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茅盾读书法

 杏坛归客 2023-05-13 发布于山东

茅盾(1896年—1981年)是现代文学巨匠。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他不仅著有《子夜》等多部小说,同时也写散文和评论,翻译外国文学。其学识的渊博、阅读的丰富,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他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读书经验。由于茅盾是文学家,因而他所说的读书经验,多半是与文学相关的。归纳起来约有三点。

各种流派的文学作品都要读

茅盾曾把自古以来的文学作品粗粗分为三大类:“历史的,当代现实的和幻想的(灵怪变异)”。尽管历史类的和幻想类的文学作品离现实生活远了一点,但他认为这三大类中都有杰作,而“这三类中的杰作,一样可以使人百读不厌”。

众所周知,茅盾是一位现实主义小说家,他所写的《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蚀》等著名小说,都以反映现实著称。但他并不因此而偏废了历史或幻想题材的小说。他在《爱读的书》中坦率地说:“我个人爱读的文学作品,就有不少是历史的和幻想的。”

在中国的历史类小说中,茅盾喜欢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尤爱《水浒传》。在外国的历史类小说中,他则比较喜欢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他认为《战争与和平》中所写的一些大场面,“都是五色缤纷,在错综中见整齐,而又写得多么自然,毫不见吃力”。

在幻想类小说中,茅盾最喜欢中国的《西游记》,认为它“是幻想,然而托根于现实”。由于同样的原因,他也喜欢读《聊斋志异》中的某些篇章。对于欧洲中世纪的幻想小说,他则比较喜欢《列那狐的故事》。他认为这一小说可以与中国的《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小说媲美,“也是同类的杰作”。他读中外的幻想类小说还得出了一个经验:“大凡托根于现实的幻想的作品,因其诡谲而恣肆,常比直写现实生活者更为动人。”

由于茅盾擅长写实,关注当代,因而他对反映现实和当代的小说更为喜欢,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他说:“至于反映当代现实的作品,我所爱读的范围就很大了。”如清末的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以及鲁迅等人的小说,都是他所爱读的。外国的反映现实的小说,他比较爱读的则有高尔基、巴比塞、萧伯纳、德莱塞、罗曼·罗兰等。

读文学作品一定要“入迷”,方才有益

在他看来,“读小说或戏剧,一定得有几分'入迷’”。他所说的“入迷”,并不是要读的人走火入魔,痴迷书中,而是能全神贯注地沉浸到书中,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走入作品中,和书中人一同笑一同哭,这才算不负那小说或戏曲,而小说或戏曲也没有白糟蹋了他的光阴。”或者说,当他在看小说或戏剧时,“应该毫无杂念”。因为只有先“入迷”,才能体会到小说或戏剧中的种种好处、妙处或技巧,否则就难以有深切的体会。再退一步说,作家在写小说时本身就多处于“入迷”状态,而读者如果未读之前先设一防线,不愿“入迷”,那再好的小说也不会使他得益。

如何读世界名著

茅盾在1943年访问延安时,于3月18日在中央文化会堂作的一次题为《认识与学习》的演讲中,也曾专门谈到了如何阅读世界文学名著的问题。在谈到延安作家流行“向名著学习”时,他说,“对于这一点,一般的看法是这样:拿一本名著通读一遍,再精读一遍,注意其全部结构、人物的描写等,做札记,做分类卡片……”茅盾承认,运用这样的读书方法,“也可以学习到一点”。但他认为仅仅这样阅读还是不够的,这只能说是学到了一半,也仅仅是名著的技巧,一种表面的东西,而没有学到更重要的东西。在他看来,任何一部世界著名小说中,除了有作家的写作技巧,还有作家的生活经历和积累,有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在内,看他如何表现生活、把握生活,他认为这些东西比作家的小说技巧更重要,“如果我们仅仅学习名著的技巧,那等于买椟还珠,把真正的好东西弃掉了……所谓真正的好东西,还是生活”。因此,他主张在阅读世界著名小说、向世界名著学习技巧的同时,也应该把自己的生活和对生活的认识结合进去,“与书中人物共生活”,成为“向生活学习的另一方式”,这样对自己的帮助才会更大。

总之,茅盾对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的阅读是非常有经验的,他总是提醒人们阅读小说时应注意其中的人物性格描写、人物与情节的关系、小说的布局和语言、小说中所反映的生活如何,等等。如果谁把握了这些基本的要领,那就基本上掌握了小说阅读的主要方法。

(本文摘自《中外名家读书法》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