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维生素D缺乏与不良妊娠的关系研究进展

 鉴益堂 2023-05-14 发布于福建

陈春梅 张 静 任 玲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女保健指导中心,四川成都 611731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属于脂溶性固醇类衍生物,是一种重要的激素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类细胞中,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糖代谢,并促进骨骼生长发育,还与各类疾病如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的发生密切相关[1]。不良妊娠是指某种原因引起的妊娠期女性不期望的妊娠结局,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维生素D在体内不止作为维生素,也可以作为激素发挥作用。本文就维生素D缺乏现状、维生素D缺乏与不良妊娠的关系、补充维生素D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等进行综述。

1 维生素D缺乏现状

维生素D缺乏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目前较为公认的是美国内分泌协会2011年推荐的维生素D诊断标准: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含量< 20 ng/ml为维生素D缺乏,20~< 30 ng/ml为维生素D不足[2]。

维生素D缺乏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2005—2006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通过对4495例受试者进行检测发现[3],维生素D缺乏率为41.6%。我国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有研究发现,18~49岁的育龄女性血清维生素D的不足率及缺乏率共达到68.72%[4]。孙玲玲等[5]选取550例备孕女性为研究对象,发现约76.3%的女性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孕妇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上海与北京两地孕妇,维生素D水平不足率超过90.5%,一半以上的孕妇存在维生素D严重缺乏[6-7]。同时,不同孕期妇女,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有所不同。张玉等[8]发现女性孕前、孕中期和孕晚期维生素D缺乏率差异显著。

2 维生素D缺乏与不良妊娠

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女性生育能力,并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2.1 维生素D缺乏与生育能力

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生育及繁殖能力下降。维生素D缺乏的妇女相比维生素D充足的妇女,临床妊娠率更低[9]。有研究发现[10],子宫内膜厚度、窦状卵泡数与维生素D水平存在相关性,维生素D缺乏不利于子宫内膜生长,提高维生素D水平可能会增加妊娠率。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无排卵的妇女中,维生素D缺乏会降低排卵诱导周期和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妊娠率[11]。抗米勒管激素与维生素D之间关系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40岁女性体内维生素D缺乏与AMH降低有关[12],但仍需更多的试验证实。

2.2 维生素D缺乏与流产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下降可能会增加流产风险[13],维生素D缺乏相对于维生素D不足,会更大地影响妊娠结局。一项纳入10630例孕妇的meta分析显示,血清25(OH)D不足与自然流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25(OH)D水平缺乏显著增加妊娠早期自然流产风险[14]。LINNEA等[15]发现血清25(OH)D含量每增加1 nmol/L,妊娠丢失率降低1%。维生素D缺乏在不同时期对女性妊娠结局的影响存在差异。周浒等[16]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在孕妇孕周较小时,更易造成流产。

2.3 维生素D缺乏与妊娠期并发症

维生素D可作为高危孕妇监测的生物标志物之一。血清维生素D不足会增加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有学者研究发现,约65.6%的子痫前期孕妇存在血清25(OH)D缺乏,维生素D缺乏越严重,子痫前期的发生率越大[17]。Heyden等[18]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足的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是维生素充足孕妇发病率的5倍。另有研究指出[15,19],血清25(OH)D不足不仅增加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也可能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小于胎龄儿、低体重儿及细菌性阴道病的风险。同时维生素D含量越低,胎儿的身长及体重差别更大[16]。在血清25(OH)D缺乏、不足及维生素D充足的母亲中,早产发生风险逐渐降低[20]。

维生素D缺乏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妊娠期维生素D水平增加可显著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21]。有研究发现[22],尤其是妊娠中期,较低的25(OH)D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孕期维生素D缺乏会使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原发性剖宫产概率也相应上升[23]。

