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浩梁曾拜师谭富英;袁世海为何说钱浩梁的李玉和是“一段木头”

 古稀老人赵 2023-05-14 发布于北京

下述这段往事虽然距今已有五十余年了,但其中所包含的很多信息还是具有很多研究价值的。

在1965年的夏季的一天,当时身为《人民日报》记者的金凤采访了钱浩梁。此前不久,31岁的钱浩梁被确定由B角李玉和接演A角李玉和,原来演A角李玉和的李少春从此不再演李玉和这一角色。

在记者的这篇谈访记录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时刚过而立之年的钱浩梁不同的心理情绪:对李少春的崇拜;对接演A角李玉和的兴奋和忐忑;以及面对袁世海评价他在《红灯记》的表演中是“一段木头”的委屈。

钱浩梁在交谈中还向记着讲述了他曾拜“四大须生”之一谭富英为师一事。

注:以下所附文字摘自许锦文著《文武全才李少春》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版。

文章图片1

钱浩梁

一见面,钱浩梁就说:'我决心演好李玉和!'随后他对记者说:剧院排《红灯记》,我没想到会让我演李玉和。少春老师演,最合适不过,他是最好的文武老生,没说的。

不过,当时说的是为了培养青年演员,让我演 B 角。我也高兴。有机会向少春老师学习,向世海老师学习,有机会多唱唱。

当然,一开始我唱不好,我没有学过老生,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光凭嗓子好不成。

文章图片2

谭富英

(有关)领导同志很关心,亲自带我去拜谭富英老师,要他收我这个徒弟。

谭富英老师身体不好。他说,他早已不收徒弟了。可是,(有关)领导同志说了:'你是党员,收钱浩梁为徒弟,要当做一项政治任务完成。'他当然要收了。

不过,他究竟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教的也不多。他送了我几盘他的录音带,还有他爷爷谭鑫培老先生的几张唱片,让我跟着学。

剧院的许多老师也热心教我。少春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只是,我和袁世海老师老是配合不好。

文章图片3

钱浩梁 袁世海 《红灯记》“赴宴斗鸠山”,下同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在'斗鸠山'那场戏中,李玉和基本上是坐着的,没有多少身段。世海老师说我和他没有默契,像一段木头,木头一段。

我听了很难过:这种演员间的默契,他和少春老师几十年的同台演出才能产生,我如何一下子掌握得了呢?

从钱浩梁的讲述中,可以反映出,当时谭富英安排他收钱浩梁为徒一事是相当抵触的,并当着领导的面直接婉拒。但是当领导把收徒一事提高到“政治任务”的高度时,身为共产党员的谭富英也就不得不接受了。

虽然谭富英勉强答应收徒,但在日后对教授钱浩梁也并未尽心尽力,教得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敷衍了事。这又是为什么?

对此,钱浩梁的解释是谭富英“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而真实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钱浩梁口中的“领导”又是何人?

谭富英的之子谭寿昌在《谭鑫培故居,英秀堂旧事》(学苑出版社2014年版)对上述两个问题都给出了答案。

文章图片6

谭寿昌

谭寿昌,1941年6月28日生于北京。出身梨园世家,曾祖为京剧一代宗师、'谭派'创始人谭鑫培,祖父为谭小培,父亲为京剧'四大须生'之一谭富英,外祖父为著名京剧小生姜妙香。谭寿昌幼年就读私塾,在中学期间受到新式教育影响爱好广泛,痴迷音乐、电影、话剧、中外文学等。1963年进入北方昆曲剧院工作。1965年转入中国评剧院,曾担任乐队伴奏员、剧院演出处处长等职务。

注:以下所附文字摘自谭寿昌著《谭鑫培故居,英秀堂旧事》(学苑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

文章图片7

谭富英

时光荏苒,不觉到了难忘的1966年(按,根据金凤的采访报道推断,时间应为1965年)。这一年的春节前,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同志偕夫人回娘家,就在与李铁拐斜街并行靠东北面的樱桃斜街内,彭真市长顺便来到英秀堂作客,并与父亲促膝谈心。

这之后没有多久,一位不速之客在一个傍晚突访英秀堂。动静不大,阵式不小,大门外胡同里有警察站岗,地区派出所所长进入英秀堂的门房值守,从大门里到院内布满便衣警卫,同时禁止各屋人员出入。

这位着黑衣的神秘人物还带来一位演员,硬叫父亲认作弟子,无奈于来者的身份及背景,父亲只得应允。

文章图片8

谭富英 马连良 张君秋等人合影

这位人物还以命令的口吻对父亲说,不应再住这封建破旧的老宅子里。

事后父亲说:'他(指被推荐的弟子)是唱武生的,唱老生是他的爱好,我又不是教戏匠。'在我印象中,父亲好像没有给这个弟子说过戏

对于叫父亲搬出在此出生又住了六十年的英秀堂,父亲心里很不是滋味又很无奈。记得当时祖母在前院,对刚下班回到家中的人悄悄地说:'娘娘来了'。

钱浩梁在采访中提到在'赴宴斗鸠山'那场戏中,袁世海说自己和他没有默契,像“一段木头,木头一段”,他辩解到:“这种演员间的默契,他和少春老师几十年的同台演出才能产生,我如何一下子掌握得了呢?”

