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痴呆能治了?(5)

 自在3333 2023-05-11 发布于四川

********

    在前面两课里,我了解到受体蛋白APP的分解方式,是区分AD患者与正常人的关键,AD患者更经常性地在分解时切成四段,然后呢,布莱德森又告诉我们,影响APP切割方式的背后真正原因,是大脑因为资源匮乏,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神经突触连接,不得不进行的主动裁员,APP其实只是执行者。

    看到这里,我有一些想法。

    首先,人到老年,激素水平下降,身体活力下降,睡眠质量下降等等,应该是必然的吧?那么,大脑维持强大神经功能会越来越困难,这应该是谁也逃不掉的,对吧?如此说来,阿尔茨海默病其实是身体老化的后果,只不过是提前到来了。

    实际上阿尔茨海默病以前还有一个称呼:早老性痴呆。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会患AD呢?到目前为止会患这个病的,毕竟还是少数。

    应该还是生活习惯问题,不同的习惯,导致大脑的老化速度不一样,有些人老化快,六十岁上下出现健忘,到八十多岁就痴呆了,有些人老化慢,八十九十才开始健忘,要痴呆锝一百好几十岁了,但没人能够活那么久。

    我不知道自己这个理解对不对,不过布莱德森也说,AD是一种和生活习惯有关的疾病。

    另一个想法是,布莱德森所说的逆转认知衰退的疗法,逆转的效果,应该是有限的。

    AD不仅是大量神经突触损毁了,而且还有大量脑细胞凋亡了,突触连接是可以重新生长和建立的,但凋亡的脑细胞不能再生,所以,任何疗法能够达到的逆转效果的上限,应该是在剩余的脑细胞上通过重新建立突触,所激发出来的神经活力。

    一个进入了SCI阶段,主观上有了认知衰退体验的人,逆转到早先的完全正常的情况,应该是完全可能的,但一个已经进入轻度痴呆阶段的患者,要逆转到完全像正常人一样,我个人是不太相信的。

    一个轻度痴呆的患者,能够逆转到MCI也就是轻度认知衰退阶段,应该就顶破天了吧?不过那已经很棒了,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得以恢复了。

    今天这一课,我来学习第六章,不知道布莱德森在这一章里又会带来什么好东西。

    第六章一开始,介绍了遗传因素是怎样影响AD的患病概率的,如果说AD的患病和生活习惯有关的话,那么ApoE4基因又是怎么增加患病概率的?

    ApoE基因是一种调控基因,能够影响其他许多基因,所以它对其他许多疾病都有影响,比如心血管疾病和炎症。

    带有ApoE4基因的人,比带有ApoE3的一般人对炎症的反应更强烈,抵御更有力,但同时,也分配了更多的身体资源去抵御炎症,而一般人则有更多的身体资源去维持各种功能。

    不知道我理解锝对不对,ApoE4基因就像一个穷兵黩武的政府,把国家安全放到第一位,总是把军费开支提得比较高,如果国家经济繁荣,还没有什么大问题,如果国家经济不景气就麻烦了,在防御上开支过大,会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

    简单说,当大脑资源匮乏时,ApoE4的调控方式,会雪上加霜,因此会增加患AD的概率。

    根据其他学者的研究,ApoE基因是人类进化初期形成的产物,最初只有一种等位基因,就是ApoE4,这种基因让我们有了'发炎’这种功能,它其实是一种免疫机制,能够让我们在受伤破皮时,以发炎的方式来抑制细菌,避免因为细菌感染而死亡,原来,作为人类祖先的灵长类是不会发炎的。

    但这种基因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关节炎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等等,它在年轻时维护了我们的健康,年老时却会缩短我们的寿命,按照进化的规律,这种有利于年轻时但不利于年老时的基因,是会被自然选择支持的,因为年轻人有繁衍能力,让年轻人更容易活下来,符合基因的利益。

    在人类进化初期的几百万年时间里,我们的祖先都带有来自父母的双份ApoE4,按现在的估计,这种情况患上AD的概率会非常高,但当时的人类估计很少有患AD的,因为活不到那么老,而且他们的生活方式使其不太容易得AD

    大约22万年以前,出现了第二种ApoE的等位基因,这就是现在大多数人带有的ApoE3,这种等位基因让AD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概率下降了不少,同时,它对于年轻人的健康应该也比较有利,不然就难以解释它怎么在几种等位基因中成为多数派的,只讨好老年人的进化,自然选择不会支持。

