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抚慰哀伤?丨汶川地震15周年

 小桥流水1i79ra 2023-05-13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2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今天是2023年5月12日,
是“5·12”汶川地震15周年。
15年,婴儿变成少年,
15年,小树长成森林,
失去家人朋友的哀伤,是否能抚平?

哀伤是人类的一种古老而深邃的痛苦情感。
如何缓解哀伤?如何帮助哀伤者?
面临人生至痛,该如何熬过?

黑夜不是无边的,
本篇微信我们选取了
哀伤咨询师刘新宪《哀伤疗愈
文章图片3
“抚慰哀伤,什么关怀话是适合说的?”
“哀伤反应有哪些表现?
什么方法有助于缓解哀伤之痛?
带你理解伤这门人生必修课。


抚慰哀伤

什么关怀话是适合说的?


对丧亲者的关爱仅凭满腔热忱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关爱的技巧。否则关怀的话语不仅不能起到安慰的作用,相反它还会刺痛关怀对象。关怀者需要知道在安慰人时,什么是适合说的话,什么是不适合说的话。

不妥当安慰话语

1.“我可以理解您的感受。”这是被批评最多的“安慰话”。这句话会使丧亲者倍感孤独。有些丧亲之痛您没办法理解,除非您有过类似的经历。

2.“您可以重新再生一个或者领养一个孩子。”丧亲者不会觉得这是一种安慰,孩子是父母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您不能说另外再领养或者又生了一个孩子之后,失去的生命就可以被替代。每个生命都极其宝贵,它无法被替代。

3.“您一定要坚强起来(哭也没用)。”压抑哀伤往往会导致延长哀伤障碍,哀伤需要用适当的方式去宣泄。鼓励坚强对丧亲者来说并不妥当。他没有在您面前哭是因为他并不觉得您是一个可以让人敞开心扉的人。您的“鼓励”恰恰会让对方把内心紧锁而不是把痛苦释放。

4.“他太优秀了,所以天堂需要把他领走。”多数人不相信天堂。

5.“所发生的一切是有因果关系的。”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您前世或现世没有做好,所以招来灾难。对很多丧亲者来说,这更像是一种变相的谴责。

6.“时间可以治疗一切创伤。”这句话十分空洞。把哀伤看成一个随时间流逝而递减的曲线往往并不准确。失去挚爱如同截肢,最终伤口会结疤,但失去的肢体永远不会长回来。有的哀伤永远不会“好”起来,而是丧亲者学会了和它和平共处。此外这种安慰语还会给丧亲者一种无形的压力———您的哀伤过一阵应该停止。哀伤只能整合,不会消失,哀伤会有反复。

7.“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这是空洞的安慰话。

8.比较谁更悲惨。用不恰当的方法来比较谁更悲惨,这对丧亲者来说有时是非常有伤害的。

9.“您一切都好吗?”空洞且令人难以回答。

10.“请告诉我需要我为您做些什么事。抽象空洞的安慰话。

11.“一切都过去了,把注意力放在今后的生活上。”这是一种变相的指令性语言,不适合用于安慰。

12.“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您走出来了吗?”这是一种错误期盼。

13.“您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比我想的好得多,您真坚强。”坚强不是以人在失去亲人后会不会感到哀伤来衡量的。这种鼓励听起来更像是说您的心挺“硬”的。

14.“至少他不再受苦了。”这并不适合所有的丧亲者。

15.“您还有别的孩子(或您还有别的家人)。”生命是独特的且不可被替代。

16.“他被风光地安葬了。”这是空洞的安慰,首先死亡不是逝者的痛苦而是生者的痛苦,此外,风光的葬礼只是一个告别的仪式,真正的哀伤过程才刚刚启程。风光的背后可能是没有丝毫风光可言的巨大痛苦。

17.“这一切都是老天(上帝)的安排或是命里注定的。”这并不适合所有的丧亲者。对部分有宗教信仰的人也许有帮助,但在急性哀伤剧痛期,即使部分有宗教信仰的人也不接受这种说法,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对这种说法会比较反感。

