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一样的“湘行”

 shineboy1 2023-05-13 发布于加拿大

一九八二年,汪曾祺写过一篇名为《湘行二记》的散文。据《唐才子传》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欲赋诗,但自觉难以超越崔灏的《黄鹤楼》,长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投笔敛手而去。和李白比起来,汪曾祺显然自信得多,“二记”均套用古名文之名,曰: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桃花源记,以时间为序,从上午写到下午、晚上、第二日晨,从“汽车开进桃花源”写到“作了一日武陵人,临去”。此记,重点在考据“擂茶”和钻“秦人洞”见闻两个方面。虽具备完整游记的所有要素,却能跳出其观景睹物抒发情绪的窠臼,自成其散淡恬静的风格。文中多处提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但它在文里却连一条引线也算不上,只是不时闪动一下的萤光。汪借用《桃花源记》闪动的萤光,营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桃花源记》的“擂茶”和“秦人洞”世界。

岳阳楼记,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入手,对岳阳楼的历史沿革,现存岳阳楼的构建特点,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的风格进行研判。此记,笔力主要集中于对《岳阳楼记》成文及其影响的分析。从《岳阳楼记》里“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引发出“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的感慨。文中处处都是《岳阳楼记》的影子,可以说,汪文是对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一种个性解读。

因为这篇散文的题目,想起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湘行散记》里有一篇名为《桃源与沅州》的文,写桃源与沅州的风土、人情、事件,着重着墨于行舟沅水的水手,认为“他们的行为,比起那些读了些'子曰’,带了《五百家香艳诗》去桃源寻幽访胜,过后江讨经验的'风雅人’来,也实在还道德得多。”此文作于一九三五年,应该不是一九三四年回乡探母时给张兆和的书简。记忆里,没读到过沈从文写岳阳楼的文。在百度搜 “沈从文与岳阳楼”,也没有具体的内容。“湘”之名人的沈从文没有留下关于“湘”之名胜的岳阳楼的文字,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或许,恬淡内敛、性情自我的沈从文与岳阳楼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兼济天下”的性格不相符,所以对其“敬”而远之。

汪曾祺行文,有许多沈从文的风格。“湘行”里,也是如此。比如,汪曾祺《岳阳楼记》里那句“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很少没读过《岳阳楼记》的。”就脱胎于沈从文《桃源与沅州》里“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唐朝以来,命运中注定了应读一篇《桃花源记》”。但两人的“湘行”却并不一样。这,不仅仅是因为成文的时代背景迥异,更有深刻的个性原因和为人生为文学的态度。

三十年代沈从文所行之“湘”,蛮荒、古朴的风俗里正激荡着时代的风云,许多事件在他的文里渗出残酷的血色。沈从文笔下的每山每水、每物每人,都活泼性灵,生动自在。一个不起眼的人物,一次惊心动魄的事件,在沈从文的文字里凝固成道道不可多得的风景。有时,我们看得到作者的身影,但更多的时候,却清楚的感觉得到沈置身事外的态度。“湘行”里的沈从文与他一辈子的为人为文一样,沉静如十二三的处子,恬淡若不染烟尘的高人,天马行空,自在自得。

湘行所遇见到的,所上心的,所感慨不已的,都是平淡如沅水的人物与生活,都是清亮如沅水的风景与日子。他总是坚持写他自己喜欢的小小的人,总是细致入微地描绘他们所处的世界和他们的人生,总是深入其灵魂深处揣摹他们悸动的思绪与心情。沈从文是抒情的,但一点也不煽情,他笔下的情,节制,尊严,唯美;沈从文是田园的,但不拘泥于田园,他笔下的“湘”,憨拙,蛮愚,自然;沈从文是自我的,但却能从自我影映大千世界,当外部世界不能容忍他的文时,他宁愿缀笔离开文学,也要清醒地保持自我。《湘行散记》里那个无处不在却又面容模糊、面容模糊却又让人无法忘怀的“我”便是沈从文人品人格、文品文风的最好注释。

和沈从文丰满丰富、异彩纷呈的“湘行”比起来,汪曾祺的“湘行”单调简单。“湘行”时,汪在管理处留了字。如果是沈从文,绝对不会答应。汪面对岳阳楼及《岳阳楼记》生出许多“大”的感慨,如果沈从文有关于岳阳楼及《岳阳楼记》的感慨,也肯定“小”得与汪的有天壤之别。汪曾祺的“湘行”,虽然文字散淡,语句清灵,但隐隐有激烈的情绪和“深刻”的思想。

这,或许与他起伏跌宕的文学人生历程有很大的关系。到晚年,汪越来越淡泊清雅,下笔多集中于花草吃食,风格也越来越接近沈从文。但感觉他的文缺乏沈文里于平淡透出深情的力度,缺乏沈对人对事对物的极致关爱。正因为如此,汪笔下的花草树木、人物风情便显得有些单薄瘦弱,细腻的描摹让人如见标本;虽然细致入微,却不会在清风中摇曳生姿,难得在事件里凸现品性格调。汪曾祺“湘行”的日程肯定很多,却只成寥寥两文,或许便是作为江苏高邮人内心缺乏对“湘”深沉的爱的原因、

沈从文的“湘行”是完全由自己支配、完全属于自己的湘行,是充满对故乡的山水人物深切热爱的湘行,是体现其一以贯之并坚持始终的人格文品的湘行。汪曾祺的“湘行”是由别人安排、不得不受环境干扰的湘行,是缺乏对“湘”充分了解深切关爱的湘行,是咀嚼自己为人为文起伏历程自我反思的湘行。

不一样的文字,不一样的湘行;不一样的文学,不一样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