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析问题免费,解决问题收费,找人提问付费

 新用户1279Y13h 2023-05-13 发布于北京
分析社会问题分析得入木三分,让人看得非常过瘾。
然后经常有人留言:那你说该咋办?
博主说:具体办法从来不会是免费的。
因为讲的真的太好,很多粉丝真的建议他出一篇具体攻略。
结果这个老哥一出手就是99.9一篇,看得我人都麻了
看着那篇付费文章999微信豆的提醒,我突然意识到,哦,好像我对那个答案也并不是那么在乎。
另外一个大V也很有意思,每天在自己的公众号上面写各种分析问题的角度,看得人非常过瘾。
等人真的想要结合自己具体情况来提问了,人家就默默发上一个知识星球二维码,一扫码,又是一千多。
大V说,通过付费,筛选掉那些不是真正来提问的。
到了我写公众号的时候,也有前辈来提问,你以后是要搞付费社群吗?
我老老实实承认:没有想那么多。
一方面也是对自己有数——我的见识也好,资源也好,没什么可以拿来变现的,写写故事让大家看看,遇到志同道合的聊聊天,积攒一些潜在的合作者就很好了。
另一方面也是自己还是有点小小的情怀:都还是在校学生,真要搞什么收费,估计也是不太好意思。如果真的有粉丝想要提问想要求助,担心被拒绝或者怕自己不好意思的,文章末尾给点赞赏,我觉得对我就已经够好了,每一个赞赏的朋友我都是会认真看一下,对名字基本都会有印象。
甚至自己的舍友说,我每次都知道你的第二条是广告,但我还是都会点一下,给你支持一下。
非常感谢,虽然每条广告一个点击只有一毛钱,但是阅读量也是接广告的要求之一,很多广告商的要求都是点击量不低于100。
所以如果是真爱粉的话,倒也希望能稍稍花上一点点时间点击一下次条。

(一)换位思考

当初有个22级的学妹,说了一个建议

“学长分析很多问题分析得很好,可是在具体建议上面没有太多。”

“希望学长也可以邀请一些领军班的大佬来分享一下这样子。”

我当时并没有答应,而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从读者的角度,希望作者多写攻略,非常正常。

但是从作者的角度,写某些受众广的问题的攻略,其实是要冒风险的。

有被人抬杠的风险,也有被人不断追问,要求你送佛送到西的风险。

甚至还有被人吐槽攻略无用的风险。

我个人一向强调要关注细节,关注具体的人。

如果是面向所有人的,那基本都是各种显性知识,大道理了。

(显性知识的概念请看《一个大五学生眼中的认知决定命运》

这些大道理不用我来讲,任何一个老师,甚至包括你的同学都能讲。

最经典的就是好好学习

我都经常和别人调侃,学习是解决学生所有问题的良药。

因为几乎一个学生遇到所有问题,到最后都会被很多人绕到“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好了。”

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大道理,有很多大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毫无作用。

“我们知道无数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我自己在学校里面,也特别不喜欢满口大道理的“道理学家”。

那些道理学家讲的道理,听起来句句都冠冕堂皇无比正确,可是对于当下的自己当下的问题毫无作用。

就像某位“国学大师”煲的垃圾鸡汤一样。

我一直跟自己不断口嗨大道理的父母和周围同学强调,所有的“应该”“应当”都不是在帮助别人,只是在给别人提要求而已。

我其实很羡慕我舍友的父母,虽然不一定非常有钱,但是给了我舍友足够的自由度。

我的父母则是总把要求当建议。

每次我遇到困难,我的父母都是把陈年心灵鸡汤翻出来,不厌其烦的讲上好几遍。

所以这也成为我公众号里面强烈反对各种鸡汤和空谈大道理的重要动力。

很多老哥都喜欢说,大道理肯定是因为有用,所以才叫大道理啊。

我去观察了一下,这些人基本都是没有女朋友的。

个人一直觉得,观点极其廉价,建议极看水平。

心灵鸡汤的神话为什么会破灭,不就是一堆人发现面对各种社会的毒打,这些大道理根本毫无作用吗?

《我为什么喜欢“不讲道理”的人》里面,已经跟这群“平日袖手谈心性”的鸡汤派表示要划清界限了。

甚至觉得,“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有些人自己的生活都过得一塌糊涂,却对充当人生导师有着迷之高涨的热情,整天对其他人指手画脚,议论不休,让人对其整天这么闲是不是没有什么正事干不禁有些费解。

说了这么一大堆是想表达什么呢?

