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仓山旅游,这些打卡点,你来过了吗?

 乡愁里的福州 2023-05-13 发布于福建

仓山旅游,总有一些网红打卡点。今天推荐的这条线路,大家跟着走,了解清中叶五口通商后,西式建筑如何在福州仓山建造起来的。本篇内容文图摘自《仓山园庐史话和《流翠烟台山》。

华南女院旧址(今福建师大校部)——美国驻福州领事馆——石厝教堂——法国驻福州领事馆——闽海关税务司官邸——英国驻福州领事馆——乐群楼(福州俱乐部)——烟台山公园——荷兰驻福州领事馆(仓山影剧院)

1914年,行政彭氏楼、学生宿舍楼谷莲楼相继建成启用,学校招考两年的大学课程。1916年,学校改校名为“华南女子大学”。这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

1915年,金陵女子大学在南京东南绣花巷李鸿章花园旧址开学,比福州的华南女子大学晚了一年。

美国驻福州领事馆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期在爱国路2号办公,时间为1891-1928年,第二期为1930-1937年,办公地点在麦园路 84号。

爱国路2号,今为烟台山历史博物馆,位于仓前山北坡。建筑正面朝南,两层楼房带地下室。建筑立面糅合了殖民式、西方古典主义、巴洛克等多种风格。东西立面使用双柱,南北立面则仅有端柱略微扩大。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四面外廊。

清朝五口通商时期,这栋大楼有数家茶叶洋行、美国驻福州领事馆先后在此办公。怡和洋行于1866年建造这栋大楼后,使用时间十分短暂,没有留下与之有关的资料。1868-1873 年,大楼出租给茶叶贸易洋行--美国的约翰·福斯特洋行,后又租给天祥洋行。

1891-1928 年,美国驻福州领事馆租用该建筑办公。1937-1946年,爱国路2号建筑的功能、产权等如何变迁,目前尚无相关资料,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据本建筑的居民回忆,20世纪50年代,本建筑曾作为福建邮电学校使用,一些当时扩建的设施如饭堂等至今尚存,后长期为邮政系统九户职工居住。

如今,每年晚秋银杏叶金黄时,石厝教堂就成为福州网红打卡点,这里络绎不绝地迎接着热爱美好生活的人们。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了吗?一片如此昳丽辉煌的金,傍晚,穿过一片翠玉,在一棵高大的银杏树上灼灼发光,又在枝丫中纵横交错,星星般散落在地。忽然,院子的地面炸开了,漫成了红的、绿的、金黄的花海。这太阳的鳞片,依旧不肯低调一些,金光闪烁中烘托出这个忧愁又多情的秋季,似乎除了辉煌的金黄色,向日葵般旺盛而灿烂的生命之色,再没有别的颜色能令它满意和快乐了。那些人们经常看到的绿色,对它而言实在是平庸且暗淡,对生命的成长似乎毫无意义,甚至是多余,所以它宁可在这个季节凋零,也不愿意流露一点点忧伤的情绪,任性而耀眼地把自己铺成一片光芒。整条乐群路,整片地区,鎏金似得闪亮。(摘自《流翠烟台山》)

你知道,石厝教堂的银杏树龄多少吗?

这栋建筑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法国领事、诗人、剧作家克洛代尔在这里发生的一段恋情,详见《流翠烟台山》:法国作家克洛代尔之恋

烟台山公园

福州的烟台山与山东省烟台市的烟台山,在明嘉靖年间,皆为抗倭寇而在峰顶设烽火台,因此山名与烽烟有关。

烟台山在历史上有多个名称,初名天宁山(宋明时期大名鼎鼎),因山上有天宁寺,后多次出现别称,比如设盐仓而名盐仓山(简称仓山),寺内挂金榜而名挂榜山,山下有米仓、茶仓等而名仓前山(民国时世界闻名)。1964年因仓前山上建公园,百姓又称之烟台山。不同时代的人根据各自习惯称呼不同。

位于佛寺巷的天宁寺主体建筑已拆除,仅余弥勒殿遗址。

如今烟台山是(烟台山、马厂街、公园路)三个历史文化风貌片区的统称。

公园大门口原为梅坞路西侧的明真庵后殿。明真庵的匾额题“罗浮春色”,源于这里有梅岭和桃花山。

因此,仓山(南台岛)自古被称作“琼花玉岛”。

宋至清的冬季,来藤山梅岭和天宁山(今烟台山)赏梅的人很多。“天宁晓钟”、“梅坞冬晴”闻名遐迩,成为南台十景之一。

宋朝名臣李纲在天宁寺建松风堂养老。明万历诗人徐熥观梅后赋诗:“十里花为市,千家玉作林。《流翠烟台山》:诗恋烟台山公园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专刊《福州》

以优美的散文笔法,生动地讲述福州故事,多角度描绘福州山川壮美画卷,展现福州这座慢城市、宜居地的优雅品味、诗意情调。

《乡愁里的福州》
讲述福州对外贸易文化交流史,重点介绍福州的琉球遗迹(河口人文风景)、探讨明清的中日琉关系。
《流翠烟台山》
述说仓山人文历史故事,全景式活画出近代福州口岸城市的熙熙攘攘的生态图像,反映福州悠久灿烂的海丝文化。其中部分篇章是作者在仓山生活的口述史,再现了仓山的旧日风情。
《琼花点绛马厂街》:述说马厂街的园庐故事、错综复杂的家族往事。
福州金山公园的蓝花楹开放啦,听一曲浪漫的《恋恋蓝花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