18.“都是某某不好。”火上浇油的安慰。因为丧亲者已经很愤怒了,这种安慰起不到任何帮助,只会在火上浇油,使丧亲者更愤怒。

19.“不怪您,是他/她(指逝者)自己不好。”不适当的安慰,中国的传统是“死者为大”。

20.“您的气色真好。”如果不了解丧亲者的真实感受,有时候这句话足以筑立起一道隔阂的墙。

适当的安慰话语

1.没有言语有时是最好的“言语”。前提是可以陪伴在丧亲者身边。

2.“您的哭泣和哀伤都是正常的,因为您爱他/她。”这是温暖的安慰话。

3.“您如果累了,什么也不用说。我会陪着您。”这是温暖的安慰话。

4.“请爱护好自己就像您爱护他/她一样。只要您活着,他/她就会活在您的记忆里。”这是温暖的安慰话。

5.“您不用表现出坚强。哀伤是爱,是人的天性,不是软弱。”这是温暖的安慰话。

6.每天发一条短信/微信:“多保重”“睡好了吗?”这会让人感到被关爱。

7.“您每天的饮食都有安排吗?”从中可以看出能为丧亲者具体做些什么,如帮助他买生活必需品。

8.“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心里特别难过。”丧亲者可以感受到关爱。

9.告诉丧亲者您和逝者过去在一起度过的有趣或值得怀念或感恩的经历。这对丧亲者来说非常宝贵,丧亲者可以用来整合逝者过去的一些经历和今后对自己的身份认知,积极幽默的往事是极重要的安慰。

10.“您是否需要建立一个网上个人纪念室?”丧礼和悼念是哀伤疗愈的重要一环,对创伤性丧亲者尤为重要。

11.“您是否希望参加失独父母微信群?”(如果是失独父母)同伴辅导有助于哀伤疗愈。

12.“我们一直会记得他/她。”这是温暖的安慰话。

13.“您是一个好丈夫/好妻子/孝顺的孩子。”这是温暖的安慰话。

14.“如果没有他/她(指逝者)过去对我的帮助,我今天也许还在做傻事。”这是温暖的安慰话。

15.“虽然我无法理解您的感受,但我在这里,一直想着您。”这是温暖的安慰话。

16.“没有人可以预见未来,很多事是难以预测的。”这有助于排解丧亲者内心的愧疚感。

17.“您会经历很艰难的一段时间,但会慢慢放松下来,有人时间长,有人时间短,这都是正常的。”这是温暖的安慰话。

18.“是否能多找一些人聊聊?”提醒丧亲者要宣泄。

19.“首先保护好自己,您还有家人(孩子)需要您照顾。”帮助丧亲者在急性哀伤期转移聚焦点。

20.“您是否考虑过……”或“您是否可以尝试……”帮助丧亲者在急性哀伤期转移聚焦点。

1

关键语

语言可以是沐浴心灵的春风,也可以是心灵沟通的障碍。当您去关怀他人时,请使用适当的语言,让您的爱能抵达和温暖被关爱者的内心。

文章图片4



了解哀伤

哀伤反应有哪些表现?


失去所爱的人,人们内心的哀伤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哀伤反应是哀伤的自然流露。有的人哀伤反应强烈,有的人不强烈;有的人明显和外露,有的人隐蔽和内敛。对很多人来说,哀伤反应尽管极为痛苦,但它其实是属于健康的人性的正常流露,不用为之不安。哀伤反应通常会从情感、认知、行为、生理和精神五个方面表现出来。

情感反应

1.无尽的思念。“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他。”
2.被巨大的悲伤笼罩。“悲伤就像我的倒影,与我寸步不离。”
3.愤怒。“心里有一团无名怒火不停地在燃烧。”
4.孤独,觉得没人可以理解自己,包括最亲密的朋友,甚至自己的家人。
5.焦虑,心中的焦虑情绪难以排解。
6.抑郁,对生活和工作毫无兴趣,无法感受到生活中的任何喜乐。

