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进关中民俗博物院(九)

 静心三妹 2023-05-12 发布于陕西

今天看看博物院里收藏的各种度量衡器具。

                             图一

                     图二:杆称

                         图三:斗

度量衡展厅在孙宅门房左侧。 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计量长短的器具称为度,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博物院目前所展出的是自汉唐以来历代所使用的度量衡器具。有大杆子秤、各式各样的秤砣、各类方斗与升子、以及用来称量贵重药材及金银的象牙或乌木制作的戥子。

中国度量衡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和交换的产生而出现。随着商周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出现相应的度量衡器具及其制度。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汉承秦制,两晋南北朝一时混乱,唐度量衡相对统一,制度完备,宋元明清各代的度量衡都沿用唐制。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地租形态下,剥削阶级利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加强对农民的剥削,任意改变度量衡器具的单位量值,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严格管理度量衡及其制度,有利于农业生产,市场公平交易。

中国古代度量衡有较高的科学水平,与古代数学、物理、天文、水利、建筑、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互相促进的作用。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征集了大批度量衡文物,选出部分展出,使人们看到过去计量粮食的斗升,测重量的秤、戥及秤砣,从中见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智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度量衡器具基本已淡出人们的视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