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镇江要重视“乡贤”文化?

 镇江风情 2023-05-13 发布于江苏

这两年,镇江不少有识之士提议重视乡贤文化,在今年的市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上,政协领导还特别提到要统筹推进文史馆、乡贤馆、同心书院、协商议事平台“四位一体”建设。

为什么镇江特别重视“乡贤”文化?

侨联的黄主任给过我一本《侨海镇江人》的书,里面介绍了一位支显宗先生的“乡贤”事迹。

分享给大家:

1917年,支显宗出生在福州。

他的父亲叫支仲云,清末民初时,任福建省清理官产处处长。在支显宗2岁的时候,徐世昌总统派支仲云到山东任职,到北京领委任状赴任时出了意外去世。

他的母亲陈玉琴带着他迁居上海,变卖家产供支显宗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直到初中毕业。

从小,支显宗就听说了自己家族的往事:

支氏家族祖先原是满族旗人月氏,17世纪随清兵入关,获封于江苏丹徒,汉姓为支。丹徒支氏中如晚清的支恒荣、支清佐等都是当地名人。

1935年,支母久病不愈,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他的祖籍在江苏镇江的丹徒一个支村子里,如果日后发达,一定要回乡认祖。

这个乡愿,影响了他一生。

支显宗先生(图片来源:《丹徒人物》)

01

母亲的去世,让他陷入了没钱继续学业的窘境。为了谋生,他辍学到了上海印染厂当职员。

偶尔一个机会,他进入一家美商股票公司当经纪助手,很快熟悉了股票交易这一行的诀窍,来到一家英商股票公司任经理。

到了1948年,支显宗已经积累了大量证券交易方面的经验,他也感到时局震荡,于是跟随朋友南下,来到了香港。

1949年,他成为了香港政权交易所为会员,并取得开展证券交易业务的牌照自设公司,开始自立门户。

凭借笃守诚信和工作勤奋,他的公司生意日益兴融,成了香港有一定成就的企业家。

直到近70岁,支显宗才退休定居新加坡安享晚年。

操劳了一辈子的支显宗晚年思乡寻根之情弥笃,母亲临终时告诉他的家族往事也日益浮上心头。

一直以来,他只要是遇到镇江籍的朋友,都特别热情,详细打听丹徒是什么样的、风土人情如何,总想着哪一天能寻根问祖。

1993年,他有一位挚友台胞马保之博士,赴大陆进行学术交流,临行前,支显宗拜托他寻访一下丹徒,看看有没有支氏家族聚居地。

02

来到大陆后,86岁的马保之博士通过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关系,委托当时的丹徒县台办调查考证支氏家族的资料

丹徒县台办在历史资料、户籍档案、知情人中反复核实,初步寻访到,丹徒上党镇有座古老的东贪村,符合支老描绘的情况。

东贪村虽地处偏僻,但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曾是支氏家族祖先聚居之地。

随即,马保之亲自来到丹徒,实地考察了东贪村的支姓家族情况。

他见到了村里一位世代生活在村里的86岁支兴发老人及其儿孙们,丹徒县领导对这次寻根之旅也非常重视,热情接待了马博士并提供了更多翔实丰富的史料,并请他转达丹徒人民对支显宗的问候。

马保之回去后,把丹徒之旅的经过告诉了支显宗。

支显宗听了马博士的见闻,这位77岁的老人再也坐不住了,第二年5月,他在马保之的陪同下首次踏上了丹徒东贪村这块故土,在支家庭院里和支姓后代欢聚。

支显宗老人到来的消息让家乡人沸腾起来,东贪人自发的组织起来欢迎,东贪小学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向支老献上一束鲜花,齐声高呼“欢迎支老爷爷”,把这位一生都在寻根问祖的支老爷子感动坏了。

年少辍学吃过不少苦的他,看到东贪小学破旧的校园(90年代初,镇江的乡村小学都非常简陋),心里最柔软的一块地方被触动了。

他双眼泛着泪花,向丹徒县表达了捐资兴学的意愿。

03

讲真的,丹徒县领导也没料到支老爷子会拿出这么大的手笔,他很爽快的签定了捐资250万元兴建一所中学和捐资60万元扩建一所小学的捐赠书,这在当时绝对是一笔捐助巨款,都愣住了。

在捐资兴学管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支老高兴的接受了名誉主任一职。

他和管委会全体成员一起讨论通过了章程,讨论审查上党镇中学新校址的规划设计、东贪小学扩建计划、各项工程的经费预算和工程进度安排计划,支老对此都一一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学校建筑设计要新颖,要严格把好质量关,搞好小学绿化,对师生的生活设施用房要安排好等。

5月24日,县政府在上党镇举行支显宗先生捐资兴学新闻发布会,会场里摆放着支先生捐资建造新中学的彩色巨幅模型及由马保之博士书写、支显宗先生签名盖章的为东贪小学题字:

“进吾校乃学做人之基础”。

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市县领导和家乡群众数百人,盛赞这是一件功在千秋、造福后代的善举。

