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分钟看懂,蛋白质组学在肿瘤领域的应用 | 文稿

 安小易说肿瘤 2023-05-13 发布于上海

2001年2月,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uman Proteome Project,HPP)被提出,这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最大规模的国际性科技工程,也是21世纪第一个重大国际合作计划,旨在促进基因组解读,为疾病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医学应用的发展奠定基础。蛋白质组是什么?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能否发挥作用呢?请跟随我们的视频,寻找答案吧!

1

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

作为细胞的结构基础和实际的功能执行者,蛋白质可以提供一些DNA和RNA不能提供的信息。1994年,澳大利亚科学家Marc Wilkins率先提出了蛋白质组(Proteome)这一概念,即一个细胞、组织或有机体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则用于鉴定出某一研究对象的全部蛋白,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其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

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的分离、质谱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技术的发展,蛋白质组学渐渐为肿瘤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如今,在肿瘤蛋白标志物的筛选、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肿瘤的治疗评价等方面,蛋白质组学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2

用于鉴定癌症生物标志物

蛋白质组学可用于鉴定肿瘤早期检测、诊断、预后及疗效预测的标志物。例如,用质谱法检测发现,与无瘤对照组相比,直径小于2厘米的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波形蛋白明显过表达,预示波形蛋白单独或与甲胎蛋白(AFP)联合,可作为检测体积较小的肝癌的标志物,或将使更多肝癌在早期就被发现。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09年批准了一种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或活检之前,确定患有附件肿块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该血液检测使用的标志物是:转甲状腺素蛋白(TT)、载脂蛋白A1(APOA1)、β2-微球蛋白(β2M)、转铁蛋白(TFR)和癌抗原125(CA125)。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通过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发现,与生存期大于5年的患者相比,生存期低于5年的患者,其SAA水平明显增高,SAA可能成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非侵袭性标志物。

今天介绍了蛋白质组学及其鉴定癌症生物标志物的一些研究进展,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尝试将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联合分析,以求进一步探明癌症的发病机制、特异性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此类研究成果有望使更多癌症患者获得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

参考资料

输入

【参考资料】

[1] Cho W C S. Proteomics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molecular biomarkers for cancer diagnosis, prognosis and prediction of therapy outcome[J]. Expert review of proteomics, 2011, 8(1): 1-4.

[2] Sun S, Poon R T P, Lee N P, et al. Proteomic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erum vimentin as a surrogate marker for small tumors (≤ 2 cm)[J].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2010, 9(4): 1923-1930.

[3] Fung E T. A recipe for proteomics diagnostic test development: the OVA1 test, from biomarker discovery to FDA clearance[J]. Clinical chemistry, 2010, 56(2): 327-329.

[4] Cho W C S, Yip T T, Cheng W W, et al. Serum amyloid A is elevated in the serum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poor prognosis[J].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10, 102(12): 1731-1735.

[5] 鲁海玲, 赵长宏. 蛋白组学技术在肿瘤诊断和治疗研究方面的应用[J].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5, 19(1): 60-66.

[6] 胡婷婷. 蛋白组学技术在肿瘤标志物研究中的现状及展望[J]. 实用癌症杂志, 2012, 27(1): 95-9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