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疫情中备战考研焦虑不已的朋友们

 新用户1279Y13h 2023-05-13 发布于北京
最近和几位考研老哥交流。
普遍还是焦虑的。
尤其是被疫情搞得考研人数暴涨,而自己所在学校可能又因为疫情防控导致自己只能禁足在宿舍学习等。
整天担忧着竞争激烈等等。
我个人也知道用言语很难安慰些什么,现实确实如此。
只能鼓励老哥多往前看,多向内看,别被外界的各种捕风捉影的言论影响了心态。
正如同黑化总是能强十倍,有一个研友给出的观点是,因为之前的白莲花要背负太多的东西,有太多的精力和能量都耗费在别人身上了,要做一个好人,顾及别人感受等;
而黑化后,所有的能量都汇聚到自己身上,自己做事只考虑自己的追求,于是就表现为能力的大幅提升。
感觉到了考研冲刺阶段,也可以让自己“黑化”一次,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回到自己身上,熟练使用“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来帮助自己斩断所有的八卦和无关的琐碎小事。

1

我非常清楚,自己远远没法和诸位考研同学比。

只能鼓励考研的朋友,你们已经有直面挑战的勇气,既然已经踏上征途,终点在望,就专心于怎么赢就好

“远离所有影响你信心的人和事。”

“前进,前进!一切为了胜利!”

正如金一南教授在《心胜》中说

“战胜对手有两次,第一次在内心中”

像我反思自己连考研都不敢去考,真就连亮剑精神都没有,知道考研难之后的想法是直接不去考。

这种选择放在当下这个大环境,简直是“最菜逆行者”的样子。

我也知道主要是自己比较菜,身体也不太好,感觉没法胜任艰巨的考研压力。

从内心上就输了。

从这一点上看,能够踏上考研之路的大家已经超越了很多人了,而且每年总有10%左右的人弃考,还有不少人考完第一场就心态崩了。

大家只需要进一步超越自己的内心就好了。

我遇到很多老哥,考上研的,谈起过去,都是“就那样”。

而没考上研的同学,回想起过去,除了“不够努力”之外,其实也还是有很多原因的。

去年我经常提醒某位老哥,哎呀,考研是看总分的啊,不要老是不学英语啊!别老是看中医就看得很爽,看英语就老是玩手机啊。

那位老哥估计是嫌英语没啥意思,就老是不爱看。单词也背的不多。

结果到最后英语成绩一塌糊涂。

总分没能过国家线。

有时和那位老哥复盘,也不是一句不努力就能盖过去的。归根到底,是内心就觉得英语没啥用,不太想搭理英语,觉得自己以后是当中医,在心里就把英语当成考试任务了。

而把一个东西当成任务,和把一个东西当成对未来有价值的工具,对这两个东西的潜在价值判断就会截然不同,继而影响到学习的状态。

考研是长期战,肯定是要啃很多难关的。

但是如何让自己的情绪好受一些,把背东西学东西的启动点降低一些,还是很值得思考的。

在痛苦和不开心中学习,学习就变成一件痛苦和不开心的事情,让你一想到学习就联想到压力,每天学到后面都巴不得时间过快点好让自己早点结束;

而把每天的学习和以后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和个人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学习就变成一件奋斗的事情,每天学习完都可以告诉自己,今天又是充实的一天!

我经常和考研的老哥老姐说,想想自己当年高中时怎么克服那些困难的,就再接着用就好。

别人的方法总归是别人的,舍弃自己长期的习惯去培养新习惯还是要消耗一定意志力的。

意志力那么宝贵,还是留着去攻克难题吧。

有一位大佬说,自己从初中开始,就充分利用睡前和醒后的时间来记忆。

感觉睡觉期间,大脑会重新整理,你睡前用力记住的东西大脑会优先归类,好像也有相关认知科学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我期末考前短暂的试验过,确实有一定效果——熬夜复习,熬到最后看的东西当时感觉没记住,早上起来再看,很快就记住了。

