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员+社工+志愿者”协同社区治理探索,以昆明市小板桥社区为例

 社工客 2023-05-11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廖明洁

    单位 | 昆明市官渡区博施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心

一、案例背景

小板桥社区隶属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街道,属于翻牌社区,位于城乡结合地带,随着官渡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截至目前,社区常住人口5291人,而流动人口超过3万人。

由于社区人口基数大,治理工作和服务工作开展面临巨大挑战。2021年7月,昆明市官渡区博施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心承接了官渡区2021年社区服务精品项目——“睦邻有招,协同治理”项目,项目执行周期为3年。

该项目选取织布营(含2个居民小组)作为项目实施地点,织布营现有住户1400余户,驻区企业100余家,个体经营户200余户,织布营居民小组设有2个党支部,党员数量56人,织布营居民小组活跃有2支文艺队伍和2支志愿者队伍。

辖区企业100多家,自主经营个体户200余户。织布营同样面临流动人口众多、居民管理和服务困难、社区在治理中面临“独角戏”等问题。

二、问题分析

项目社工在走访调研织布营过程中发现:

一是社区面临繁重的基层治理工作任务,面向居民开展文娱活动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社区工作人员还存在服务专业性不足问题;

二是缺少本地居民与外来居民的沟通交流渠道或平台,社区面向困难群众的服务供给不足,弱势群体在社区的获得感较低;

三是社区自有志愿者队伍和文艺队伍服务活动单一,虽然有热心居民和党员愿意参与志愿服务,但服务内容和活动形式缺少亮点;

四是社区老年人口众多,期待参与社区集体活动或是志愿活动,但缺少参与渠道和平台。

基于此,本项目着眼于基层党组织及党员的带动引领,以党建力量点燃基层自治力量,通过打造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以服务及活动为载体,带动本地居民与外来居民的互动交流,探索翻牌社区的融合共治模式。

三、资源梳理

1.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建有可容纳300人的会议室1个,可容纳100人的会议室2个,同时建有党员教育活动室、家长学校、儿童之家、科普宣传活动室、普法教育活动室、宣传文化活动室、市民学校、未成年人活动室、志愿者服务工作站等各种功能室,能够为集体性活动提供场地。

2.党建服务基础较好。社区党员虽然缺少服务专业能力,但是热心且活跃,有意愿和动力参与社区相关的各类党组织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具备党建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

3.驻区单位大力支持。小板桥小学、小板桥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信用社等驻区单位与社区联系密切,能够为服务及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四、服务策略

项目社工打造“党员+社工+居民志愿者”协同机制,以发挥党员先进性为核心,联动居民及志愿者等基层自治力量,通过文化活动和志愿活动带动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参与,提升社区凝聚力的同时,不断深挖社区治理的共治经验。

1.开设“党员社工课”。以党员社工课为切入点,在培养社区治理和服务人才的同时,通过党员社工课扩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发现和挖掘社区不同群体当下关切议题,以议题引导和开发服务,让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更能满足群众需求。

2.睦邻有招“益起来”。通过组织社区党员和居民志愿者开展党群共治的邻里融合主题活动、邻里互助小组服务、社区困难居民走访等活动,实现社区党员骨干与居民群体的有效互动,让服务及活动有内容、有温度、有效果。

3.协同治理共参与。通过“乐邻小板桥——百姓大舞台”特色文化活动,调动多方力量协同参与,在文化活动中融合志愿服务活动,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通过文化活动形成更多互动交流。

五、实施过程

1.学习融合促成长。项目社工在社区开展“党员社工课”系列课程,帮助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提升服务能力,在课程中融合社区治理服务理念,帮助党员和志愿者发散服务思维,推动微公益志愿服务持续、高效开展。

课程累计开展社区自组织培育的方法和路径探索、五社联动的社区善治、公益创投项目管理等各类主题课程,累计培训人员超过100人次。

同时,联动社区按照“三有三要”标准搭建社区治理服务平台,实现有场所、有计划、有内容,制度要上墙、活动要公示、党员要亮牌。通过课程开展和平台搭建,为有效提升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和积极性。

图 党员社工课学习现场

2.学做结合齐参与。项目社工重视志愿服务队伍赋能,一方面以小组座谈、专题培训等方式教授志愿者学习方法,不断拓展志愿者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在开展具体公益服务及活动时重视志愿者队伍的参与教学,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志愿者专业性。

截至目前,开展志愿者赋能培训5场次,带领志愿者开展实践服务6场次,推进邻里融合主题活动2场次,社区党员、热心居民、志愿者等在各种学和做的活动中得到快速成长。

同时,项目社工与志愿者根据居民需求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列出老年人服务项目等5个清单,采用“社区+社会组织+项目责任社工”的服务模式,通过社区党员示范,社工介入,组建3支志愿服务队,为居民群众提供精准暖心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

图 志愿者赋能培训活动

3.文化营造促融合。项目社工通过发挥社区党员和志愿力量,联动开展了邻里融合和邻里守望系列关怀服务及活动,提升党员和志愿者的组织行动能力,增强居民之间的凝聚力,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困难群体关怀方面,累计开展敬老爱老相关服务主题活动10余场,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社区自主性和多元治理。

社区文化活动方面,累计开展了邻里篮球比赛、百姓大舞台、“声动邻里”等系列文化娱乐活动,通过社区文化环境营造拉近社区居民之间、党员与居民之间的交流互动,让社区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让社区的文化内涵趋于繁荣。

图 小板桥社区文化活动

图 项目社工带领志愿者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六、总结与反思

小板桥社区精品项目在官渡区民政局、官渡区小板桥街道、小板桥社区两委等多方支持下,坚持党建引领,为探索翻牌社区共治提供新的思路,注入新的活力,截至目前,项目直接受益人群达450余人,间接受益人群达1000余人。

该项目充分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实现专业社工机构与社区居委会的协同互补。当然,该项目执行过程中也存在服务细节不到位、媒体宣传不足、服务群体有限等问题,需要项目社工不断总结和反思。

需要指出的是,项目社工与社区两委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和信任关系,即便是项目结项及社工服务退出,仍能够给予社区服务开展必要的专业帮助和指导,尽可能帮助社区解决服务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