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让你看懂为什么2023年美宜佳们这么火?

 新经销 2023-05-12 发布于上海
作者丨勾勾
校审丨勾勾 排版丨何雯

作为一种零售业态,便利店发源于美国,60年代末移植日本后得到飞速发展,其后又在台湾和泰国被加以推广。

1992年,外资便利店7-11率先在深圳开业,开启中国大陆的便利店先河。在此之后,中国本土便利店也逐渐发展起来。

2022年,本土连锁品牌美宜佳以30008家的门店数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品牌连锁便利店。国内便利店的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美宜佳的突破不是孤立现象,与国内整个便利店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随着消费者购物习惯和购物需求的变化,实体零售店向社区、近场购物场景拓展,便利店也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探索新的可能性。

国内便利店发展现状如何?如何形成现在的局面?未来发展的机会点在哪儿?了解便利店渠道的变化趋势,也有助于品牌商制定相关战略。

不惧疫情影响

一路高歌的便利店

国内便利店发展态势向好。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便利店行业销售额从2015年的1181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349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0%。近年来行业规模增速表现显著高于线下零售市场整体水平。

2019-2021年,中国便利店行业销售额连续3年保持10%以上高速增长。2021年,全国便利店销售额达3492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品牌连锁便利店销售额达3050亿元、同比增长12.3%。

规模方面,2022年TOP100便利店企业门店总量为171340家,较2021年的160744家增加了6.59%。其中,本土连锁品牌美宜佳以30008家的门店数超过中石化易捷,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品牌连锁便利店。

图源:美宜佳官网

另外,三大日系便利店品牌罗森、7-11、全家在国内的门店总数量也达到了11626家,较去年净增1365家,其中罗森于去年7月在成都开出了第5000家门店。

门店数量在1000-10000的中小型便利店企业规模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企业总数新增5个,达29家,门店数占比也由去年的35.13% 提升至38.43% ,区域品牌仍是便利店品牌中的大多数。

与发展较早的国外便利店发展对比,中国便利店市场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一般认为,人均GDP越高,人口密度越大,越利于便利店的发展。

目前,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为中国便利店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仅2020-2021年期间,国内就增加了12万家便利店。2021年,中国大陆便利店总家数达25.3万家,约为美国1.7倍,日本的4.5倍。

但是在销售额方面,美国约为中国大陆的5.1倍。

渗透率方面,中国大陆也远远低于美、日、韩。上世纪90年代时,美国和日本的便利店渗透率就达到了3000人/店的密度。到了2021年,韩国便利店渗透率为1059人/店,日本便利店渗透率为2218人/店,美国与日本相当,中国大陆便利店渗透率仅为7033人/店。

若能达到日本便利店行业的饱和程度,中国便利店的总门店规模大概还能翻三倍。当然,这要基于中国的经济环境不断提升,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行业内自身冷链物流等供应体系的建设等因素。

规模扩张之下,品牌连锁便利店的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国内连锁品牌便利店的门店数量与日俱增。便利店毛利不高,通过规模扩张实现成本降低,能够更好地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在品牌连锁化的过程中,便利店能够形成更加统一的管理和运营模式,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

当下,国内市场的连锁品牌便利店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本土便利店,二是日系便利店,三是以中石化为背景的国资便利店,如今无人便利店也开始兴起。本土便利店以美宜佳为代表,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进入下沉市场,获得规模优势。

日系便利店此前注重运营效率大于规模扩张,但近两年罗森通过收购等方式,正在紧锣密鼓地扩充门店。易捷、昆仑好客开在加油站,反而不容易向外扩张。可以想象,本土便利店和日系便利店之间必有一战。

便利店为什么能越来越火?

