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艺术万年史-047》古希腊艺术风格的形成(上)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3-05-13 发布于上海

古希腊艺术风格的形成(上)

1.希腊艺术的古朴风格

大约从公元前7世纪最后一二十年开始,希腊艺术进入古朴阶段,我们也可说是作为世界艺术宝库奇芭之一的希腊艺术自身风格形成的阶段。从我们在前一章中介绍的情况看,希腊艺术萌发之际起点甚低,且以学习东方为进步的阶梯,若按这个路数发展下去,希腊艺术似无多大特色可言,至多不过是在古代东方艺术的追随者中增添一个小兄弟。然而,紧接着在公元前6世纪的百余年间,希腊艺术在继续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却很快探索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如果说在公元前7世纪末前6世纪初希腊仍是东方的学生,到公元前6世纪末前5世纪初却可看到希腊已显后来居上之势,古代东方艺术历经两三千年发展犹未取得的一些艺术表现上的突破,希腊艺术却已探索到了门径,为日后古典艺术的繁荣开辟了道路。就这一点说,古朴风格与古典风格是希腊艺术(或者按广义说,是希腊古典艺术)密不可分的两个组成部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继承而非对立,犹如人之少年与青壮年。尽管古朴风格、尤其是在初期(公元前7世纪末前6世纪初),尚有许多朴拙疏漏之处,它那种不断探索和积极开创的精神从某些方面看来甚至更为引人入胜。再加上文献资料和传统的学术观点对古朴艺术几乎一无所知,有关古朴风格艺术的发现与研究便成为近百年来希腊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个最大的进展。

古朴风格的形成及其取得的进展自然有赖于希腊社会本身的发展。在这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那种希腊城邦社会体制这时已臻全面成熟。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小亚沿岸的希腊邦城哲人辈出,泰利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等哲学家力倡自然哲学,主张万物源于水、气和客观的"无限",号召人们依从理性认识世界而动摇宗教迷信的统治。希腊城邦在前一世纪已完成了西到意大利、西班牙,北到高加索、乌克兰这样广大沿海地区的殖民开拓,殖民城邦遍布地中海和黑海,形成了以希腊为主的广大商业贸易网。正是这些有别于东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决定了希腊艺术也要走上自己的道路,形成独特的风格。然而,继东方化风格之余绪,古朴初期的希腊艺术仍很重视向东方学习,只是其学习东方的态势和结果却和东方化风格时期很有不同。

公元前7世纪末,亚述帝国灭亡,埃及的赛易斯王朝和两河流域的新巴比伦王国一度复兴,腓尼基、叙利亚和小亚的一些国家也乘机而起,地中海东部各国各地的交流往来比较频繁,希腊人和东方的接触也较以前更多、更直接。埃及法老且大量招募希腊人作雇佣兵,来埃及谋生和经商的希腊人大为增加,现今已发现埃及各地直到南部边境的阿斯旺都有当时的希腊人留下的"××到此一游"的题铭,既然踪迹遍布南北,埃及当时尚巍然雄峙的各种建筑和雕像,必然对希腊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此,这时希腊人向东方艺术的学习便从细小的工艺品(那是东方化风格时期的特点)转向宏伟的纪念性文物,而希腊的纪念性建筑和雕刻艺术也从此起步。由于希腊的社会体制已趋成熟,这时希腊人向东方的学习也具有较自觉和较高的水平,主要是学其精神气质,用其工艺技术,却不照抄其风格程式。例如在建筑方面,希腊人从埃及和东方学到整套的石造工程技术,却不囿守东方的形制;雕像方面直接效法埃及的地方更多,但精神气质从一开始便有所不同,日后更走上一条与埃及的墨守陈规完全相反的现实主义道路。因此,在古朴风格阶段,希腊艺术可说是从学习东方开始,而以超越东方结束,于是我们在这时期希腊艺术发展过程中看到的一个最重要事实便是希腊艺术风格的形成。

2.希腊古典建筑柱式的确立

希腊建筑在古朴风格阶段取得的主要成就是古典柱式的确立,这既表现于这时期的希腊建筑实践上,也表现于通过实践进行的某些理论体系的探索。从考古发掘看,荷马时代固无建筑可言,城邦建立初期除城墙塞堡略用砖石而外,所有房屋建筑都是木构,最多加点土砖陶瓦,神庙也不例外,例如前面提到的塞尔蒙神庙,建于东方化风格后期(约公元前630年),只是一间长方形的房子,周围以土坯(土砖)筑墙,里面有一排木柱支撑屋顶,并以彩绘陶板作装饰。其彩绘风格倒不算原始,建筑工艺却停留在很落后的水平,还谈不上和日后作为希腊建筑主体的石造神庙建筑体系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城邦建立初期就已形成的城邦公民社会对建筑类型及其任务的要求,却一直决定着希腊建筑的发展。由于王权衰落,王位很快便在各地取消,城邦的纪念性建筑便无王宫之类宫廷建筑的地位,甚至连贵族邸宅也因民主政治的发展而很不显眼,贵族墓葬的陪葬品虽然相对豪华一些,但也只是狄甫隆陶瓶和日后的纪念碑、雕像之类,它们都放在墓外和坟头上,且因盛行火葬无须大穴,因此希腊也无陵墓建筑可言,剩下的就只有神庙建筑一项了。

