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度是决定运动能量供应来源的关键

 老威小屋 2023-05-14 发布于北京

说明:

1、本文中,引用了一些来自网络的公开资料,已经尽可能在引用的位置注明出处,并做了必要的说明。如果不妥当,请原作者提示,我将立即全文删除。

2、对于此类有引用他人资料的小文,请包括有合作的公众号在内的任何人均不要转载,以免引起误会。如果不尊重这样善意的提示,请恕我会中止后续的文章共享。

长跑爱好者几乎都牵涉到用燃脂来供能的问题,除了顶尖高手可以无视燃脂而以燃糖供能来完成半马(1小时上下),普通爱好者大多都没有这个能力,因此只好在更长的时间里,用主要依靠燃脂供能的形式来跑完任务。

碳水、糖、肌糖、肝糖的说法不像脂肪那么统一,实际上所有碳水化合物吃下去都先要转换成葡萄糖,虽然被身体各部位领用存储。一定时间内用不完,就转换成脂肪存储起来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饥荒——这是人类亿万年进化的基因——所以说,不吃脂肪,米面等碳水为主的食物吃多了,照样容易胖。

为了简单化,把上述说的碳水系列的名称,我们统称为“糖”,与“脂”对应。我知道这样简化使用概念是不严谨的,但是“燃糖”和“燃脂”对应着说,容易分辨。有文字洁癖的朋友,请自觉关闭。

一、普罗大众在长时间的运动项目中,必然依靠燃脂来供应能量。

短跑选手、以及能在一小时左右跑完半马的顶尖高手,他们可以忽略燃脂的问题。但是普通人不能够回避。

即使再瘦的人,体脂率再低,其体内的脂肪存量也足够一口气跑三四十场马拉松——在具体使用时,相当于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对一般人而言,提高燃脂供能的比例,对于其跑步(或其他有氧运动)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二、用燃脂来供应能量的一般规律。

在《汉森半程马拉松训练法》这本书中,对于燃脂供能有明确的描述。

上述意思归纳起来就是一点:

最大耗氧量(请注意这个词)这个表示运动强度的概念里,该指标达到50%时,燃脂和燃糖各占供应运动能量的50%。

曲线的意思很清楚,比这个强度大了,燃糖供能的比例增大,燃脂供能的比例减少,反之亦然。

这里头有几个必须澄清的点:

1、最大耗氧量和已经成为固定翻译的“最大摄氧量”是同一个概念。

这点,Garmin官网有清晰的名词解释。

这个指标的本意,是指肌肉能够消耗氧气的能力,所以我内心很认同“最大耗氧量”的表示法。而坊间惯用的“最大摄氧量”,很容易让人产生“人体摄入”的含义,也就很容易闹出“它是肺活量”这样的笑话。

这也是我在文章中说到这个概念的时候,尽量用VO2MAX这个英文简称,而不用汉字“最大摄氧量”的用意——而强行用“最大耗氧量”则容易引起一些疑惑,尽管“最大耗氧量”的说法,才是精准的。

2、运动中达到最大耗氧量的百分比,就是储备心率百分比,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有两个论证途径:

(1)著述《无伤跑法》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戴先生,在知乎上有一篇文章,明确解读了这个含义:

这是戴先生公开文章的题头:

下面是戴先生文章论及该部分知识的段落。

最后一段明确说:“由于通常摄氧量百分比所对应的强度跑者无法计算,但最大摄氧量和最大心率储备百分比是一一对应的”。

(2)这是我在网上公开途径搜到的资料,标题的意思十分明确,“VO2MAX和储备心率及最大心率之间的关系”:

上图中,VO2MAX的百分比和HRR(储备心率)百分比,是一一对应的。

所以,《汉森半程马拉松训练法》里的表述,就可以无损转述成:

在训练强度达到储备心率的50%时,运动中燃脂和燃糖的供能各占50%。

三、个人训练数据,始终印证着上述观点。

以我个人为例,真实的、尽力的(我不敢说达到力竭,只能尽量接近)的测试中,常常得到的真实最大心率,在175-176的样子,考虑到的确没有到力竭,所以过去一段时间,设定成180,这样计算方便。现在为了严谨起见,已经改设定成176,而我的清醒卧姿安静心率是50,清醒站姿安静心率,大致在65,骑行就用坐姿安静心率吧,以55计算。

那么规范的50%储备心率值,是在115附近。

下图是我昨天新鲜出炉的一场38公里骑行数据:

考虑到市区路段不能保障全程心率曲线平滑,特别是路口难免因等待而得到喘息的机会,难免在消耗上会有微量误差。但是大体上,平均心率在50%HRR附近,而燃脂燃糖的确也是几乎各占50%。

在跑步中,115这个心率强度是非常小,且非常难以维持的,因此,跑步时的心率一定高于115,而燃脂比例,一定达不到这个水平。

这是今早的一场32分钟的放松跑,是跟着Garmin的提示来跑的。

多么美好的曲线!

但是,虽然是强度非常低的一场放松跑,平均心率128,比50%分割线所在的115高不少,所以燃脂供能的比例只有30%不到。

四、一点体会。

1、运动强度和燃脂供能的比例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这是一个通用型的逻辑模型。我本人长期的运动数据都可以与之相印证。

但是会不会有例外?我相信任何模型,一定有例外。按照模型的说法,50%储备心率的运动强度之上,燃脂供能的比例会低于50%,而有的跑友,却在这些区间,依然有高于50%的燃脂供能的数据。我们不能因为人家的数据与模型不相符,就一口咬定人家是错的,这就太形而上学了——除非检查到当事人的生理基础数据设定有误,否则,与模型不相同的特殊情况,我们还是应该认为是可能的。

其实这个情况在我身上也有发生。

我的最大心率,即使在不到“力竭”的程度,测到的数值(确保设备没有故障),一直比通用模型“220-年龄”大13-15个读数,且被反复验证。

2、燃脂供能的比例,与燃脂效率,应该不是同一个概念(猜想)。这点只能是待有研究的人士帮助论证。譬如,我们烧开一壶水,炉膛里既添加柴,也添加煤,这造成了燃料“比例”的不同,但不影响煤和柴各自的燃烧效能。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燃烧这个燃料释放出多大的能量”,而比例是“在总体能量需求中,不同的燃料各占多少”。如果要研究效率问题,可能需要介入功率的问题——我没有研究,没有发言权。权当提个话题,给爱好者们吧。

3、对于有瘦身诉求的人们,我之前一直很推荐骑行,原因就在这里。而跑步——尤其是很多初跑者总是以把自己跑到歇斯底里为追求,对于消耗脂肪存量,其实真的意义不大。我一直认为,在瘦身这件事情上,跑步,不如举铁。持不同意见的人请不要发起讨论,我不会接这类讨论。

=======================

作者:老威修斯,个人公众号:老威小屋。运动大叔,跑步和健身爱好者,跑步是运动的其中一个手段。崇尚“科学训练,合理饮食”的健身原则,倡导戒烟断酒的生活方式。跑步以提高健康水平为主,以适当追求竞技能力为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