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人:看露天电影

 远人公益 2023-05-11 发布于安徽

(小徐村附近)

小时候在安徽省肥东县湖滨公社迎霞大队小徐生产队生活,电影看得特别少,还多是露天电影。1981年以前,好像只在电影院看过一次电影。那年,我在湖滨公社朝霞小学就读,被评为学校优秀少先队员,不知道是哪个部门,在公社大礼堂给全公社的优秀少先队员放了一场免费电影,坐木制的长条板凳,里面有不少大柱子。电影名至今还记得,是《济南战役》。电影放映完,走出电影院,看到电影院门口站着三、四位男老师,一位中年男老师气愤地问:“少先队员看电影,不是少先队员怎搞就不能看电影?”旁边有人解释:“不是一般少先队员,是优秀少先队员。”他的语气马上缓和:“噢,是优秀少先队员,这还差不多。”这位老师值得尊敬!后来才知道,公社大礼堂所在的地方,是淮军“仁字营”统领吴育仁(注)建的宅子。

看露天电影,多在我们村和离村不远的大徐集、荒塘堰,六家畈街上也看过。哪个村要放电影,前几天就知道了。村里要放电影,最高兴的还是孩子。孩子们上学时,都很骄傲地跟同学说自己村要放电影了,哪一天放,放什么电影,希望班里同学去看。晚上看电影时,遇到外村同学,心里的骄傲劲不知道有多高。

要放电影了,天没黑,电影幕布就在村里空旷的地方挂好,有时在晒场上,有时在别人家门口。村里人赶紧从家里把大板凳、小板凳、长板凳、短板凳拿出来,放在幕布前面占位子,给自己家人占位子,也给外村的亲戚、熟人占位子。快放电影了,幕布前黑压压坐着很多人,孩子们蹿来蹿去,你追我打,吵着笑着,感觉最兴奋的不是放什么电影,而是放电影本身。第二天从吃早饭开始,到上学、放学、吃晚饭,头天晚上的电影几乎是所有大一点孩子聊天的主要话题。孩子们学着台词、讲着剧情、笑着电影里的人物,似懂非懂,个个都津津有味。

记得在我们村放过的电影有《渔童》、《天仙配》、《保密局的枪声》等,还有一些电影只记得内容,不记得名子了。记得我还很小时,至多四、五岁,有一次在我家后门口放电影,里面侦察兵匍匐前进。第二天我学侦察兵的样子在地上爬,把从铜陵到我家来玩的二表哥笑坏了,他一个劲地让我学,“嘎”我在地上爬,我也就傻乎乎地爬。

动画片《渔童》里面坏洋人用瘪脚的中国话说的台词“小孩,渔盆是我的,不是你的”至今没忘,去年在书店里看到有《渔童》连环画卖,想都没想就买下来,准备回家给孩子看。回到家,以重温旧梦的心态翻看,才发现这本书根本不能给孩子看,给孩子看担心会把孩子教坏了。故事里一股盲目自大、仇外排外的思想,根本不适合现在的孩子读。

看《天仙配》,看到七仙女点起下凡时大姐给的香,几个仙女就从天上飞下来时,觉得好神奇,也好羡慕。七仙女后来伤心地奔着,奔着奔着就飞起来飞上天的样子,让我瑕想了好长一段时间,我也希望自己能吸着风跑,跑着跑着就飞起来飞上天。

《保密局的枪声》是在雨中看的,而且是半夜看的。我们村是下半场,上半场在别的村放。当夜雨特别大,我半夜被妈妈喊醒,跟妈妈一起站在雨里打着伞看完。电影幕布挂在生产队食堂西边山墙上,村里人也都站在雨里,打着伞看。食堂是1958年大跃进时的遗物,早就停办了。村子不大,只有30多户、100多一点人,生产队好多大会都在食堂开,妈妈带过我在食堂里参加大会。有一年,生产队在食堂里按人口分用过的 “蛇皮袋,每家去一个人领,我家是我去领的。

在外村看过的露天电影有《爱情,你姓什么》、《花为媒》、《归心似箭》等。家住合肥的远房堂哥“九哥”吴言信夏天回老家玩,晚上在晒场上“乘凉”,我问他合肥可发电影,他说合肥天天放电影,都在电影院里放,把我馋得一塌糊涂。

记不清哪一年,大约六、七岁,父亲在安徽省定远县七里塘公社工作,我跟妈妈去看父亲。有一天晚上公社大院要放露天电影,也是下半夜放,天好像也在下雨。我等啊等,越等越困,就先上床睡了,妈妈说等放电影时再喊我。等我醒来,天已经大亮,我问晚上有没有放电影,妈妈说放过了,我问为什么不喊我,妈妈说我睡得太熟,怎么喊都喊不醒,推都推不醒,只好没再喊我。

1981年,老家已经分田到户,我家分到4.3亩田。母亲在家带我们兄弟三人, “双抢”忙不过来。父亲当时在安徽省定远县张桥公社工作,回家参加“双抢”,“双抢”结束后回去上班,把我带上。1981年暑假,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暑假。一天上午,我在公社办公室玩,父亲同事周宗胜带我到旁边的电影院看电影《梅花巾》,这应该是我第二次进电影院看电影,电影插曲《姑苏城里好风光》部分旋律和歌词至今记得。周宗胜叔叔时任张桥公社副书记,他家三个孩子,周拥军、周咏梅(后称名为陈夏,随其妈妈姓)、周咏华,老大周拥军后来和我成了好朋友,现也在定远县工作。

1982年春节后,我们家从肥东搬到定远张桥,全家人才算真正在一起。住张桥街上,看电影基本上都在电影院里看。只有放《武当》、《自古英雄出少年》等武打片时,买票的人太多,电影院里实在容不下,才把电影院所在的大院前后门一关,在大院里露天放,买票看电影的人好像也没有意见。

199010月,在靠近天津市的河北杨村军营里参加军训时,又看过一场露天电影。我们跟部队官兵一样,列队跑入规定的区域,听从命令,统一坐下,统一起立,统一离开,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不过,部队官兵都带着马扎,都坐在马扎上看,我们没有马扎,直接坐在地上看。我所在的区域是银幕反面,看什么都是反的,反的就是反的吧,照样看得入神。

以后再没看过露天电影。

2010724日夜完成第一稿,2019722日修改)

注:

吴育仁(1839-1898),安徽肥东六家畈人,1862年入其堂叔吴毓芬(字伯华)、吴毓兰统领的淮军“华字营”,在镇压太平军、捻军中,以军功升至记名总兵,又统领“华字营”,改名“仁字营”,后调正定镇总兵,被授“施勇巴图鲁”勇号。1894723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仁字营”1116名官兵乘英国轮船“高升”号前往朝鲜牙山增援,途中遇到日本军舰拦截,奋战中,“高升”号被击沉,871人官兵壮烈殉国,其中约600人为六家畈吴氏子弟。

(作者简介:吴钊,常用网名“远人”,安徽肥东人,合肥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曾代表所在工作单位参与《合肥市志》两轮的修志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