城邦对神庙倒是非常重视的,不仅因为它与祭神谢恩有关,更把它看作城邦威力和兴旺的表征,公民们也都把它看作本国本地最重要的建筑。希腊神庙对于其他建筑类型具有如此压倒一切的意义,我们甚至可以说希腊建筑史(尤其是它的较早阶段)就是一部希腊神庙建筑的历史。但希腊人祭神的习惯却很特别,祭台置于神庙外面的露天位置,祭仪也以露天焚烧牺牲(一般是牛羊的股肉)为主,所以神庙只是陈放神像和保存祭品、礼品的地方,人们会到神庙里去参拜神像,却决不去庙堂内作宗教集会祭祀活动,因此神庙始终是一个简单的房间。这种功能正好符合希腊人信奉的"美在于单纯"的审美要求,希腊人对神庙建筑的理想便逐渐集中在单纯、明朗、合理、和谐等方面,和东方神庙之以庞大、豪华、神秘著称大异其趣了。

从遗址和建筑遗迹的考查可知,最早的希腊神庙形制是仿效迈锡尼文明的"米加隆厅房"(意为"大厅""礼厅"),这是一种长方形的厅房,一般在前部有一门廓,由两根圆柱和两边墙壁凸出部份形成的端柱组成,屋顶则以木梁、陶瓦覆盖。在迈锡尼文明时期,这类米加隆大厅(特别是王宫中的大厅)已用石造,相当豪华(惟屋顶仍属木构),厅内有时还用四根圆柱支撑一个顶阁,以开高侧窗取光通风。迈锡尼灭亡后,这类米加隆大厅又变成了简陋的茅屋,只保存了长方形和前有门廓两个基本特点。希腊城邦建立以后,各地的神庙就是这类简化了的米加隆式长方形房子,土砖作墙,木柱木梁,最初只以茅草盖顶,以后才用陶瓦。由于开间很窄,有所发展时只好把房间拉长,早期木构神庙便有越来越狭长的趋势;为了支撑两坡屋顶,便在房间中央排一列柱子,这就是我们在前述塞尔蒙神庙遗址上见到的形式。显然,这种形式远远不能满足希腊人对理想神庙的要求,除了木构易朽易毁而外,过于狭长的比例令人觉得难看,屋内中央一排柱子更阻挡人们的视线,因为按理神像应放在厅堂中央,却正好被这排柱子挡住。因此,在古朴风格阶段,希腊神庙建筑发展的基本方向便是:1.用石柱代替木柱,并尽可能以石料代替除屋梁以外的所有木料;2.加宽建筑物的开间(宽度),使长度与宽度之间有较优美的比例;3.如果屋内必须用柱,也只能用两排而绝非一排柱子,让人一进门便可看到房中央的神像;4.在前有柱廓的基础上,设计以圆柱为中心美化建筑外表的方案,首先是在后部也建一柱廓,成为前后柱廓式,并用圆柱代替边墙的端柱,下一步就是以圆柱围绕建筑四面,成为环柱廓式或环柱式,柱子对于神庙建筑的意义就非常突出了。于是,希腊建筑便把艺术构思主要集中于圆柱之上,以柱子的形式、尺寸和比例决定整个建筑物的形象、风格和各部份的比例、各类构件的尺寸,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希腊柱式体系。

石造神庙的气魄和重视石柱的传统,希腊人显然取自埃及艺术,因为埃及神庙夙有"柱子的森林"之称。然而如前所述,希腊建筑家又不是机械地抄袭埃及神庙,而是用其宏伟坚实的气质和完善的技术,结合希腊的实际,构思自己的柱式方案。另一方面,从以石柱代替原有的木柱的习惯看,希腊柱式显然也和本土固有的木构建筑形制保持着一定的继承袭用关系,希腊神庙的某些构件其原型显然来自木料结构,但以石造建筑为主体的希腊柱式也不等于是木构原型的翻板,许多设计思想并非直接来源于木构建筑,所以它应该说是希腊建筑家集体探索的一个成果。

从出土文物上看,希腊石造神庙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左右,现今所知最突出的一个代表便是希腊西部科孚岛上的阿尔提弥斯女神庙(阿尔提弥斯是太阳神阿波罗之妹,为狩猎女神和月神,罗马人称之为戴安娜女神),它约建于公元前600-580年间,已有较完整的柱式体系(属多利亚柱式,见下文),可见柱式的最初探讨较这个石造建筑的出现犹早一些,而且科孚岛属于比较偏僻的地区,相比之下可知那些希腊文明中心地区,如科林斯、雅典、奥林匹亚等地,柱式体系的形成当会更早,石造建筑的出现也会较科孚岛神庙早一些。例如,我们知道科林斯在前一世纪就有石造神庙的尝试。

此外,奥林匹亚的赫拉女神庙(赫拉是天帝宙斯之妻,可称为希腊的天后)已采用环柱式,但柱子却用的是木料,以后才逐渐以石柱代替木柱,以至几百年后还有人看到此庙的柱子有的是木头的,有的则是石头的,显然赫拉女神庙的年代要比科孚岛的神庙早一些(大约在公元前600年以前)。但是,柱式体系一旦形成,便和石造建筑有不解之缘,而且普遍受到欢迎,发展很快。到公元前560年以后,所有新建的希腊神庙都是以石料建造并严格采用柱式体系的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