但是我很清楚,我要是去考研,这个方法可能就未必真的适用了。

很简单,自己每天睡醒都困得要死。

而晚上睡前躺在床上就很容易想东想西,真指望背完就入睡,还是比较困难的

学习也离不开好身体啊。


2

杨绛曾言,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虽然扎心,但是依然不得不说,考研是一场筛选。
能不能克服心理的干扰,在规定时间内把知识点掌握到足够应付考试,也是考题之一。
成绩绝对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刷题,在成绩的背后一定是需要各种素质作为支撑的。
  • 能不能把大目标划分为适合自己水平的小目标并坚持落实;
  • 能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 能不能专注于自己该做的事情;
  • 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何;
  • 如何更好的记忆需要记住的东西;
  • 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如何尽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如果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拥有这些素质和能力的人,就算考不上研,去参加工作也能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也能够取得不错的成就;
而一个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做到多好的人,即便侥幸考上研,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想要解决问题,也还是得补上这些素质的。
我曾经和一个优秀研究生聊天,人家当年是专业第一名。
也去辅导过好几届考研学生。
他说,很多人考不考得上,不用上考场就能看出个七七八八。
一个整天心浮气躁,受到一点干扰心就飘了的人,他的考研就经不得半点风险。一有预料之外的题目啥的,很容易就慌神,很容易考出比平时低上不少的分数;而且心浮气躁,就很难把基础夯实。
对于这类同学,理顺情绪,保持好状态,减少外界干扰比什么都重要。
而一个比较踏实沉稳的人,比较能够在出现预料之外的题目时保持状态,就更有把握保持原有水平,甚至超常发挥。
记得以前听过两个人做题的不同心态。
一个人遇到一道难题,做不出来。心想,这道题这么难,肯定没几个会,我要是弄懂了,就又能超越不少人;
另一个人做一道难题做不出来,想的却是,妈呀,这都不是最难的,我就已经不会了,都复习到现在了,怎么还做不出来啊?
一个人做了一道难题,用了半天做出来了,相当高兴,看来我水平还是够的,这么难的题目也能做出来。
另一个人也是做一道比较难的题目,用了半天做出来,相当慌,不会吧,这道题花了这么长时间,万一考场上遇到了怎么办啊?
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巨大的,语言提示的力量也是巨大的。
《圣经》上讲,言即肉身。
你说的话,无论是对内的,还是对外的,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对自己的认知。
语言是有能量的。
多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会不断给自己内心积累勇气。
有些人整天学习回来就嚷着要背的太多了,学不完了,考不上了,要摆烂了,可以理解只是口嗨一下,宣泄一下情绪,但是还是觉得这样子不是很有利于自己的长期前进。
因为考研总归不是一天复习完的。
如果每次都用这样的话语来传递自己的疲惫和焦虑,很可能在潜意识中,就会让自己更加不愿意去学习。
会让自己学习的启动点变高。
人总是会下意识的躲避让自己感觉不舒服的事情。
有一个很流行的理论,真正有用的训练都是反本能,甚至反人性的。
因为大脑的天性就是喜欢按照省劲节能的方式呆着。
好逸恶劳才是正常的本能。
而说服大脑去做一些需要动脑的事情,是需要内在动力或者外在压力达到启动点的。

(这才是最符合大脑本能的三思而行)


3

疫情之下,每个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会受影响,很多人都有很多的不容易。

尤其是各地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各种负面消息层出不穷,整天关注疫情或者被疫情牵涉到很容易把心态搞崩。

感觉同一个世界,截然不同的悲喜。

但无论怎么样,疫情之下都是艰难的人多。

很多时候只能安慰那些被疫情消息搞得心态崩了的老哥“咱们的关注也不能对解决问题造成什么影响吧?如果咱们的关注造不成影响,那就干脆等通知,不要被各种消息一惊一乍影响心情,耽误了学习状态”

选择不看什么,或许会比选择看什么更重要。

及时屏蔽干扰源也是很重要的。

整天看网课视频看不进去,心乱,就做题或者其他的动笔,好歹要让自己的手动起来,把心好歹收住。

或者干脆做一套八段锦易筋经,做完了再接着学。

睡觉睡了还是困,就尝试正念疗法,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做一件事情就全身心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上面,吃饭就专心吃饭,不看手机,也不和别人说话,专心多嚼几口;睡觉就全程把注意力放在把全身肌肉放松上面,放松完了再去感受自己的呼吸;学累了跳跳绳或者用其他的形式蹦一蹦,跳一跳,真的会让身体轻松起来。

经常鼓励身边老哥,疫情影响的绝不只有我们。

我们现在复习得很艰难很难受,其他人也一样。

就看我们谁更能先疏导好这些心理压力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十里还能甩掉一半人呢。

祝愿诸位朋友都能保持身心健康,用好身体好心态考出好成绩!

期待大家上岸报喜的那一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