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管理】电动汽车整车智能热管理技术

 xingqingzl 2023-05-11 发布于北京

文章内容来自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李夔宁教授交流分享

乘员舱热舒适性智能控制

乘员舱舒适温度自适应

  • · 与大数据结合,根据不同驾乘人员的温度调节习惯得出其热喜好;

  • · 利用PMV算法量化其热喜好偏值,并记录个体的偏值;

  • · 基于数据分析,适应其PMV后得出实时针对个人的最舒适温度,并用于指导实时控制;

  • · 实现实时舒适温度自调节。

    图片

结合车速预测的汽车空调系统控制

  • · 利用车联网,通过V2V,V2I的方式实现对交通情况的预测分析;

  • · 将预测的车速,覆盖MPC控制器的扰动输入, 减少车速引起的控制误差,提升乘员舱温度控制精确性,实时性。

    图片

基于健康考虑的空调系统通风与温度协同控制

  • · 通过HVAC系统对乘员舱内的进行冷却和通风的协同控制;

  • · 建立智能控制策略进行实时最优控制;

  • · 保证舱内温度的舒适性,同时降低病毒感染风险与冷却系统整体能耗。

    图片

系统模型的搭建-整体控制系统

  • · 动态模型;

  • · 较为准确反映系统动态特性;

  • · 简化模型,易于控制算法实现;

  • · 集总参数(零维模型);

  • · 模块化建模。

    图片

控制策略与结果——自适应模糊PID控制框架

实现目标:通过之前的温度调节数据对乘客的热习惯进行学习与适应,并运用于未来的自动调节控制。

SLPTC( self-learning of passengers’ thermalcomfort)控制策略框架:

图片

AMESIM环境下,汽车空调以及乘员舱温度控制系统模型搭建:

图片

控制策略与结果——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AMESIM环境下基于规则的反馈开关(On-off)控制器与模糊PID控制器的搭建 根据空调系统与乘员舱系统热模型原理,在AMESIM平台上搭建了空调系统-乘员舱系统模型,并基于所搭建的仿真系统。根据传统 on-off控制器的控制逻辑以及模糊控制,在AMESIM中结合空调与乘员舱系统分别搭建了on-off控制器与模糊控制器,对其进行了仿真控制,并用于与本研究提出先进的智能舒适自适应控制方法进行比较。

图片

AMESIM环境下客舱舒适温度自适应控制器控制效果对比SLPTC 控制策略可以根据热喜好对乘员舱自主降温,当舒适温度适应好后,驾驶员无需设置目标温度,空调系统会根据历史热喜好数据自动调控最舒适温度,并且会根据工况变化而变化。同时SLPTC控制效果好,波动较小。能耗NO-OFF控制策略的能耗最高,共消耗了2.89 kW·h能量;模糊PID控制策略能耗其次,其能耗为2.19 kW·h;而基于热舒适性自适应控制策略的能耗仅为1.97 kW·h,较ON-OFF和模糊PID策略分别节约了31.8%和10.0%。

图片

控制策略与结果——结合车速预测的模型预测控制( IMPC )

模型预测控制(MPC)优点:

  • · 适合多输入多输出;

  • · 内置状态估计器,可进行在线状态估计与预测;

  • · 进行在线滚动优化,实现实时最优控制;

改进的结合车速预测的模型预测控制控制策略框架:

图片

结合车速预测,MPC控制器能够更为准确地对未来乘员舱温度进行控制,加上人体舒适自调节,使得电动汽车温度控制更为智能化,人性化。

提出改进的IMPC控制器与纯MPC控制器对比结果:

车速预测结果:

图片

温度控制结果:

图片

能耗对比:

图片

健康座舱——基于健康性考虑的空调系统通风与温度协同控制

  • · 通过模型预测控制器对空调制冷系统进行控制,保证乘员舱温度控制需求;

  • · 通过离线优化找出最优通风策略;

  • · 进行温度和空气病毒含量的控制,降低感染风险与系统能耗;

改进的结合车速预测的模型预测控制控制策略框架:

图片

健康性考虑的空调系统通风与温度协同控制

图片

控制策略与结果——健康性考虑的空调系统通风与温度协同控制

在打喷嚏的情况下,得出循环通风最适合的通风风量与通风时间:

图片

不同控制策略的乘员舱温度控制结果:

图片

不同控制策略下乘员舱内病毒含量与感染概率结果:

图片

不同策略下通风风门控制结果:

图片

不同策略下压缩机与风扇转速控制结果:

图片

不同控制策略能耗对比:

图片

根据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协同控制策略相比于不通风和全通风的综合性能最佳

电池低温散热系统及其控制

电池冷却系统——电池低温散热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建立电池包的电-热-老化多状态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与热管理系统结合,对电池的热特性和老化特性进行优化。

图片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设计电池低温散热系统的智能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将电池维持在最佳的目标温度下,并结合车速预测模型,以达到延长电池寿命,提高散热系统效率节约冷却能耗的目标。

图片

自适应目标温度

由于电池的老化特性、冷却系统的能耗受到环境温度和目标温度的影响,利用Pareto边界找到不同环 境温度下的最优的电池温度参考值(不受工况的影响),在保证SOH前提下节约冷却能耗。

图片

智能模型预测控制器的性能展示

为了展示智能模型预测控制器(IMPC)性能的优越,在变化的环境温度下,与on-off控制器、普通MPC以及带有VSP的MPC进行对比。我们发现,IMPC的能耗相对于on-off减少了24.5%,相对于普通MPC减少了14.1%,而且它的SOH要比这两者要分别高0.016%和0.008%;对于MPC+VSP,虽然它的能耗要高出10.6%,但是SOH 也提升了0.012%。因此我们可以认为IMPC的综合性能最优。

图片

乘员舱与电池协同冷却控制策略

整车热管理——乘员舱与电池协同冷却控制策略

环境温度35℃,太阳辐射强600W/m2,空调内循环模式,电池温度on/off控制,乘员舱目标温度24℃,在US06动态工况下仿真结

图片

图片

冷却优先级策略---不同蒸发器风量对电池降温的影响

环境温度35℃,太阳辐射强度1000W/m2,乘员舱初始温度55℃、电池初始温度36.5℃,以模拟经高温暴晒后的车辆状态对比,压缩机以315Kpa为目标,水泵以最高转速运转,对比不同蒸发器风量对电池降温影响。

图片

不同环境温度下仿真结果

图片

与未考虑优先级策略对比

图片

分析结论:电池进入优先冷却其降温速率明显变快,相比之下对应环境温度35℃、38℃和40℃下电池可分别提前约56s、115s和155s到达35℃。乘员舱温度在电池优先冷却的阶段降温速率变慢,但当电池降至低于35℃系统判定电池退出优先冷却并对乘员舱优先冷却后,乘员舱温度快速下降,乘员舱总的降温时间基本不受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