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路径

 渐华 2023-05-13 发布于山东

罗湘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技工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从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场地等方面着手,构建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新时代培育实用型、应用型技能人才提供支撑。

制定工学一体化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风向标”。根据职业发展,设置培育目标。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秉承“思政引领、德技并修,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的教育理念,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基于专业趋势,设置课程标准。按照新时代“德技并修”“五育并举”培养要求进行相关内容的设计,实现“思政教育、工匠精神、劳动教育与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融合统一”,让技工院校学生所学即所用。

汇聚工学一体化的教学资源

一是对接企业需要,开发专业教材。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技工院校特色、校企双元深度合作,强化企业参与、行业指导,以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为载体开展教材编写,融入新工艺、新规范、新材料、新内容,打造能听、能观、能练、能对接企业需要的数字教材。二是对接产业趋势,开发学习资源。面对当下新业态的形成,智能制造、数字孪生等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发展趋势,与行业企业一起从学生自主学习角度和个性化学习的形式出发,创新开发与企业生产实践高度契合的学习资源。

改进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重视能力本位,改进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上重视能力本位、学生中心,设计集学籍档案管理、生活服务管理、工作实践管理、思想成长管理于一体的技工院校特色教学管理平台,紧贴就业市场与社会需求设置各类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延伸课堂丰富教育内容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便捷性,实现思政价值、教育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统一。

强化工学一体化的师资建设

发展职业教育,建设师资队伍是关键。一是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能力。通过轮训、大赛和校企共培等多形式促进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维护教师队伍建设的连贯性、稳定性。二是完善双导师制,强化培育实效。积极推动“双轨”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改革校企双元协同课程育人机制,引入企业导师、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参与课堂教学,建立“实战案例、榜样力量、重塑工匠”的双导师共育共培机制,提升育人实效。

打造工学一体化教学场地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要突出就业导向。一是对准岗位需求,完善硬件建设。按照工学一体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能力标准—课程体系”的目标进行硬件的建设、升级、改造与完善。二是强化合作共赢,共建“课企一体”教学场地。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前提与基础,支撑创新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依然是一体化教学场地。校企深度合作就是要彻底打破合作瓶颈,不但设备设施上“引企入课”,还要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形成“课中企”“企中课”的新型教学模式。做到“课企一体”,突破原来校企两地折腾式“半学半工”、仿真式“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模式。

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不只是改变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从顶层制度设计、课程体系重组、质量管理提升、组织构架再造等方面,系统推进现代化、数智化、特色化,打破人才培养各要素间的壁垒,形成“专业集群、资源集成、管理集约、目标集中”的“集结型”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系湖南潇湘技师学院(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本文系湖南省技工教育教学研究重大委托课题“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YKT202202)的阶段性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