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從秦代陶質量器說秦詔

 荣纳堂 2023-03-01 发布于天津

秦代陶质量器,出土于山东邹县,现藏于山东博物馆。该器用细泥灰陶土烧制,质地坚硬,平底广口。高8厘米、口径16.8厘米,容积1000毫升。外壁戳有10个方印,组成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诏书。









伴随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族群内粮食有了剩余,并因公共事物的用度而预作储备的时候,收储与分发粮食的需求,就使称量器具的创制如水到而渠成。而当谷物储备日渐增多,部族内部各项用度的管理成为常态,相对固定的称量器具就会应运而生。陶量器,可以用于称量谷物,因为这类陶器与战国以至清代的陶、铜“嘉量”形制一致。平底直筒形因易于制作并易于控制容量,成为历代标准量器的范式。




齊 王豆陶量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战国时期的混乱政局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和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统一度量衡就是一项重要改革。他用当时的最高法令形式“诏书”颁布秦国的度量衡制度,废除其他各国的度量衡制度。诏书全文是“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秦 銅權

秦代开始量器的材质有铜质、陶质和木质3种。为保证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推行,秦始皇采取了很多法律措施。他规定每年二月,对全国度量衡器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和统一。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工律》规定,县和工室(管理官营手工业的机构)由有关官府校正其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应该校正一次。本身有校正工匠的,则不必代为校正。这些器物在领用时就要加以校正。



秦 詔版


      在书法史上,秦诏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尤其对后世的书法创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相传秦诏最初为李斯所书,不过设想一下全国那数不清的权量,上面的铭文当然不可能出于一人之手。加上官吏们对下级的意识决不如对天子那样恭敬,所以与《泰山石刻》相反,秦诏铭文中虽然也有严肃、工整的,但大多数纵有行,横无格,字体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生动自然。更有率意者,出于民工之手,或缺笔少画,或任意简化,虽不合法度,却给人们以天真、稚拙的美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