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起城:黄河故道上的小城见证了金朝完颜氏的衰亡史

 风吟楼 2023-05-13 发布于广东

在河南省延津县榆林乡沙门村东北有一座古城,坐落在黄河故道中的沙丘之上,因传说战国时著名军事家、时任魏国大将的吴起曾在此扎营练兵,故被当地人称之为“吴起城”(本文亦依此称谓),学术上称其为沙门城址。

文章图片1

但这座古城并非战国时期的吴起所建,而是建立于金朝,曾经是金朝的卫州治所。在宋金时期,吴起城是由汴京北上卫辉府的水陆交通要道,北宋时称为宜村,为黄河南岸一处重要的渡口。金章宗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八月,黄河在阳武(今原阳县境内)向南改道,宜村改处黄河北岸,仍为黄河的渡口。

文章图片2

据《金史·地理志》记载:“(卫州)贞祐二年(1214年)七月城宜村,三年(1215年)五月徙治于宜村新城,(1217年五月)以胙城为倚郭。正大八年(1231年)以石甃其城。”

那么金朝为何会在这里建城而又将卫州治所迁于此处呢?

这就要说到蒙金战争了。十二世纪初,金国兴起之后,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皆为金国的臣属。金国长期推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金世宗时为了防止蒙古部落发展壮大,金王朝不仅要蒙古每年纳贡,还每三年遣兵向北剿杀蒙古人,谓之“减丁”,这使蒙古部落对金统治者恨之入骨。金王朝为防止蒙古部落报复袭扰,从达里带石堡子(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北),经鱼儿泊(今达里诺尔湖),到夹山(今呼和浩特西北),筑成一条长达3000余里的界壕(史称金界壕,亦称金长城),至今仍然横亘在蒙古草原腹地连绵不绝。

文章图片3

【金界壕】摄影©VCG

到了12世纪末,随着金王朝开始衰落,蒙古部落逐渐壮大起来,开始挣脱金王朝的统治。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诸部领袖铁木真通过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落,两年后铁木真被蒙古各部推举为“成吉思汗”,于漠北建立了蒙古帝国,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统一之后的蒙古帝国把整个国家变成了一架战争机器,开启了无休无止的对外征战和开疆扩土的征程。

文章图片4

【成吉思汗】

为报世仇,蒙古建国之后成吉思汗即想伐金,同时掠夺财富和扩张势力。不过金王朝虽然开始衰落,但仍是大国,势力雄厚,成吉思汗未敢轻举妄动。在经过数年的准备后,成吉思汗于金大安三年(1211年)开启了对金王朝的战争。金贞祐元年(1213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一举攻到了金中都大兴府(今北京),金宣宗无奈献出大量人员财物,成吉思汗才撤兵。经此一役,金宣宗完颜珣觉得中都大兴府离蒙古势力太近,于是不顾众人反对,决定迁都南京(今开封),并于次年(贞祐二年,即1214年)完成迁都。

而吴起城也是在金王朝迁都当年开始修建的。筑城的目的其一是因为这里地处黄河岸边,一直是汴京与黄河北岸诸州府往来的重要的港口和中转地,能够提供大量的运力,为南京提供物资保障;其二则作为京畿拱卫的要地,能够依托黄河天险,抵挡蒙古大军对南京的威胁。因此在第二年建成之后,金朝廷就把卫州州治从汲县(今卫辉)迁于此处。

文章图片5

【北城墙夯土层】

但日渐衰老的金王朝已无力抵抗年轻的蒙元政权的崛起。在先后灭掉西辽、花剌子模(位于今中亚西部)以及西夏之后,蒙古铁骑终于开始把金王朝作为其主要对手,金正大六年(1229年)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继位后开始大举侵金,蒙金战争进入实质性阶段。金正大八年(1231年)八月,窝阔台指挥蒙古大军分东中西三路围攻南京,次年十二月,南京城内粮尽援绝,金哀宗完颜守绪率少数臣将辗转奔归德(今河南商丘南)、亳州(今属安徽),尔后逃奔蔡州(今河南汝南),窝阔台又遣蒙古使者联合南宋合攻蔡州,金军在蔡州坚守一年有余。1234年正月初十,蔡州岌岌可危,金哀宗不愿当亡国之君,将皇位传给统帅完颜承麟(金末帝),次日蔡州城陷,金哀宗自杀,末帝死于乱军中,金朝覆亡,享国120年。

文章图片6

【蒙金战争地图】

金朝在营造吴起城的初期(1214年)大部分为夯土版筑,但是到了金正大八年(1231年)将又在城墙外围用石头进行了加固,主要原因就是当年窝阔台开始集结兵力进攻南京,而当时蒙古大军攻城的主力已经由骑兵升级为炮兵,单纯的夯土城墙已无力抵挡炮石的进攻。可惜的是,吴起城并没有对阻挡蒙古大军起到太大的作用。进攻南京的蒙古中路大军由窝阔台亲自率领,从白坡(今河南孟州市西南)南渡黄河,沿着黄河南岸东进,从正面威逼南京,并最终迫使金哀宗东逃。

文章图片7

【西城墙南段】

蒙古灭金后,整个北方皆为蒙古所管辖,吴起城已无太大战略价值,卫州州治也从吴起城迁回至汲县,吴起城逐渐被废弃。明清时代黄河又多次改道,这座曾经的黄河渡口逐渐远离黄河,并被黄河故道上的黄沙埋没。

文章图片8

【北城墙】

沉寂千年后,2003年因附近修建公路取土,在这里挖出了大量砖瓦瓷器,吴起城始又引起世人关注,文物部门也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发掘出了大量宋金时期的物品。

文章图片9

【东城墙北段】

现存的吴起城城址,大致呈北窄南宽的梯形结构,西城墙、北城墙、东城墙北段虽保存较为较好,但大部分墙体深埋于黄沙之下,整体残高约1-2米左右,用来加固城墙的条石也都不知所踪,南城墙则因修路取土而遭到破坏,几乎荡然无存。根据其轮廓推断,北城墙长约755米,西墙长约710米(残存约400米),东墙长约710米(断续残存约500米),南墙长约1100米(均遭破坏),总面积约62万平米,在北墙东西两端各有一个豁口,可能为北城门所在的位置,其他城墙因损毁较多,无法判断城门位置。城内大部分都已被村民开垦为农田和果园。

文章图片10

【吴起城卫星图】

在辽、金两朝的衰亡上,蒙元内部曾经有一种说法叫作“辽以释废,金以儒亡”,认为他们进入中原建立政权后,沉迷于汉文化,以及佛教等中原流行的宗教,忘却了自己身为胡族的尚武传统,最终导致亡国的命运,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来思考。

既然名为吴起城,我们也顺便聊聊吴起。

吴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卫国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因在楚国实施变法而得罪楚国贵族,最终在楚悼王去世之后惨遭楚国贵族射杀,有《吴子兵法》传世,现存六篇,包括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等篇目。

文章图片11

吴起虽为兵家,但其反对穷兵黩武,强调内修文德,外备武攻。其不主张轻易去发动战争,因为战争会对本国带来巨大损失,但是也要做好随时打仗的准备。对敌国以谈判和政治策略取胜为上,以武攻为下策。这一点对我们当代国家治理依然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