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人:小村工匠多,匠匠不寻常

 远人公益 2023-05-11 发布于安徽

吴咏松书法作品

传统社会里,习惯称手艺人为“匠”。位于合肥市肥东县南部地区的小徐村,濒临巢湖,手艺人多。20世纪七、八十年代,能够考上初中、高中的人非常少,对于农村多数家庭来说,让不能继续学业的孩子学门手艺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现在对“匠”有更深入的解读,本文汇总小徐村人员掌握的12类技艺,包括但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手艺。

吴咏松书法作品

一、木匠

村里有三位老木匠,“大木匠”、“小木匠”和“老侉”。“大木匠”名徐礼寿、“小木匠”名徐礼正,都是我的舅舅辈;“老侉”名吴银智,我喊他“大伯”。

朝鲜战争爆发后,政府有关部门利用六家畈众多无人居住的大宅院,建起安徽省第一康复医院,专门收治在战斗中负伤的志愿军官兵。徐礼寿、徐礼正在康复医院做木匠活,据村里人说,康复医院的木匠活就由他们俩承包。

安徽石油勘探公司有个地质勘探队曾在六家畈驻过好长时间,用的也是六家畈过去大户人家的房屋,吴银智长期在地质勘探队做木匠活。

可能受他们三位影响,村里小伙子们学手艺,首选的就是木匠。徐礼寿儿子徐义茂、徐义新,徐礼正儿子徐文美、徐文华学的都是木匠。吴银智儿子吴全信,1990年7月从铜陵财专毕业后在合肥市区工作,他住六家畈的大女婿丁根保和住小徐村的四女婿徐义良学的也是木匠。

徐国玉是我外公徐国仕的堂弟,他三个儿子徐礼信、徐礼明、徐礼文,我三舅徐礼伦,堂哥吴永红,表弟徐晓柱等人最初学的也是木匠。

吴咏松书法作品

二、瓦匠

村里学瓦匠的人少一些,老瓦匠中,吴长礼最有名,村里大的瓦匠活都是他张罗。吴长礼年老时,村里大的瓦匠活就由他的第三子吴金智张罗,请他主持。吴金智前几年去世,他的长子吴红军又承担起小徐村瓦匠活的主持责任。吴延信等人学的也是瓦匠。

小徐村及合肥许多地区有时用“瓦匠”调侃人家,调侃人家某方面水平不高或表现出来的水平不高,用“瓦匠”的“瓦”取代水平不高的词“洼”,如说人家打牌水平不高,可能会说:“他牌打得有点'洼’,是个'瓦匠’。”

吴咏松书法作品

三、缝衣匠

缝衣匠就是裁缝,是裁缝曾经的称谓。村里有好几位老裁缝,他们有吴华堂(吴保智父亲、吴祥信爷爷)、吴法智(吴仰信父亲、吴贵保爷爷)、徐国堤(徐礼珍和徐礼春父亲)和徐国清(徐礼凤父亲)。

徐国清篮球打得好,是村里的篮球队队长,人称“球队长”,农闲时,带领村里的篮球队外出比赛。徐国堤的外孙王启刚(小名“大王”)后来也学裁缝,上世纪80年代前后村里许多人家的衣服都请他做,他现在六家畈街上开裁缝店。我老舅徐礼宏高中毕业后回小徐村务农,也学过裁缝,我们小学时将白纸裁小,都是他用缝纫机帮我们缝成小本子。我二表姐徐晓梅1987年高中毕业后也学过裁缝,会做衣服。

吴咏松书法作品

四、接生婆

“接生婆”古称“稳婆”,似乎不能算手艺人,但确实算有本事的人。对于一个乡村来说,那个年代,村里有一位会接生的人,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小徐村的接生婆叫李从珍,1916年出生,老瓦匠吴长礼的妻子,娘家在长临河的张永久村,小徐村我们这样大小的人,甚至比我大好多岁的人,都是她接生的。

她面容慈祥,还会给人家夜惊的小孩“喊魂”。一天夜里,我隔壁家两、三岁女孩哭闹,唤不清醒,请她去,她在屋里打着伞,做着“法”,辛苦好一番工夫。

吴咏松书法作品

五、漆匠

村里以前好像没有专门的漆匠,我三舅家的儿子徐小锐后来学漆匠。

上世纪90年代,村里不少人在北京做装修,装修活主要靠木匠、瓦匠、漆匠做。装修时,工种经常被打破,没专门学漆匠的人也能干漆匠活。村里有人用刷子在人家地上一刷子一刷子地刷油漆,嫌慢,换用拖把拖,结果把地上拖得一道一道的,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吴咏松书法作品