这段话之中包含着满腹委屈和几分不服,那么,钱浩梁在这一场中是怎样的表演,令袁世海毫不客气的批评为“一段木头,木头一段”哪?

1965年,记者金凤在采访了钱浩梁之后,又去采访了袁世海,袁世海对金凤详细说出了事情的起始缘由。从袁世海的叙述中反映出,他对由钱浩梁替换李少春一事是极其不满意的,对钱浩梁当时的表现是相当不认可的。

注:以下所附文字摘自许锦文著《文武全才李少春》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版。

文章图片9

李少春 袁世海 红灯记

我和少春演出'李玉和斗鸠山'那一场重头戏时,李玉和全场几乎坐着不动。少春浑身都是戏。坐着稳如泰山,可他把李玉和内心的情感,如波涛起伏、淋漓尽致地统统表演出来了。

我们同台搭档演出多年,双方配合十分密切,情感交流十分默契,真可说,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他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他的声调一高一低,我都马上做出反应。

鸠山看似主动,可李玉和精神上处处压倒了他。鸠山只能围着李玉和团团转,最后不得不放下他文雅高贵的假面具,还他杀气腾腾的真面目。

这场戏,说真格的,我演得痛快极了。我和少春同台演出几十年,从未看到少春演得这样好。他的演技一点不夸张最说,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文章图片10

袁世海

可是,偏偏换了个钱浩梁。他会演什么?按祖师爷传下的本子唱,一招一式还没学到家,却要来演李玉和

导演阿甲费了牛鼻子劲啦。我也不少帮忙。最可气的是,还让少春辅导他。少春还真没少教他。我们给他说啊,说啊,阿甲和少春一遍遍给他示范哪。

他在舞台上,那一场'斗鸠山',他坐在那里,是木头一段,一段木头!我和他没有一点儿情感交流。我发出去的信息,收不到一点儿反应

文章图片11

袁世海 红灯记 饰鸠山

和少春,我主要接受他发出的信息,迅速做出反应。这回不得不让我发出信息了,你倒是接过来呀,可他就是不会。

难怪他,怎能和少春比?少春聪明过人,天赋好,学得好,加上几十年丰富的演出实践。他钱浩梁再长三头六臂,岂能赶得上,学得会

阿甲急了,眼看鸠山的戏要压倒李玉和,不是'李玉和斗鸠山',变了'鸠山斗李玉和'啦。他让我一再让戏。我一让再让。可是,舞台上还是显得鸠山神气活现,李玉和可怜巴巴。

李少春的李玉和被钱浩梁替换,从此也就被剥夺了上台演戏的权利,尽管他能够手把手地辅导钱浩梁如何塑造李玉和这个角色,但他心中的却燃烧着一团怒火,面对着与自己合作数十年的老搭档袁世海,他愤懑地吐露了自己压抑多日的心声,发出了呐喊。

注:以下所附文字摘自许锦文著《文武全才李少春》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版。

文章图片12

李少春

袁世海滔滔不绝地尽情向记者倾吐了许多真实情况。他还告诉这位记者:

前几天我去看少春,劝他安心养病。他喉头声带有病。这种病,过去演戏累的,调养得当,原可以恢复。就怕心情不舒畅,怕生气,我看他瘦多了,心情也很坏。

他对我说:'世海,咱们是多年的老搭档了。你了解我,我难道会反对演现代戏?这不是欺负人吗?难道当今世道,又会黑白不分?'

文章图片13

钱浩梁 红灯记

单从艺术的角度说,钱浩梁所塑造的李玉和的艺术形象并不是其一人之功,它还是众多艺术家的呕心沥血,精心创造的集体艺术成果。这是其一。

其二是,从谭富英,袁世海等人对钱浩梁的态度中至少可以说明,当时,钱浩梁在老生行当方面的唱功和表演并未得到老艺术家们的欣赏。

现在的人都把李玉和当做是钱浩梁的代表作,但钱浩梁自己曾说过,他的代表作不是《红灯记》,而是《伐子都》。可见,钱浩梁最欣赏的还是自己的本行——武生。

以上可以为未曾亲历过以往那段历史生活的人们,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钱浩梁表演艺术增加了一个棱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