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语言

 夏虫碎碎念 2023-05-14 发布于北京
所看到的理论、道理并不是你的语言,只有当它与你的生活产生联系,只有当你切身感受过它之后,它才会成为你的一部分,你才可以使用它了。
现在的很多网络红词,或者说我在旅行当中知道的一些方言,我并不是不知道才不使用,而是我觉得它不是我的一部分,我驾驭不了它。
像是长沙人可以说嗦粉、娭毑,我却不可以说。即使这并不是没有见过的事物,但它早被别的词语占据了太长时间,我不能就这样放弃旧的表达,立马去使用一个与自己关系不大的语言体系。只有我在那其中沉浸得足够久,它浸入了我,改变了我,我才可以使用它。

由此也想到,各种媒介都在试图影响我们的意识和观点,长久一点的方式是书籍,近一点的是以视频、音频、短句的方式,用网络传达。
人是很容易受这些影响,认为自己的思想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又是如此表面,随时摇摆,没有根基。遇到可以实践的场景时,根本想不起来曾经认同的观点是该如何的,只能凭这么多年积累的本能来行动。
大脑既复杂,又虚无。
唯有切实的感受是难以磨灭的。通过看书上网接受的观点,自己认同到表达出来的观点,自己切身感受过实践过的观点,完全是三种不同数量级的强度。
像很久之前听过的「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同病相怜」,没有切实经历过的人,某些程度上是不明白的。即使表达得很好,也像是一种「巧言令色」。
林奕含曾讨论「文学是否有巧言令色的成分,或者,是否就只有巧言令色而已?」
我想,有的人修辞以诚,但文字只是工具,它完全是一种可以学习的技能。有天分之分,这天分与道德与真实无关。可以习得,自然也有技巧可以矫饰,不一定真诚。
可能相较于切身感受的你,没有感受过甚至完全不相信它的人,可以通过更好的文字能力,有更好的表达。但一切并不只是变成文字才有意义,甚至不是有所表达、传达给他人才有意义——切实的感受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了。
毕竟,人的认知和意识是很容易被影响、被扭曲,但是切实的感受是难以磨灭的。

昨晚走了一路,都是臭椿的气味。 今年春天很长,北京就这样,长长久久地浸在杨絮柳絮的微痒里,浸在臭椿的辛味微臭里。
又绕回到以前住的地方,地铁站口有一家麦当劳。曾经工作非常累的时候,半夜下班,总要买一杯冰可乐。今天也很累,今天也喝了一杯,但没有再带给我什么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