六、剃头匠

徐礼全(“大木匠”徐礼寿弟弟)是剃头匠,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他帮我剃过头,我上小学时,他就不帮人家剃头了。我们头改由家住荒塘堰的人剃,这位剃头匠是徐礼全的徒弟。

我们在朝霞小学读书时,有段时间天不早就要去学校早读,早读后再回家吃早饭。冬天天冷,天亮得也迟,我们在天不亮时就出门,徐礼全长子徐小俊将他父亲给人家剃头时用的刮胡刀带着防身,还炫耀地拿出来给我们看。

吴咏松画作

七、鞋匠

从小徐村走出去的吴启智在合肥修鞋,他的家成为小徐村人到合肥的联络点、旅馆和饭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以前,小徐村人到合肥办事,吃、住多在他家。我父亲吴炎智1956年小学毕业后,没能上初中,随他到合肥,跟他学过一段时间的鞋匠手艺。

容易忽略的是,小徐村有一批会做手工布鞋的女性。小徐村现在50岁以上的女性基本上都会做鞋,春秋天穿的单鞋、冬天穿的棉鞋都会做,男女鞋样式还不一样。记得小时候冬天天冷的时候,临睡前,妈妈还坐被窝里,一针一针地纳着鞋底,给我们和还没有成家的舅舅们做鞋。妈妈手指头开了口子,裹上橡皮膏,继续纳,从没有怨言。

堂姐吴永芝做的手工鞋垫也很漂亮。她自己做鞋垫胚,然后一针一针纳出来。我读大学时,垫的鞋垫都是她做的。

吴咏松画作

八、铁匠

徐礼勇力气大,学过铁匠,后来不从事铁匠行业。

小徐村一带水田多,需要用一种叫做“乌头”的农具下水田除草。乌头前面是个梭状的头,后面连着长长的木柄。下田除草时,人站在后面,将乌头往前推,利用梭状头下面的短钉钯起水田里的杂草。1985年春节前,没有专门学过铁匠手艺的吴保智和妻子吴腊姐在家打乌头上的短钉,去外村卖,销路还不错。

吴咏松画作

九、篾匠

小徐村有位老篾匠,叫徐国汉,是徐礼发的父亲,我小时候在他家门口见过他用竹子编过东西,编的东西放在门口,还不少。由于当时自己年龄太小,已记不清他编的是什么东西了。

吴咏松画作

十、杀猪匠

村里没有专门杀猪匠,徐国斌会杀猪,我围观他杀猪,至少两次。一次在村东南晒场入口下边的空地上,生产队原来食堂的西面;另一次在吴银智家大门口,他家杀猪。我当时年龄小,不懂事,好奇,不知道怕,将整个过程全部看完,如果放在现在,怎么也不可能去看。在银智大伯家,我学着大人,拿起放在凳子上的杀猪刀,吓小伙伴。小伙伴害怕,旁边大人更害怕。

徐国斌还敢杀牛、劁猪。杀牛更加残忍,牛会流着眼泪跪下来,叫人不忍心看下去。

吴咏松画作

十一、教书匠

学校老师往往自称为“教书匠”,我二叔吴文智年轻时就开始在朝霞小学当民办老师,教语文,上世纪90年代初转为公办教师。我老舅徐礼宏“文革”结束后考上淮南师范专科学院,在淮南当了几十年老师,也自称过“教书匠”。老舅在家排行第五,村里与他年龄相当或比他大的人都称他“五先生”。

吴启智弟弟吴林智在合肥市育新小学教书,当教师几十年,我1990年高考填志愿时,父亲专门带着我去他家请教。他当时还住校内。


吴咏松画作

十二、书画匠

用“书画匠”这个词有些不敬,其实是想表示书法和画作比较好的人。书法写得好的,年龄大一点的是我老舅徐礼宏,专门练过。年龄稍小一点的,是我另一位堂哥吴咏松,他读高中时在一幅画上题的字,看到的人都以为是印上去的,后在河南开封从军,练笔更加勤奋,我的两本文集,都请他题写的书名。

2018年开始,堂哥开始练习国画,画子也很有特点,找他要,他不给。

我大哥吴刚青少年时期也喜欢画画,上学时,课桌上、书本上都有他画的画子,我跟他学过简笔画列宁头像和古代将军的头像。1983年冬天当兵前,在家用腊笔画两幅画,一幅是龙,一幅是金鸡独立,武术中的动作。

他还曾画过油画,给我父亲、他自己和他定远县张桥供销社时赏识他的领导缪道明副主任画过肖像,见到的人都说像,形像神也像。可惜,他没有坚持下去,如同他写诗一样,半途而废。

小徐村没有箍桶匠、补锅匠,不过,当时在村里见过他们的身影,他们挑个挑子,走村串户,帮人家修修补补,也很辛苦。

(作者:吴钊,笔名“远人”,现在合肥市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