3 作用机制

目前关于维生素D促进成功妊娠的可能途径主要有:降低自身抗体,辅助性T细胞1(helper t cell 1,Th1)/Th2型的Th2型细胞因子偏移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数量、功能异常等[24]。维生素D主要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达到趋钙效应,实现免疫调控、抗急性细胞增殖和妊娠相关作用[25],具体如下。

3.1 参与免疫调控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自身免疫异常。有研究发现[26],血清维生素D、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升高伴随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水平的下降,提示维生素D可能与复发性流产患者主动免疫治疗预后有关。一项针对133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研究发现[27],低水平维生素D组女性抗磷脂抗体、抗核抗体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均高于维生素D正常组,其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CD19+水平与维生素D水平也呈明显负相关。维生素D可能抑制活化的B细胞持续增殖,同时诱导B细胞凋亡,通过调节自身免疫抗体的分泌,进而影响妊娠过程,改变妊娠结局。维生素D可显著降低NK细胞的细胞毒性及Th1极化,也可降低NK细胞的穿孔素分泌和极化。徐士儒等[28]发现,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毒性显著增加,补充维生素D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K细胞毒性。同时,维生素D可抑制1型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加生长因子。

维生素D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可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同时维生素D活化后可以激活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使脂肪组织的慢性炎性反应降低,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空腹血糖[29-30]。

3.2 抗炎性反应

维生素D可抑制Th17细胞及诱导抗炎反应的因子,增加足月妊娠率。Mitra等研究[31]发现,在接受维生素D3治疗的患者中,Th-17细胞比率显著降低。维生素D还可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和白介素-6等炎症因子,这些因子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空腹血糖[32]。

3.3 调节机体代谢

维生素D代谢产物通过维生素D受体通路,抑制肾素基因转录,使血管紧张素受体自身抗体水平降低,进而调节血压[33]。维生素D缺乏导致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增加,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使保护血管内皮的能力下降,引起血管痉挛,从而导致血压增高[34]。维生素D不足还可使妊娠期女性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生殖道感染的发生[35]。

4 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影响因素

人体内的维生素D来源除了光照之外还有食物,食物中较好的维生素D来源包括深海鱼、肝脏等。除了增加户外运动,经常喝牛奶和吃深海鱼的女性在孕期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高[8]。维生素D缺乏症的原因主要包括:年龄、种族、季节、纬度、日照时间、衣着风格、防晒措施、饮食习惯、空气污染、部分重金属、肥胖、孕次大于2次以及应用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药物等[21,36]。

5 维生素D补充与妊娠结局

对于孕前及孕期女性,特别是维生素D缺乏女性,维生素D补充问题,目前尚无定论。2018年我国关于维生素D的临床应用共识[37]提出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每天应补充维生素D 1500~2000 IU,维生素D缺乏高风险者,提出可耐受的补充上限是10000 IU/d。Nausheen等[38]通过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 4000 IU/g相比2000 IU/d,可更有效地减少孕妇维生素D缺乏。

多个研究表明,孕妇补充维生素D后能显著改善妊娠结局。有研究指出[39],孕早期及时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Ali等[40]发现从妊娠6~12周开始每天补充4000 IU维生素D,可明显降低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另有研究发现[41],孕早期补充高剂量维生素D更能显著改善新生儿结局,但2019年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42],补充维生素D对预防子痫前期非常有益,在很大程度上与补充孕周无关。但有文献报道,产前补充维生素D,增加血清维生素D浓度并未降低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的发生率[43-44],这些试验多数妊娠中期之后才开始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同时尚不确定这些结果是否也适用于其他人群。

6 总结及展望

近年来女性发生不良妊娠包括生化妊娠、稽留流产、复发性流产、早产等情况较多,上述多项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虽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仍需大量的临床数据及相应试验研究进行进一步探讨,但对于有不良妊娠史的患者,临床医生需重视其是否存在维生素D不足的问题,可常规进行维生素D检测,以期尽早发现维生素D不足及缺乏,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预防、维生素D补充等方式加以纠正,进一步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胎安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