2020年初以来,实体零售行业特别是大型商超受到疫情较大冲击,而便利店成为疫情期间为数不多保持增长的零售业态。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排名前100的超市企业整体经营业绩不甚乐观,销售规模呈下降态势,其中62家企业销售额下滑。

2019-2020年,便利店行业销售额增速从13%升至16%,2021年则进一步升至17.7%,增速远高于大型商超、小型超市、百货商店等业态。

便利店之所以能够逆势增长,并超过其他零售业态的发展,一是国内城镇化速度加快,为便利店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二是疫情期间,作为保供民生的行业,便利店得到政府政策的扶持;三是相比起超市、百货业态,便利店更适合当前消费市场的客观需求。

当下,实体零售呈现出这样一种发展趋势:小店“击败”大店,社区店“击败”区域中心店。这样的环境下,便利店具有天然的优势。具体可在以下几点中体现:

1)经营管理成本相对较小

便利店通常经营规模较小,成本相对较低,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此外,便利店通常采用精简化的管理模式,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投入,降低了经营成本。而在疫情期间,由于人员流动性减少、物流成本上升等因素,大型商超的运营成本增加,导致利润下降。

相比之下,便利店在经营成本上更具优势。

2)选址灵活

便利店的单店面积相对较小,一般在50-200平方米,选址相对更为灵活。便利店通常位于人口密集的城市或社区,离消费者的距离更近。为了满足人们即时消费的购物需要,便利店愈加向社区商圈靠拢。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研数据,2019-2020年,被调研的连锁便利店品牌中,社区型门店占比从 30.4% 提升至 52.7% ,已占据“半壁江山”。

3)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对国内消费者来说,曾经逛大型卖场是一种乐趣,从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得到精神愉悦,也可以满足一家人同行的快乐。但是现在,城镇化水平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高了,娱乐方式变多了,卖场的吸引力自然就下降了。

而且之前购物渠道不像今天这样广泛,人们去一趟卖场就可以把想买的所有东西购买齐全。

随着线上电商、社区团购等兴起,人货场的关系发生变化,从人找货转变为货找人。

消费者可以在多种渠道进行对比,在不同的渠道上面分别下单不同的产品,一站式购齐的需求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即时消费的购物需求。

再加上,年轻一代消费者逐渐成为“消费担当”,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更加注重购物的方便和快捷。

而便利店本身突出的是即时性消费,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虽然SKU不算很多,但是品类齐全,陈列简单,能够满足人们快速购物的需求,顾客从进入便利店到付款结束平均只要3分钟左右。

虽然实体零售业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但便利店凭借小而美的特点和灵活的适应能力,成为了消费者的首选之一。但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营者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屹立不倒。

“便利店+”的美丽新世界

社区、近场型购物场景由于离消费者距离更近,已经成为便利店开疆扩土的重点区域。怎么在此基础上,为居民提供更便利的生活方式,以及在同业竞争中,打出自身的差异化特色,对便利店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

以国外的便利店为例,他们在生活场景方面有很多探索,比方说24小时营业,复印打印服务、提供ATM机存取款、缴纳水电费、冲印照片等。

相比之下,国内的便利店更接近于小型超市,无论是新的场景挖掘,还是适应本土客情的模式上的构建,都有发展的空间。

显然国内的便利店已经意识到这类问题,注重社区,近场型购物场景的打造,探索线上线下等多方面消费者触达,围绕鲜食、自有品牌等在内的和新品类能力搭建与升级成为近几年国内便利店发展的大方向。

部分便利店围绕消费体验,在场景上进行了不同的变化。

比如2018年,鲜丰水果和罗森于杭州开了一家便利店,增加了水果的销售。

图源:中百罗森

2021年1月,便利蜂正式在全国超过1800家门店上线“情感电台”,成为国内首个“便利店电台”,旨在让消费者在门店购物时都能听到带有疗愈内容的广播。以“便利店电台”为载体的声音媒介,为消费者营造出了更舒适自在的购物、休息环境。

2022年,美宜佳旗下公司获得广东省第一张乙类OTC的便利店销售牌照,开启“便利店+药店”零售新模式。

此外,据媒体报道,不少便利店承载了洗衣这类生活功能,目前还涌现出了便利店+新式茶饮、便利店+书店等创新场景。

便利店在场景方面的创新或将不断深入,逐步模糊零售边界,向多功能性边界拓展,不仅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拓展便利店的营业范围。国内便利店正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预计整个行业还会出现很多可能性。

写在最后:

在市场竞争下,品牌连锁便利店数量会越来越多,因此如何为客户提供好的体验,以及在标准模式上走出自己的特色,需要继续深入的发展。

对于快消企业(品牌方/经销商)而言,增长的大盘仍旧在线下。

便利店作为正在上升的渠道,快消企业应该如何借助其发展趋势,使双方达成更良好的合作,或者创造新的合作模式,实现产品曝光,提高销售效率,同样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