接着,支显宗在家乡人民的陪同下来到新建中学的校址,这里早已有排列在两边的学生和自发来的熙熙攘攘的四邻乡亲,支老铲起一锹黄土抛向奠基石。

无数气球升空、鼓乐齐鸣,一座崭新的中学正式开工。

回到新加坡后,支显宗还一直惦念丹徒捐资兴学的事情,经常来电话、发传真询问进展情况,安排资金拨付给管委会支付建校工程款。

年底的12月14日,他第二次返乡,送来第二批捐款122万元,并检查建校工程款。

他亲临工地察看每一栋建筑物,对工程质量的检查、校园绿化设计、纪念碑的设置都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并对第三批捐资款的拨付作出了妥善的安排。

当得知丹徒县人民政府已作出决定,将他捐资兴办的中小学命名为“支显宗中学”、“支显宗小学”时,心情特别激动。

支显宗中学(图片来源:《丹徒人物》)

04

然而,仅仅过了两个月,支显宗先生的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经诊断为膀胱癌。

古稀之年且在重病中的支老,更加迫切的盼望学校尽早建成,完成他的夙愿。

1995年6月27日,坐着轮椅的他,千里迢迢第三次回到了故乡,仔细察看各项建设工程。

他了解到8月底扩建的小学就能全部竣工验收,确保9月1日开学之后,先生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一年的11月6日,支显宗中学落成典礼隆重举行。

昔日的黄土坡上,巍然建起6栋崭新的大楼,一座新型乡村中学已初具规模。

典礼上,支显宗感谢家乡人民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他兴学故里的愿望成为现实,并表示将继续为家乡发展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

支显宗基金会还为东贪村解决了自来水安装问题,促成支显宗中学至支显宗小学长达5公里的道路建设工程。

为了表彰这位海外赤子对家乡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1995年11月8日,镇江市人民政府授予支显宗先生“荣誉市民”的称号

1996年3月12日,这位眷恋故土、寄深情于家乡的老人去世了。

东贪村的家乡人为他在支显宗中学校园内运动场的东南方修建了一个与学校相协调的墓地花园,作为对先生的永远缅怀,实现他叶落归根的愿望。

支显宗先生像(图片来源:锦绣上党微信号)

在和支老的交往中,家乡人发现,其实老先生家里也有很多难事,两个儿子都先于他离世。支老去世前,把基金会交给了大儿媳支朱和媛管理。

支朱和媛严守承诺,严格管理基金会。丹徒县政府于1996年8月设立了由中外双方人员组成的“支显宗先生捐资兴学管理委员会”,基金会转来的每一笔钱,怎么用,用给谁,用了多少,还有哪些地方希望得到补助,管委会都会详细记录并翻译成英文,用信件及时传回基金会。

基金会和管委会的共同努力,让丹徒几所学校和诸多贫困学子得到资助。

2012年,支显宗基金会被镇江市委、市政府授予“最具影响力的慈善项目”荣誉称号。

05

大儿媳支朱和媛是位严守承诺的人,她严格管理基金会。丹徒县政府于1996年8月设立了由中外双方人员组成的“支显宗先生捐资兴学管理委员会”。

基金会转来的每一笔钱,怎么用,用给谁,用了多少,还有哪些地方希望得到补助,管委会都会详细记录并翻译成英文,及时传回基金会。

在基金会和管委会的共同努力下,丹徒几所学校和诸多贫困学子得到资助。

2012年,支显宗基金会被镇江市委、市政府授予“最具影响力的慈善项目”荣誉称号。

2013年8月,“北汽”项目正式落户丹徒上党。

“北汽”项目的落地,要迁移支显宗中学以及校内的支显宗墓园,这个墓穴是支显宗生前亲自定下来的。

这件事情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丹徒和支家的感情。

丹徒区和基金会协商、沟通。当时,因为支显宗是丹徒的名人,支显宗乳名“贵保”,丹徒区正在建“贵保园”,于是决定按照修在支显宗中学的墓穴原样进行复制,做了把支显宗墓园迁入“贵保园”的计划

收到这个方案,现任基金会负责人、支显宗的孙子支沛霖看到这个方案后十分满意,特地来到丹徒考察新墓穴的选址。墓穴迁址当天,支沛霖十分感动,他在讲话中表示,基金会今后将继续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帮助。

如今,支显宗中学和上党中心小学合并为丹徒支显宗学校,校园里依旧是书声琅琅。

多少丹徒贫家孩子,因此改变了人生轨迹。

乡贤支显宗先生热爱故土、造福家乡的精神,永远留在家乡人民心中。 

为什么很多有识之士多次提出,镇江要重视“乡贤”文化?

相信很多朋友在读完这个故事后,都会有更多的感悟。

参考资料:

1996年 丹徒文史资料第11辑《丹徒人物》

2022年第10期 《金山》一腔助教志   三代桑梓情   作者 蔡永祥

《侨海镇江人》·寻根兴学支显宗

点击分享:

国士袁隆平:妈妈是江苏镇江人,他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

老镇江           镇江女婿白岩松

陶玉玲,永远的镇江“二妹子”

印青:军旅走出的镇江籍音乐家

雷霆战将赵文豹

这,就是镇江的“辛丰镇”啊!

你好,这是我的家乡,镇江!这是我的新名片

伯先公园,多少镇江人珍贵的童年!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