那些廉价的,人人皆知的大道理,我是不想再专门去跟别人说的。

虽然有时尴尬的发现,很多人就爱吃这一套。

鸡汤年年有,总有人爱喝。

(二)诚意

然后就到了第二步了,要量体裁衣,三因制宜,为提问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首先,被提问者有没有这样的水平,这是值得考虑的。

你问一个单身几十年的老哥,如何追到女神,恭喜你将收获几百条两性相关的名言警句。

你问一个挂了十几科的学渣,如何拿到国奖,恭喜你将听到学渣视角下的奖学金无用论。

你问一个在学校里面被科研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青年老师,如何实现财务自由,最起码年入几百万的那种,恭喜你将听到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追求金钱这样的思政课。

大家看这几个例子觉得很可笑,但很多人就在犯这样的错误。

找有成果的人提问,这才是最重要的。

接着,你问的问题,是不是一个值得回答的问题?

或者说,你问的东西,算不算是一个真正的,让人回答的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跑去问一个学长,学长我很迷茫,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不知道该考研,还是直接工作

如果没有足够的细节,没有你个人情况的说明,单单抛出一个“要不要考研”的问题,基本不算什么很值得回答的问题。

你说那个学长能说什么呢?要是心情好或者对你比较重视,可能多问你几句个人情况,关心一下你的具体想法,要是和你关系比较一般,那估计真就是随便敷衍几句,最好还是考研……

还有一些问题,则是自己早已经有了答案,无非是在寻找认同,想要让人帮助自己下定决心的。

这种问题常见于二选一环节。

其实倾向性非常明显,这时候去提问基本就是希望别人鼓励自己选自己想要的那一个了。

有个学妹曾经特别可爱的说,我其实每次问别人该选哪个好的时候,心里都有答案了。要是那个人的答案和我的想法不一致, 我就,啊,还是多问几个人吧;要是那个人的答案和我想的一致,嗯,看来我的想法是符合大家的看法的,选吧。

从那时开始基本就不再想去回答这类二选一的问题了。

我自己面对二选一的时候,同样是非常纠结。

最后甚至想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怎么样,最好还是自己选。不然到时受了别人影响选的,可能就总会想着当时要是选另一个就好了,反而容易对那个给自己建议的人产生不满。

只有自己来选,才不会给自己借口和理由。

接下来就是,你确定了自己提问的是非常具体的,值得回答的问题了,也找到了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了。

那么你要怎么确保对方愿意和你说真话,说细节呢?

我在《那些把事情办得很漂亮的人》里面,是讲过几个例子的。

找人提问,诚意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展现自己的诚意,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并且愿意帮助你,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给发红包是一种手段,请吃饭或者请喝奶茶是一种手段,给人点果切礼盒或者小礼物是一种手段,甚至说没有什么钱买不起什么东西,多拿出自己的真心实意,把自己的真诚展现出来,也是一种方法。

各种手段和方法,都是可以考虑的。

如果只是单纯的提一个问题,就指望对方掏心掏肺,毫无保留,其实是很不现实的。

甚至于有时哪怕对方真的在掏心掏肺,你却觉得对面在信口雌黄。

“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所以古人云,法不轻授,道不轻传。

就像那些免费的资源,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网课,很多人都是直接放在收藏夹里面吃灰。

而那些动辄几千几万的网课,哪怕其实质量只是一般,但是因为大家拿真金白银去换了,所以学得更加用心,反而还真的能有些收获。

个人写这么多,其实想来想去,还是不如那位大V说的好。

“有没有成本意识,是决定这个提问者的提问能不能得到重视的关键。”

成本意识,既包括你体谅被提问者的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很多时候你的问题要得到很好的解答,是需要那个回答者花大量时间去查证,甚至去调用自己一些资源帮你查询的。你愿不愿意为这些成本支付足够的价格?

也包括你自己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你要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如果真的重要,你觉得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值多少钱?你如果不找这个人提问,或者得不到这个人的帮助,你的潜在机会成本是多高?如果你让回答者只是敷衍的回答你,对于你的时间损失会有多少?

时刻把成本意识放在心上,体谅包括自己在内每一个人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资源成本,这或许就是高效提问所必备的一种思维素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