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潮流杂志的鼻祖《POPEYE》,原来还有情!侣!刊!

 MORI画报 2023-05-14 发布于上海


《大力水手》
是1980年美国播出的动画
叼着烟斗爱吃菠菜的Popeye
在七大洋的航行中
遇到了可爱的女友Olive
打败了情敌Bluto
两人结伴环球旅行,开心地生活在一起


在日本
有三本大名鼎鼎的杂志
就致敬了这部家喻户晓的动画片
《POPEYE》、《Olive》和《BRUTUS》
完成了大力水手的三步曲

《POPEYE》创刊号和40周年纪念版


《Olive》创刊号

《BRUTUS》创刊号


亚洲男性的时尚风向标

1976年6月25日,《POPEYE》创刊号正式发行,40多年来一直引领日本流行文化。木滑良久回忆起创办的故事时说道:“1967年我进入平凡社之后,担任《平凡punch》的主编。那个时候我意识到,日本的年轻男性可能需要一本刊载了艺术、运动、车子等信息的综合杂志。”


于是,木滑良久和石川次郎,就创办了《made in USA》,主要介绍美国的时尚单品,由于日本人十分崇尚美式潮流精神,一经推出就收获了市场好评。在这个基础上诞生了《POPEYE》,拆开来还可以解读为 POP (流行)+ EYE (眼睛),创刊的初衷就是要做流行的眼睛。


创刊后的几年中,无论是封面的插图风格,还是内容版面,都是浓浓的美式风。2012年木下孝浩接任总编辑一职后,对《POPEYE》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与其追求潮流,不如创造潮流,制造自己的影响力。


在任期间一共出版了71期杂志
这71本杂志奠定了新世代杂志的经典形态
即使过了10年后翻看也依然不过时
因为它定义了最符合这个时代的City Boy样貌



在网络媒体大肆盛行,纸媒萧条的现在
木下接手《POPEYE》后的销量
能从以前的每期7万余本大幅度上升至近12万本
强势占据日本杂志界的时尚霸主地位


《POPEYE》维持着日本高规格的制作传统
他们走访纽约、伦敦、波特兰和西海岸……
以城市为专辑
为男孩们介绍未曾亲身体验过的事
而这些少年们都有一个共同特质
那就是都沉浸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


曾经《POPEYE》对City Boy的定义是:
冬天喜欢滑雪,夏天喜欢网球
热爱运动与生活,受女性欢迎的年轻男性
但是木下孝浩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义:
每天遇到的人中能令你有感觉的
能引起你感兴趣的就是City Boy
并不需要用一套外在标准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亚洲女生的时装圣经

1982年创刊的杂志《Olive》,被誉为《POPEYE》的姐妹刊,在《POPEYE》提出了「City Boys」的定义后,《Olive》针对年轻时尚的女性读者们创造了「Olive少女」,推崇巴黎的时尚生活方式,法式随性自然的风格,一度成为女孩子们手里炙手可热的杂志。



虽然在2003年停刊了
但是至今在日本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015年为了庆祝
出版社Magazine House70周年
《Olive》作为杂志《Ginza》的别册发布
这期特别号从City Gir的主题
变成了Romantic Ladies


还推出了纪念Tee、杯子等单品

在Beams和Beauty & Youth等门店发售



转眼在《POPEYE》2018 年1月刊中
《Olive》也作为特别附录的形式
被限定复活了
奥利弗:やぁ、久しぶり! 


《Olive》杂志的前期
女生的穿搭走的多是酷酷的路线
独立前卫、不取悦不刻意讨好
非常率性自然


牛仔衣、海军服、西装外套等
都是当时大热的造型单品
再运用条纹、印花、波点等元素
营造出复古又时髦的休闲感


都市生活的情报指南

《BRUTUS》创刊于1980年,全亚洲最著名的生活情报类杂志,在创刊初期就确定了主要为成年男性提供生活资讯,以都市生活、户外活动、家居设计等多个纬度,向读者展现了日本男士的质感生活。


杂志内容包罗万象
美食、日本漫画、露营、房屋改造等
杂志最强的地方在于围绕选题
做深度研究的专题报道


最新一期的《BRUTUS》
是好喝的咖啡特辑☕️



除此之外,《BRUTUS》旗下还有一本《Casa BRUTUS》 ,1998年因为广泛好评而独立出来的增刊,于2000年成立的一本建筑类杂志。

和《BRUTUS》的简洁封面不同,《Casa BRUTUS》的封面都十分精美,以照片为主,偶尔也会有插图和手绘,足以打动人心


《Casa BRUTUS》的主旨:
家,就是整个生活
用最前沿的大师观点与设计情报
与读者一起提升生活的品味


许多人最初是学习建筑设计变成读者
世界遗产、博物馆建筑、话题景点之旅……
不需要具备专业素养
也能够快速消化吸收杂志里
丰富内涵的专题与信息



👀

本文由森野酱整理/编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