣,单传游酢一人。游酢少时聪慧过人,过目成诵。8岁能作文章,12岁始读《孝经》,人称“神童”,可是他早年家境贫寒,生活艰辛。邑中传说他幼年读书时;吃饭没有菜肴,用木头削一个木“鸡腿”,撤上盐巴抹上些料酒,用舌舔一舔就此下饭。他拜族叔游复为师,后来在麻沙镇界首村江坊的石壁山(后称集公山)苦读成名。“三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考试考中者皆可名第。入太学有严格的限制,要八品官以上子弟,或者是特别优秀的庶族子弟。作为布衣出身的游酢能入太学,绝非易事,况且后来还考中进士,在族人面前确实可以引以为自豪。诗的前两句游酢回忆了自己三十年前家境贫寒,住的是茅草房,虽然出身寒微,可是砺志苦学,在五年之中三次参加各级考试都考中了,在当时那种状况下是比较少见的。

        后两句主要是勉励子孙的。“门前獬豸公裳在,只恐儿孙不读书”,獬豸公裳是游酢故居的对门山,游酢曾因此称豸山先生。它也是暗指官职。獬豸是传说中的兽名,也称神羊,“似鹿而有角,能分别曲直,见人斗,能用角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楚王曾获此兽,因象其形,以制衣冠,”后来,用懈豸饰刑官,表示公正。后两句的意思是:故居门前的獬豸公裳两座对门山还依然耸立在那里,它们是当年先父苦学的见证,只怕儿孙忘本,不肯用心读书。在诗人看来,国家、社会到处都有用人之处,用武之地,只怕儿孙没有锻炼好报效国家的真才实学。游酢希望子孙能象他一样发奋读书,成为国家有用之材。他对子孙谆谆教诲的一片苦心都浓缩在此诗中。

下图是门前獬豸公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