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人知晓“地动天视动”——兼复《……<易图新辩>中对河图洛书的理解》《揭开易学界的神秘面纱……》

 悟无误 2023-05-11 发布于湖南

中国古人知晓“地动天视动”

(一)地动天视动,萌发于《易图新辩》

中国古人知道地动天视动,这让你吃惊了吧。20世纪中期偶然翻阅易图小册子,蓦然冒出这一结论,自己也吓了一大跳。地球是圆球,晨昏明暗渐变可以推论,月蚀则可以直接见证,因为是地球遮挡了月亮。证明地动天视动,道理很简单,但证明它不易,它需要实物来证明天地的逆旋、顺旋关系。

《易图新辩》,新辩之名是编辑同学取名,很以为然,在于完全是批判性挖掘古易图的内涵(同学还提出天外来物说,此不能证伪)。所以,扉页申明:本书第一次确凿地证明了易图先《易经》而存在的事实;第一次用现代科学手段揭示了易图的神秘内涵;第一次用分析易图的方法提供了解释《易经》的最佳手段。

其一,易图学再兴于宋代,从此拉开了易经与易图孰先孰后的千年争论。作为学术问题无可厚非,对于破解易图并非重要。立著创说,又不能回避,但史籍记载有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内证。果然从《易经》中找到了运用易图的卦爻辞:《坤》“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蹇》“利西南,不利东北”,《解》“利西南”,《升》“南征吉”,《小畜》“自我西郊”,这些都可以从后天八卦方位得到圆满诠释。因此,它终结了一千多年文人墨客的瞎吵。

其二,易图最基本的是八卦图与河洛图。八卦图分先天、后天;河洛图分十数、九数。《新辩》在于立足从可能的前提挖掘科学内涵。先天八卦,数理上是二进制,布局上是太极线(卧S流向)。后天八卦,则是顺旋的周而复始。八卦分居八方,依顺旋序流转,体现了地道的万物循回:坤是母,乾是父,阴阳交媾曰泽,怀孕而有水,孕隆而如山,孕生而如雷,出生成长如风,成就而如火,死去归阴,周而复始。

河图十数,载于马侧,郑玄有五行生成说。洛书九数,书于龟背,今曰九宫格,横竖斜三数和十五。八卦有地道顺旋轮回,曰后天;有天逆旋地顺旋,曰先天。十数马图、九数龟书,未必不是天地立体方位图。方位有四正四隅,数有数值和数序,还分奇偶。这就推演出河洛数与八卦对应的立体图。《易图新辩》辗转求证,并推演出立体太极图,也就是天地阴阳周年流转模式化。20年后破解古司南盘的天文密码,证明无悖。

其三,通读《易经》,发现其64篇皆图象场景说事,即王弼“言象意”批判性再认识。常年阅读,积累了一个认知,人类的认识新发现,到一定时候,必然会出现,你发现了不抓紧实现,自然有人会发现,会出成果。古今中外屡见不鲜。撰写《易图新辩》之时,拉开《周易通辩》的之旅,分本经、本论、本原三编,其中继续了《新辩》古天体观的重新认知。《通辩》出版时,纳出版社朋友建议,再撰《老子》《庄子》,合为《三玄》,易名《我说……》系列。

(二)地动天视动,提纲挈领

1、古人知晓地球是圆球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直怀疑古人,这其实是自己的愚蠢。任何非球体,即有楞边的立体,不论光源体怎么旋转,乃至大地怎么旋转,只会出现明暗突变。换言之,地球上晨昏阴阳渐变,表明大地不是平的,而是圆的。

2、古人的天体观说是正确的。先秦两汉的“盖天说”“宣夜说”“浑天说”不是对天体运动的说明,而是人观天时对天体变化的描述,其中多有形象化的比喻性的说法。例如:“天像盖笠,地法覆盘”,“浑天如鸡子”,都是形象比喻。这与人的视界天地完全吻合。

3、古人知道日蚀月蚀的成因。《尚书·胤征》记载,羲和醉酒误事,未预报日食,导致“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按政典律例被诛:“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据“辰弗集于房”推算,这一天为公元前2136年10月22日。月蚀更易见,它见证大地是圆球。

4、古人知道逆旋与顺旋的关系。超越天际俯瞰,地球是逆旋(左旋)。七曜东升西落,是地球逆旋造成了目视的顺行。西方经历了地心说到日心说,才解决行星的逆行问题。中国很早就发现了地外行星冲日(太阳在外)、地内行星合日(太阳在内)期间的留守逆行现象。

5、“十二次”表明了星空是逆旋。西周星象有个独特的“十二次”: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它与十二辰一一对应,但走向相反,星纪始于丑。因此,古人应知“斗转星移”是视动。

6、古人“昼测日影,夜观极星”的天文观测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授时体系。晷测晨昏,圭显卑高,可知地球有两种旋转周期;圭晷合用可测岁长以置闰。借助现代星图软件推演,大概公元前7000±1000年开始利用北斗星指季;前6300±1500年开始用大火星指导农耕;前3500±500年应是二十八宿发祥年代;前3000年至前2176年进入四仲星时代。

7、中国的“阴阳合历”,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历法体系。现行的中国历法,是传统的阳历、农历、阴历再加上公历。它是科学的观星授时方法所构建的科学体系,现在的通用历法只是借助科学手段,加强了精准度。所以,中国自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开始,甲子纪年从未间断。所以,中国帝王改朝不改历,而是改元。

8、古司南盘“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凝固了古人地动天视动观。司南盘分定盘、动盘。定盘,三层刻度:外圈星空28宿,中圈时点12地支,内圈方位10天干(这一圈间套了八卦)。它们的关系,一一对应,固定不变。动盘,只有象征北斗星的斗勺,自由活动,相对定盘作圆周运动,表示日常所见的“斗转星移”。

9、天文科学成果蜕变是它实用化的必由之路。中医“九宫八风”、汉代“明堂”,就是这种理念的孑遗。四仲星二十八宿体系的蜕变,出土实物是西汉初阜阳28宿栻盘和太乙九宫占盘,王莽朝武威28宿栻盘。先秦两汉的星象记载,也能说明这一特点。西方亦然,黄道十二宫蜕变成内容丰富的星象术。

10、中国古人的农耕文化传统,奠定了对天体认识的只用不究做派。农耕文明,最大的特质是,人的大有所作为,前提是顺应自然规律,所谓不误农时、不违天道。从思考习惯而言,中国是天人合一思维,在认知的探索之路,只问是什么,重在怎么办;西方是天人相分思维,知道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

相对西方的逻辑思维,中国可以说是经验思维。阴阳观、五行论、八卦说,是天人合一观的产物。西方是逻辑思维+实验验证。“西方科学的发展基于两大成就,一个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中),另一个是发现通过系统性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先贤没有走上这两步用不着惊奇,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做出了那些科学发现。”(参王书宗说)

古司南盘及其说明

  

古司南盘昭示的天地方位示意图

  【附】乾坤合一的孑遗

“丰”形卦画:陕西半坡彩陶纹图/郑州大河村白衣彩陶钵//玉琮

陕西半坡彩陶纹图

  

郑州大河村白衣彩陶钵

  

郑州大河村出土

  

玉琮

  

玉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