认知方面

1.对世界和生活失去安全感。
2.对社会、对人失去信任,包括自己的朋友、家人,并有强烈的无助感。
3.自我谴责及负罪感,责怪自己没尽到责任。
4.难以言状的自卑和羞耻感。
5.拒绝接受亲人死亡的现实。把自己和真实的现实生活隔绝开来。认为逝者依然还活着。有的人虽然理性上接受死亡现实,但在内心深处依然不承认。
6.哀伤沉思,沉浸在“如果……那么”之中,或为丧亲悲剧寻求不客观的解释。
7.不公平感,觉得世界不公。
8.自杀倾向,这在一些巨大的突发创伤性丧亲事件中易发生。

行为反应

1.泪流不止。
2.思维反应迟钝、麻木,仿佛生活在梦中。
3.注意力难以集中,胡思乱想。
4.常规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严重者不去工作或不做家务。
5.与社会脱离,自我封闭。
6.对逝者遗物寸步不离或极度回避逝者的遗物。
7.行为容易冲动和唐突。
8.专注于寻找并接触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人。
9.有关逝者的思维或画面自动闯入脑海,甚至不时会听到逝者说话。

生理反应

1.睡眠及肠胃功能紊乱。
2.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3.出现或加重心血管疾病。
4.思维及行为反应迟钝。

精神反应

1.对过去的信仰产生动摇或否定。
2.寻找新的信仰和精神寄托。

丧亲者出现不同的哀伤反应是正常的,其强烈程度和表现方式会因人、因事、因时、因社会风俗各不相同。

丧亲初期,也被称为急性哀伤期,如果您有以上一种或多种哀伤反应,都是自然和正常的。无论是丧亲者还是关怀者,请不要对此感到意外。丧亲者更不要压抑自己的哀伤。哀伤需要宣泄和疏导而不是抑制,这是在哀伤中重建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在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时,战斗在武汉战“疫”第一线的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肖劲松老师说:“哀伤是我们的权利,哀伤是治愈心理创伤的一种情绪宣泄,我们要痛哭,要发泄情绪。一定要学会把人的正常情感,哪怕我们觉得是负面的情感表达出来,实际上它都是有意义的。”

2

关键语

有人说,眼泪是说不出的哀伤。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哀伤反应在用不同的方式向人们表达说不出的哀伤。当语言在哀伤面前是苍白的时候,请用您觉得最适合您的方式来宣泄您的哀伤。



应对哀伤

什么方法有助于缓解哀伤之痛?


如同没有后悔药一样,人间也没有哀伤之痛的解药。哀伤需要去经历而不是一味回避。但在经历哀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缓解哀伤的痛苦,并预防罹患延长哀伤障碍的风险。由于丧亲者的哀伤各不相同,他们缓解哀伤压力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下面是较常见的一些方法。

缓解哀伤之痛

1.写感想。有的人不爱向他人诉说哀伤,而更倾向于把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每当写出来之后便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心里轻松许多。也有人会把在阅读中受到启发的东西抄写下来,在哀伤之痛翻滚重涌时,便会阅读自己过去写下的文字,使自己的心境得到一定的纾缓。

2.阅读。有的人在哀伤中读不进书,但有的人可以埋头阅读。有的人爱读与哀伤疗愈有关的书,有的人爱读小说、杂志或网上的帖子。不管阅读什么,能使人感到轻松的阅读都是有益的。

3.分享哀伤可以减轻哀伤。把自己心里的话诉说出来是哀伤疗愈最好的方法之一。找自己信得过的朋友、家人或谈得来的人说出自己的内心所想,在诉说中把哀伤情绪宣泄出来,以避免积郁成疾。也有人会对已故亲人说话,旁人也许会觉得有点不正常,但这样若能缓解情绪,也未尝不可。

4.运动。运动有助于提升大脑神经系统的抗压力。它不仅有助于治疗抑郁症,对疏解哀伤也有很大帮助,特别对于在哀伤中出现失眠症状的人来说,更有帮助。运动形式有很多,比如散步、快走、跑步、打球、健身、游泳、跳舞等。哪种运动若能使您感到舒适,那就去参加。