    大约8万年前,出现了第三种等位基因,ApoE2,据说这是一种长寿基因,带有这种基因的人不容易患上老年疾病,如果是带有双份ApoE2的纯合子(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据说有很高概率会长命百岁,不过,这种基因对年轻人估计没什么优势,所以在ApoE的几种等位基因里,它是占比最低的。

    有点让我吃惊的是,现在科学已经能够估算出某个等位基因的出现时间了,有点疑惑的是,为什么没听说过ApoE1

    大约70%的人是ApoE3的纯合子,患AD的概率是9%,患者开始出现症状的时间平均在60~70岁,而进入痴呆期的平均年龄是84岁。

    大约25%的人是ApoE4的杂合子(带有一个ApoE4,另一个是ApoE3或者ApoE2),患AD的概率是30%,患者出现症状的时间平均在50~60岁,进入痴呆期的平均年龄是75岁。

    还有大约2.3%的人是ApoE4的纯合子,他们患AD的概率在50%以上,统计报告数据是60%~90%不等,真实的概率应该在这个范围内,患者出现症状的平均时间在40~50岁,进入痴呆期的平均年龄是68岁。

    上面不同基因类型在人群中的比例,患AD的概率,以及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都是布莱德森在书里讲的,是美国人的统计数据,中国人的情况可能不一样,但估计差别不太大,而进入痴呆期的平均年龄,是我在网上看到的数据,统计来源我不清楚,但觉得和布莱德森的说法比较吻合,就放进来了。

    发病年龄和发病概率有相关性,这个我觉得很重要哈。

    进一步地,布莱德森把AD分为了几种不同的类型,认为并不是所有患AD的人,发病机制都是一样的。

    第一种类型他称为炎症/热症型,听着有点耳熟,就像中医的说法,这不是翻译错误,布莱德森就是这个意思,他明确表示,自己的疗法,是受到了东方传统医学思维的启发的。

    这个I型比较容易区分,让患者查个血,会发现存在炎症指标,比如白蛋白和球蛋白下降、C—反应蛋白上升等等,也就是说,患者经常性地处于炎症状态,ApoE4纯合子的患者,多半是这种类型,这个容易理解,这本就是容易形成炎症的基因。

    布莱德森说,I型患者对ReCODE疗法见效最快。

    第二种类型即II型,称为萎缩/寒症型,特点是没有明显的炎症指标,但包含甲状腺素、肾上腺素以及性激素在内的激素水平较低,体内维生素D含量较低 ,胰岛素含量不正常,或高或低,同型半胱氨酸偏高等等。

    II型患者对ReCODE疗法见效比I型慢一些。

    还有一种I型和II型的混合型,特点是葡萄糖含量高,导致蛋白糖化变质,出现慢性炎症表现,同时糖原分解困难,神经系统因为能量缺乏而营养不良,同时出现炎症和萎缩表现,布莱德森把它称为'甜毒型’。

    以上三类在症状表现上差不多,基本机制也大致类似,都是大脑内部失衡造成的。

    III型的机制大不一样,症状表现不是以记忆衰退为先,而是首先损失数字和语言的处理能力,比如简单的心算都觉得很困难,语言表达也吃力等等,指标方面,比较明显的是铜和锌的比值失衡,激素水平紊乱,有较高的化学毒素或者霉菌毒素含量。

    这一型的症状容易和额颞痴呆以及抑郁症弄混,但PET结果显示它仍然属于一种阿尔茨海默病的亚种。

    经过调查发现,IIIAD的患者通常都有长期接触汞制剂等化学毒素的机会,或者长期生活在潮湿发霉环境,所以被称为毒素/恶性型。

    这种类型对原始的ReCODE疗法反应很差,后来经过升级的ReCODE疗法有效果。

    另外,IIIAD的患病概率和基因类型没啥关系,还有就是它的平均发病年龄也偏早,我觉得这其实就是大脑的慢性中毒嘛,外部原因,自然和基因关系不大,也不是非得到老年才会得病。

    第五课就到这里了,今天我印象最深的是,患病概率居然和发病年龄挂钩,这引起了我的一种想法,不过要到下一次再说了,现在该下课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