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赫《咏叹调》(竖笛与吉他)

 新用户1161gWQe 2023-05-11 发布于天津

图片

《咏叹调》是德国作曲家巴赫最为人所熟悉与喜爱的一首乐曲,出自作曲家《乐队组曲第三号》的第二乐章。这首乐曲音乐情感舒缓、旋律优美如歌。

 为什么这首乐曲如今传播得那么广泛,那么令人熟知,这还要特别感谢德国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采为此所做的改编。在巴赫的这首《乐队组曲第三号》诞生百余年后,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采用这首作品的第二乐章,将其改编为一首小提琴独奏曲。由于独奏小提琴必须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得名《G弦上的咏叹调》。

 《G弦上的咏叹调》以其纯朴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所特有的浑厚、丰满音色,成为倍受小提琴演奏家们钟爱的曲目。巴赫的原曲没有表情与速度记号,编曲者则为其标注为“甚慢,极有表情”。类似低音弦的拨奏伴奏下,小提琴奏出悠长而庄重的旋律,透明而清澈,同时带有一丝忧伤。

全曲后半段出现的新旋律产生了更丰富的变化,最后在静似祈祷般的气氛中结束。

此曲一经上演便广受大众欢迎,成为流传广泛的不朽经典。然而有意思的是,当今世界听过《G弦上的咏叹调》的听众远要比欣赏过巴赫《乐队组曲第三号》原作的人要多很多。

今天为大家推送的《咏叹调》是根据原作改编的竖笛与吉他合奏曲。竖笛是欧洲一种历史悠久的木管乐器,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十六至十八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竖笛音色优美圆润,是欧洲音乐中的重要管乐器,也是巴洛克时代的标准独奏乐器。1750年以后,竖笛被力度和音域范围更为宽泛的长笛所替代,直到进入20世纪,人们才又重新燃起对它的兴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