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一个视角读《方帽子店》

 新用户5345BAE7 2023-05-14 发布于江苏

   

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8单元第二篇课文,是作家施雁冰写的《方帽子店》,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承接的前一篇精读课文是《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本篇课文同样体现出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有趣的故事”,讲述了一则方帽子店的主人没有变通,最后方帽子成为古董的故事,在故事中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所以,在本课课题下方,编者列出学生的自读要求便是:自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这一要求既立足于故事的内容特点,也落实单元有关“复述”的语文要素。作为一名老师,在解读这一篇故事时,我们首先很自然地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切入,这是由故事内容展开的思路,也是能读懂这篇故事最简单的方法。如果我们列出故事发展的流程,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只戴方帽子——小孩子做纸帽子——做布帽子——做各式各样的帽子——开新帽子店——成为古董,这样的流程,可以很容易把握这一篇共有21个自然段的长故事的内容梗概,对故事的情节发展也可以做到一目了然。所以,这一视角解读这篇课文,可以称为故事情节的视角,这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有利于学生读懂故事内容的视角。
当然,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把情节发展背后呈现出来的内容加以提炼,可以发现,在这篇故事中,暗藏着几次店主能够改变的机会,如果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方帽子店也许会有一些变化,而不至于让店主最后气得几乎昏过去。故事中的机会表现在,第一次是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圆的不行吗?如果店主这时可以及时改进,而不是大人们一句“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来回答孩子们的疑问,故事走向就肯定会不一样。第二次是孩子们动手做出纸帽子、布帽子以及各种各样的帽子时,方帽子店仍然不为所动,错失了改变自己的机会。第三次是方帽子店的对面新开了一家帽子店,“没有一顶是方的”,这时如果方帽子店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与时俱进,主动改变,那同样能够抓住机会。以这三次机会来解读这篇故事,是以故事的主旨为视角来解读,帮助学生明白故事所讲的敢于接受新鲜事物,不能不知变通的道理,也发现故事暗含在情节发展中的思维方面的启示。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同样可以帮助学生读懂故事,还能激发学生思考,寻找方帽子店主的问题所在。这样以文本主旨为视角的解读,同样是可行的。
除此之外,笔者发现,这篇课文其实还可以有一个视角来进行解读。这家方帽子店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做帽子的人做方帽子,买帽子的人买方帽子。”而戴上这些方帽子,“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服吗?真不舒服!”这时,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他们想,圆圆的头为什么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于是,他们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接下来,孩子们又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并且,方帽子店主的儿子也戴上了一顶圆帽子,被店主丢在地上后,儿子又拾起戴在头上。后来,孩子们慢慢长大,想出了更多帽子的式样,不同的季节也会设计出不同样子的帽子。可以想见,那家开在方帽子店对面的新帽子店,一定是当年的孩子长大了,才会开这样的一家店。
所以,我们发现,这篇故事从头至尾讲的其实是孩子,孩子是发现者——方帽子不舒服,为什么不用圆的?孩子是实践者——用纸、用布做各种各样的帽子;孩子是引领者——在人山人海的街上,是孩子们戴出了几戴圆帽子,店主的儿子也是其中之一;孩子是改变者——他们长大想出了草帽、呢绒帽、布帽,各式各样舒服的好帽子,开出新帽子店,让路上的行人变了样子……尽管大人们一直在说着“不能改”“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还有是“快快把它(圆帽子)丢掉”“不懂事的孩子”等等指责,阻挠和否定着孩子,但孩子们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喜欢,并且用积极的行动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直到把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变成了真正的古董。从孩子的身上,我们看见了勇气,看见了坚持,也看见了创新,和脚踏实地的行动。“日子一天天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这应该感谢文中这些孩子。同样的,对待一顶帽子是这样,对待任何一件事也是这样,如果我们都和文中的孩子一样,那有什么不能变得更好呢?从文中这些孩子的身上,有着无数值得我们大人佩服和学习的地方,也有着与今天的学生个性相通的地方。当我们以文中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这一视角来解读这篇故事,会发现最容易被忽略的,却是让大人最意想不到的恰恰是孩子们的表现。孩子不被习惯思维束维,大胆地想,大胆地质疑,积极地实践,积极地付诸行动,也许,这是这篇课文最能引起孩子共鸣和呼应的地方。让学生复述故事中孩子们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也是在唤醒学生们的情感,激发孩子们的思维,鼓励他们也能积极展示自己,成为自己,做一个让改变不断发生的人。这样以故事中孩子的表现视角进行的解读,是不是更能凸显这一篇略读文本的教学价值?
要相信孩子的无限潜能,要给孩子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突破对习惯思维和固有认识的依赖,孩子一定能带给我们全新的“帽子”——香蕉形的、圆筒形的、碗形的……而这,不也应是我们鼓励和培养孩子品质最重要的方面吗?
对《方帽子店》的解读,不妨多几个视角,从而帮助我们开辟课堂教学新的路径,这才是我们深入解读一篇文本的真正意义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