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棚春虾和秋虾,如何提高成活率?养殖管理有差别,细节必须要区分!

 水产养殖大事件 2023-05-12 发布于山东

春虾的池塘条件和秋虾的池塘条件,有非常大的区别,这也是前期投苗成功与否的一大影响因素。针对两种不同的放苗模式,如何提高成活率?本期,先讲小棚春虾和秋虾,在放苗前期不同的养殖管理技术。


养殖模式的不同

同样是小棚养殖,但春虾和秋虾的养殖模式却不同。目前,如东大部分地方都配备了锅炉,春虾大部分都采用了标粗模式,以一张45米长度的棚为例,大部分人放50万尾左右虾苗(规格为0.8cm/尾左右)标粗,经过20多天暂养,一般待达到1300头/斤左右规格时,匀苗到外面的池塘养殖,再经过大概50-60天即可上市。

这种模式在前期集中标苗的过程中,方便管理,能较好的进行营养保健和弧菌预防工作,也能节省人工、电费、饵料、药品的成本。并且,如果这个过程发生不可治愈的病害,损失比直接放苗而言相对要小。此外,集中标苗后再匀苗到新塘口,此时由于水质优良,温度适宜(一般3月前后即可匀苗),池塘底质好,匀出去后对虾长势较快,养殖周期短,正常情况下60天左右可以上市。

秋虾由于投苗时间比较仓促,大部分人都是在8月投苗,且由于温度较高,大部分人都是直接投放,很少经过标粗过程。这也是基于往年秋造虾养殖温度高,对虾长得特别快,没标粗多久就又要匀出去,加上高温天气匀苗的风险大,成功率低,比如前几年最常见问题的就是匀苗后虾肝白膜消失,然后开始出现肝脏问题,接着掉苗。所以,这两年秋虾标粗的模式基本少见。

春虾标粗相对秋季优势明显,相对成本小,管理方便,管理比较到位,养殖周期相对短,池塘底质压力小。秋虾前期的水温较高,且棚数多,在浑水前,前30天的水质调控是一大难点,所以建议养殖户在管理上应有区分。

春季温度低,放苗前可以适当肥水(藻类前期提供营养并且具有一定保温抗应激效果),待水中藻类起来,用菌稳定水色后即可投苗。投苗后为了保持水温和水化指标不波动,尽量前期在不漏水的前提下少进水,到温度上升,或者水开始老化可以适当加水,使水质保持新鲜,促进对虾蜕壳。

秋虾前期投苗水温太高,建议有条件的最少提前一周在池塘中进满水,让水体中的重金属自然沉淀。通过自然肥水后,水中的氨氮被藻类吸收利用,再用漂白粉消毒,到放苗前3天用大苏打解毒,并开始曝气,第二天使用有机酸解毒,过3小时开始打芽孢补充有益菌,防止中和余氯后藻类过度生长,最好放苗前能够使用一次生物分解型底改(要活菌型的而非肥水型),补充底部有益菌,分解杂质,保持水质清爽。

放苗前期,不用肥水,保持水色清爽不见底即可。若是水色太清,可以使用腐植酸钠(45米长的棚用2.5斤),配合少量EM菌使用(有条件可以适当加点红糖活化后用),这样基本前期水质问题不会太大,投苗后记得及时补充蛭弧菌(市面上水剂多不稳定,建议用粉剂)。

前期进水要根据自己家水质的不同来判断该如何操作:

水温高,自家井水氨氮低,矿物质不高可以多加水,但是要注意补充有益菌。自家井水水质欠佳者,前期尽量不要进水,补充蒸发量即可,或者经过外塘沉淀后进棚(秋虾外塘容易发病,并不建议使用外塘,若是用外塘建议勤测水质,确保没有弧菌,下雨后注意消毒解毒后再使用),这就是投苗前期,在水质调控上的一些区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