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顶尖高手怎么“守”

 新用户3997fVpW 2023-05-14 发布于浙江

#历史开讲#

毛主席:打仗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攻、守、进、退、胜、败,但是在打法上,怎么攻,怎么守,各有不同,有很多的不同。

这是毛主席把打仗分成六种选择、或者说是六种可能、或者说是六种动作。我们再看毛主席的“守”。

第1个原则

守是为了攻

所以,没有攻的守,是不守的。守必须是为了攻,可以是在政治攻势,也可以是在军事攻势。

我们来看毛主席的论述。

01、守是为了反攻和进攻

毛主席:消极防御,又叫专守防御,又叫单纯防御。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据我所知,任何一本有价值的军事书,任何一个比较聪明的军事家,而且无论古今中外,无论战略战术,没有不反对消极防御的。只有最愚蠢的人,或者最狂妄的人,才捧了消极防御当法宝。然而世上偏有这样的人,做出这样的事。

从这段论述,可知,“守”是为了反攻和进攻,只有这样的守才有意义。不是为了反攻或进攻的“守”,那么这样的人,虽然存在,在毛主席眼中,不是最狂妄、就是最愚蠢。

所以,又有,

毛主席:现在有些人是不取攻势只取守势,那就不对。

并且,根据辩证法,“攻”的反面是“守”,所以,只有攻守兼具,才是好的,才是符合辩证法的,才是处于主动地位的。

所以,“守”后面不跟着反攻和进攻,那么就陷自己于愚蠢或狂妄的地位。由此,我们更可以推测,

1)“退”也必须是为了反攻和进攻,如果“退”后面不跟着反攻和进攻,那么这样的“退”是也是愚蠢或者狂妄的。

长征中,在遵义会议后,毛主席带领的长征这种退,是为了反攻和进攻,所以,长征最终转入胜利了。可以认为——历史不允许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退”失败。

2)“败”也必须是为了反攻和进攻,如果“败”后面不跟着反攻和进攻,那么这样的“败”是也是愚蠢或者狂妄的。

为了反攻和进攻的“败”,就蕴含了“胜”的因素和种子。

3)“胜”也必须是为了反攻和进攻,如果“胜”后面不跟着反攻和进攻,那么这样的“胜”的价值是比较小的、甚至是有害的。

4)“进”也必须是为了反攻和进攻,如果“进”后面不跟着反攻和进攻,那么这样的“进”的价值是比较小的、甚至是有害的。

这里需要澄清的一点是——进攻和冒险的区别。

斯大林:“我们”对进攻在各方面没有准备,致使这次进攻变 成了流血的冒险。

所以,进攻是有准备的、能胜利的进攻,而不是流血的冒险。

防守中的反冲锋(一种反攻或进攻),往往有很大的杀伤力。比如,在朝鲜战争中,

毛主席:有时敌人占领了上面,但下面还是属于我们的。等敌人进入阵地,我们就反攻,给他极大的杀伤。我们就是用这种土办法捡洋炮。敌人对我们很没有办法。

这就是防守之后的反攻,敌人很没有办法。这反过来又证明,“胜”后面不跟着反攻和进攻,这样的“胜”的价值是有限的、甚至是有害的。

反面例子,比如,

毛主席:这样,可于十月二日左右到达渭水北岸,使敌完全处于被动,不得不分兵兼顾渭南、渭北,只能防守,不能进攻,以利我南北两军达成战略任务。

如果一方只能防守、不能进攻,那么就只能使另一方顺利的完成自己的战略任务。所以,不是后面紧跟着进攻或反攻的“守”,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在国防布局中,毛主席的要求是,

毛主席:不论敌从海上来,从越南来,均应当让其深入内陆,不要怕失掉钦州、廉州、防城、龙州、南宁及其他城市,而应当让它进这些城市。我军应当位于纵深机动地区,待敌深入,然后包围歼灭之。这就是我军历来战胜敌人的办法,为什么你们忘记了。.你们计划到处设防,到处修工事,摆成被动挨打的姿势,使我军丧失主动,丧失歼敌的机会,是完全错误的。

这背后的原理就是“守”后面跟着的进攻和反攻,不能跟着进攻和反攻的“守”舍弃不要。

毛主席:在我们方面,只有虎门、厦门、舟山、吴淞四处及珠江口外某些海岛必须确保,不令侵入。其余一切海岸线,都不要守而要让他进来,以利聚歼。

同样,也是这个原理。以这个原理来审视解放战争时候国军的守,国军的大多数“守”是没有价值的、应该舍弃的,所以虽有800万军队、但不敌100万我军,如果一个人干的大多数事没有价值,那么失败也是显然的。

又如,读书时期的毛主席,

毛泽东:“败军若有意劫城,当夜必将发动,否则,必是疲惫胆虚,不敢通过长沙城关北归,只得闭守于此,故知一呼必从,情势然也。”

当发现败军的守中不带有任何的“攻”,于是,就创造了以200多学生缴械北洋军阀3000多溃军的青年奇迹。

比如,

政治上必须直下漳泉,方能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时局。若置于龙岩附近筹款,仍是保守局面,下文很不好做。

可见,时局是由攻来展开的,后面能带着“攻”的攻守,才是好的。

02、为了再战,可以不守

毛主席:有些时机,为着集中兵力歼击敌军的目的,或使我军主力避免遭受敌军的严重打击以利休整再战的目的,可以允许放弃某些地方。

不守是为了再战,这个再战就是攻。

又如,

毛主席:命令集宁守军死守,任何情况下不许放弃,否则执行纪律。

这个守,就是为了攻,只有守住这一点,才可以攻灭敌人。所以,只有为了“攻”的“守”,才是值得付出的。

又如,

毛主席:张家口失守时大家也许很不高兴,但我们的战术就是这样,“你来我就走”。当然用很多的兵力也不是不可以坚守,不过那样不合算。我们打仗是用大的兵力吃敌人小的兵力。

