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曾开凿月湖,留下众多民生工程,却遭日寇软禁,命运如何?

 照说不悟 2023-05-12 发布于湖北

身居高位而不贪恋权术

下海经商又能兼济苍生

1911年的10月10日,武昌的形势相当危急。

当时,由于原定的指挥系统被破坏,参谋长孙武受伤住院,彭刘杨喋血街头,总指挥蒋翊武避走京山,清廷大肆搜捕革命党人……眼看起义就要功亏一篑了,可为什么最后又成功了呢?

这是因为啊,就在万分危急的关头,有一个人站出来,临危受命,挑起了临时总指挥的千斤重担。正是在他的指挥下,革命党人才很快拿下了武昌全城,取得了首义的成功。

眼看大事不妙,转眼却又大获成功,是谁,扭转了乾坤呢?这个人,就是吴兆麟。

吴兆麟,字畏三,湖北鄂城人,生于1881年。他年少聪慧,心怀大志,16岁便入清军武昌工程营当兵。不久考入湖北随营将校讲习班、工程营专门学校、参谋学堂深造,以最优等的成绩毕业。

因为不满于清廷的丧权辱国,他也萌生了革命思想。1905年,他参加了日知会,出任干事,是清军中思想比较激进的革命者。

1909年,他又担任了清军工程营八营左队队长,负责武昌楚望台军械总库。大家都知道,这可是武昌首义中最先占领的军械库,对于全局的影响至关重要。

由于吴兆麟懂军事,善谋略,在军中颇有影响。1911年的10月10日当晚,熊秉坤打响第一枪,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之后,推举他担任辛亥首义临时总指挥,也是众望所归。

吴兆麟也毫不含糊,接任临时总指挥后,运筹策划,发布命令,步、马、炮队的配合,都有妥善安排,由于他运用出奇制胜的作战方针,加上蔡济民在寒冬腊月脱下大衣,为炮队指明了湖广总都的位置,让革命党人以排山倒海之势对湖广总督署发起了猛攻,湖广总督博尔济吉特·瑞澂、统制张彪等满清要员惊恐万分,连夜跳墙,仓皇逃遁,武昌全城才得以快速光复。

难能可贵的是,吴兆麟虽然创下了骄人业绩,却不居功自傲,在商议军政府总督名单时,他力举黎元洪,而自己仅任参谋部副部长兼第一协统领。

此外,他还身先士卒,在阳夏保卫战时,他亲临汉口督战;清军攻破汉口和汉阳后,他又退居武昌,组织部队坚守城池。南北对峙之时,他作为南方代表参与南北议和活动——吴兆麟的才干不仅有目共睹,而且人人服气。

1912年,他被任命为总参谋长兼第五师师长,授陆军上将军衔,就职于北京。正是在这里,他看清了袁世凯的狼子野心,从此对于官场之事,变得心灰意懒,于是断然决定解甲归田,辞去一切正式职务,黯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回到湖北后,他决定实业兴国,于是弃官从商,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了利国利民的实业之中,先后主持兴建了武昌首义公园、鄂城樊口大坝、还加固了沿江大堤,开凿了月湖,并兴建了两个河闸,这一番操作,成果如何呢?

效果相当好,不仅留下了月湖等一系列造福后人的知名工程,也让他个人赚得盆满钵满,收获巨额利润,迅速成为荆楚富豪,可谓公私兼顾,互利多赢。

可惜的是,国难当头,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1938年,武汉沦陷,他的产业也被战争一扫而空,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他保持了革命者的凛然正气,最后遭到日寇的软禁。

让人非常惋惜的是,他没有亲眼看到日寇举起双手投降的那一天,1941年,吴兆麟在武汉溘然长逝,享年59岁。

身居高位而不贪恋权术,下海经商又能迅速致富,面对日寇的诱逼,还能保持凛然气节,他这一生,进退自如,真是潇洒。人生在世,总有许多不得已,能像吴兆麟这样潇洒自如,也算功德圆满了。

冲着这一份潇洒劲儿,你不应该来看看他吗?

如果你来到伏虎山,会看到1981年重修的吴兆麟墓,坐东朝西,占地约90平方米。墓冢为边长2.8米,高1.1米的正方形。墓前有一座高2.4米的墓碑,碑上刻有“吴兆麟先生之墓”7个字,墓的周围有高1米的围院。

这样一位民国的传奇人物,如今就静卧在伏虎山的北麓,你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前往凭吊一下这位风云人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