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PT来了,真该想想未来了

 王肖杰 2023-05-14 发布于山东
在5月10号读书沙龙上,书友邹积超做了一个以GPT为主题的分享,既从哲学的高度进行了探讨,又从技术的维度进行了拆解,并现场演示了他基于GPT开发的软件“第二大脑”,现场听众反应热烈。
GPT是去年11月底推出的,到目前仅仅6个月,但已经在互联网世界掀起了巨浪。我从2月19号开始使用GPT,3个月之后,又有了新的认识。
GPT不是程序,它的能力来源于“经验”。
以前的电脑、手机使用前都要预先安装软件,而软件则是提前写好的程序,大到Windows操作系统、中到WPS等办公应用软件、小到微信小程序都是提前写好的,但GPT不是,它是用数据“喂”出来的,就像人,当看到、听到、读到很多东西后,不知怎么就知道了另一些东西。GPT的开发者也不知道GPT到底是怎么给出答案的,更不知道GPT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所以GPT存在失控的可能性,未来是否有自主意志也很难讲。
对于普通人来说,人工智能失控是遥远的事情,当下更关心的是GPT对自己有何影响?
我想有好坏两个方面。从好的方面来讲:
第一,GPT是一个全能老师。它什么都懂,互联网上出现的信息它全知道,还能根据信息给出一些推论。特别是在开阔思路方面,GPT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人经常有“虽然知道,但一时想不到”的情况,但GPT不会,你提出一个问题,让它给出5个答案,它就提供5个;让它想50个,它也能给你。
第二,GPT是一个高效的助手。就我目前的认知,GPT本质上是效率工具,其最大的价值是提高工作效率。机关枪是效率工具,它千百万倍的提高了杀人效率;百度等搜索引擎也是效率工具,他千百万倍的提高了人的记忆效率;现在GPT来了,它千百万倍的提高了人类的信息整合能力。写作、编程、绘画本质都是信息整合。假设你写一篇800字文案需要一小时,让GPT来写,连一分钟都不用!
第三,GPT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陪伴者。有人跟GPT谈恋爱,说比跟真人谈恋爱感受更好,甚至有人担心:未来人们都跟GPT恋爱了,不结婚生子了,人类会不会灭亡?当然,这有点杞人忧天,但可以看出GPT的陪伴性很好,将来电子游戏等娱乐可能会被GPT取代。
第四,GPT带来了创业的机会。GPT研发的投入极高,非巨型公司不能,但现在通用模型做出来了,小公司可以在此基础上深耕专业模型,在细分行业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邹积超的公司在这方面有很多探索,比如专门做情感陪护或论文降重等。
讲完了好的方面,那不好的方面呢?
首当其冲的是GPT会骗人。它一本正经的表述,给人感觉很可靠,而实际上可能是胡说八道(见上一篇《到我这里,GPT终于靠谱了》)。GPT提供的是基于海量数据整合后的信息,至于对错,需要人的判断。比如,你跟GPT说:“你刚刚的回答有错。”它会一秒认错,然后再给出一个相反的答案。你说:“又错了。”它还会继续调整。这一点很像人,人的记忆会常出错,但这也是GPT最大的bug,假设它的准确率是99%,但谁知道自己拿到的这个答案是不是那错误的1%呢?这就像一个不诚信的人,他不会每一句都是假话,但谁知道他哪句是假的呢?
对不诚信的人可以远离,但技术的特点是只会前进,不会倒退,GPT来了就不会走了。它带来最大的挑战是:未来我们能干什么?现在的工作会不会被替代?
今年5月初,IBM宣布将放缓招聘一部分可被AI替代的岗位。按照IBM公布的数据,这类岗位一共涉及2.6万名员工,未来五年,有8000人左右将率先被AI替代。
先不说IBM,想一想我们自己,是否会面临失业的风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下一步转型方向又是什么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