只要保留了“攻”的希望的不守,这样的不守,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所以,当萧劲光大将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黎川失守,毛主席是坚决保下,因为这个“不守”完全的保留下来了攻的希望、是势所必然。

比如,

毛主席:目前,我力守大城市则许多中、小城市将被丢掉,许多运动战各个击破敌人的机会不能利用,敌如继续增兵对我守军进行包围攻击,则我必然仍要放弃大城市。

可见,妨碍攻的守,必须坚决舍弃。并且妨碍了攻的守,最终必然也是失守。所以说,“守”的存在是为了“攻”,“守”以“攻”为生命。

第2个原则

守要有阵地

没有阵地,也就无所谓“守”,也就根本“守”不住。阵地上要筑有工事。

比如,

毛主席:至于长沙第一次之能攻取,是因为敌人无援兵可增,无工事可守,仅只有在这样条件之下,轻兵袭取才有可能。

正是因为无工事可守,所以才被攻下来了。

比如,

我守军不足一营,凭险抵抗,将敌击溃,保存了这个根据地。

是要凭险抵抗,凭险以守。

比如,

宁冈能成为我军事大本营,即在山势既大且险,路通两省,胜固可以守,败亦可以跑,且敌人绝对无法把我围着。

山势既大且险,所以能守。

由这段论述,也可以推测——胜后面必须跟着能“守”,这样的胜才是巩固的胜、才具有更大的价值。比如,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通过后撤,实现了胜后面的“守”,这样的胜利果实就保住了。比如,朝鲜战争,就是能胜利、同时在38度线能守住,所以就取得了平衡、最终停战。

反之,如果'胜'而不能“守”住,这个不能守住就意谓着要转化为失败。失败后面如果不能跟上反攻和进攻,则是危险的。

比如,

毛主席:我们在山腰上挖了许多的壕洞,就像“北京饭店”一样,敌人攻到山顶还不能占领我们的阵地。这个“北京饭店”后面还有一个“饭店”,敌人攻上来,我们退到后面,等他们进入阵地,就给以杀伤。如此反复几次,敌人伤亡极大。过去我们的战士住的是平房,设备很简单,现在住的都是“北京饭店”,又能防守,又能打击敌人。

这一情况,也证明了“胜”后面的不能“守”,这个“胜”其实是“败”,或者说这个“胜”的归宿是“败”、最终它也就被定义为“败”。

因为“守”要有阵地,所以,我们不能放弃阵地,并且要发展阵地。

毛主席:一方面是在保持自己已经取得的阵地。这是我们的战略出发地,丧失了这个阵地就一切无从说起了。但是主要的目的还在另一方面,这就是为了发展阵地。……保持阵地 和发展阵地是不可分离的。

第3个原则

攻守兼具才是守

根据第一个原则和第二个原则,也就可以直接导出这第三个原则——攻守兼具才是守。守后面带着攻,守中含攻,则能守得住、即使一时守不住也能最终守住。

在空间上,一种做法就是建筑两层工事,即两个连续阵地。比如,

毛主席:能不能守,这个问题去年也解决了。办法是钻洞子。我们挖两层工事,敌人攻上来,我们就进地道。有时敌人占领了上面,但下面还是属于我们的。等敌人进入阵地,我们就反攻,给他极大的杀伤。我们就是用这种土办法捡洋炮。敌人对我们很没有办法。

通过挖两层工事,也即两个连续阵地,在这两个阵地之间构建出己方的可攻可守、敌方的难攻而不可守。

还有一种做法是,以攻代守。比如,

毛主席:守势的根据地的观念,以后应该抛弃,大小五井、九陇等地,再不必固守了,强敌来了就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对付他。

敌人虽胜利占领了,但敌人守不住,胜而不能“守”、则为败,如此也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这正是打圈子政策的原理。

胜而不能“守”、则为“败”,这个原理,也正是美军虽强,但也是阿富汗独立、越南独立、以及伊拉克最终独立的原理。

比如,

毛主席:我们就是那几个兵,横直各有各的自由,你要打,我就防,你要攻,我就守。我们总是不要先攻,先让他们攻,然后来它一个反攻,把那些进攻者狠狠打垮。

同样,也是利用胜而不能“守”、则为“败”的原理。反之,自身也要避开这个“陷阱”,所以我们总是不要先攻。

比如,

已命令福建前线,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使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大小岛屿上的军民同胞都得到充分的供应,包括粮食、蔬菜、食油、燃料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你们长期固守。

像这种金门炮击,就是以“攻”代“守”,此时就使敌人处于弱势,而不使敌人以这地为跳板、发展出攻势来,但这种“攻”又不是真正的“攻”,这就使双方达到了某种平衡。

比如,

我们方面发生的问题,最初是能不能打,后来是能不能守,再后是能不能保证给养,最后是能不能打破细菌战。这四个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都解决了。我们的军队是越战越强。

能攻能守、然后能长期的攻和守,就使军队越来越强。

前面我们说“守”的生命是在“攻”,而同样,“攻”的生命也在于能“守”,可见,“攻”和“守”是一体两面,这反过来又证明,必须攻守兼具,失一则倾,失二则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