5.艺术。艺术活动让人获得追求美的视听享受感和创造美的成就感。摄影、绘画、手工都是有益的心情疏解方式。

6.个人爱好。有的人喜欢养花、养鱼,有的人喜欢制作影集,有的人喜欢烹饪。做自己喜爱做的事可以让注意力集中,心情放松。

7.饲养宠物。哀伤研究显示,饲养宠物有助于哀伤缓解。一个忠心于您和需要您照顾的“朋友”,能缓解您在哀伤时的孤独感。

8.冥想。学习静坐冥想,比如试想把积郁在心中的哀伤情绪一点点通过呼气将它排出体外。

9.音乐。听自己爱听的音乐。如果一些熟悉的音乐会勾起您的哀伤,那就听新的歌曲。

10.参加公益活动。这是所有哀伤疗愈方法中最为有效的一种。在公益活动中您可以看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心。

11.工作。工作中的成就感对人有积极的激励效应。当然要注意不能把过度工作作为回避哀伤的方法。

以上这些方法仅供您参考。选择哪种方法,则完全取决于您自己。只要您感到适合自己,既健康又不影响他人,那就让自己行动起来。

3

关键语

世上没有完美的哀伤疗愈之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每个人要探寻属于自己的路。当您勇敢地迈出探寻的脚步时,路其实已经在您的脚下,并会不断向前延伸。



文章图片5

哀伤疗愈》

【美】刘新宪 著

ISBN:978-7-300-28729-4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定价:38.00元

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刘新宪,哀伤咨询师,对西方近代哀伤理论和干预以及在中国的本土化有深入研究,曾多次为国内高校、心理咨询师、社工人员、志愿者等提供哀伤疗愈培训、讲座及大型网上公开课。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全国调研数据的中国失独人群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研究”特聘研究员,我国唯一哀伤疗愈主题网站“哀伤疗愈家园”的主要发起人与赞助者。

内容简介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丧亲之痛,失去挚亲是人生的一种巨大丧失并会引发哀伤。哀伤是人类的一种古老而深邃的痛苦情感。人为什么会哀伤?哀伤是一种病吗?哀伤的风险是什么?哀伤是抑郁症吗?如何缓解哀伤?如何帮助哀伤者?

《哀伤疗愈》从科普的角度,通过三部分内容、41个问题及其解答,用简练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哀伤疗愈的基础知识与方法。本书还提供了哀伤疾病评估量表,有助于哀伤者和关怀者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本书将有助于读者深刻地认识哀伤,学习和了解哀伤疗愈的方法,从而帮助自己及他人从哀伤之痛中坚定地站立起来,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的价值。

目录

本书目录

第一部分 认识哀伤
01人为什么会哀伤?
02为什么告别仪式极为重要?
03哀伤反应有哪些表现?
04丧亲哀伤会成为疾病吗?
05如何适应丧亲后的变化?
06哪些风险因素可能使哀伤致病?
07哀伤是不是抑郁症?
08哀伤是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09为什么每个人的哀伤如此不同?
10回避触碰伤口有助于哀伤疗愈吗?
11丧亲后表现出麻木是不是病了?
12如何在哀伤中不忘善待自己?
13丧亲之痛,男女有别吗?
14哀伤之旅有没有终点站?
15儿童会不会哀伤?

第二部分 应对哀伤
16如何应对创伤性哀伤?
17如何应对他人对您的不理解?
18如何调整愤怒情绪?
19如何应对孤独?
20如何应对自卑感?
21如何应对愧疚感?
22如何应对焦虑?
23该不该在急性哀伤期作重大决定?
24如何安置逝者遗物?
25比较谁的哀伤更痛是一种安慰吗?
26如何在哀伤中保护婚姻?
27什么方法有助于缓解哀伤之痛?
28重返职场需要注意什么?
29如何疏缓儿童哀伤?
30为什么要警惕“周年纪念日”?
31如何与已故亲人保持健康的持续性联结?
32为什么“同质互助”有助于哀伤疗愈?
33如何应对亲人临终前的预期性哀伤?
34如何在创伤中成长?
35丧亲者如何保持睡眠质量?
36什么食物有助于哀伤疗愈?
37运动能缓解哀伤吗?

第三部分 抚慰哀伤
38什么关怀话是合适说的?
39什么关怀事是合适做的?
40为什么要警惕“同情疲劳”?
41“阶段论”的问题在哪里?
附录一哀伤词汇简释
附录二哀伤研究回顾
附录三哀伤评估量表
附录四推荐书籍、网站及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