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秋,我从宁夏固原隆德县到西安上大学,乘坐的长途汽车经过陕西长武、彬县后,进入礼泉地界,广袤的关中平原映入眼底,同行的伙伴激动地欢呼,似乎在宣告着走出大山的欣喜,这一刻,也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我多次给学生讲过第一次“看不见山”时的兴奋,这是我对“知识改变命运”最真切的感受。大概就是这特别的感受给了我使命感,激发我不断向前。 母校恩泽 育新师 马亚鹏与导师王较过教授合影 三尺讲台 展技能 2008年大学毕业后,我来到银川九中任教,一晃已十五年。现在回想起,刚工作时,我的教学实践能力很不足。初上讲台的我,教学语言显得非常干瘪、贫乏,往往备好的课,到讲的时候出现语无伦次、逻辑不清等现象。后来我有好几次机会给师范生及新教师做入职培训,我都特别强调教学语言的修炼问题。 高中物理是学生较为难学的一门课程,为了教好这门课,我坚持苦练基本功,从语言、教态到学科疑难问题的解决,我都刻意修炼。在银川市连续五年举行的教师专业竞赛中,我参加了四次,三次获得全市第一名、一次获得第二名。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形成了“以物理学视角认识世界”的教学理念,深受学生欢迎,我执教的课多次被评为教育部、自治区级“优课”,尤其是在第十四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我荣获了一等奖。这种对物理教学的挚爱,也点燃了学生们学习物理的热情,我辅导的学生,有23人次获得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二、三等奖。 ![]() 教学科研 齐发展 ![]() 扎根讲台 写人生 从事物理教育研究很好地促进了我的专业发展。从我个人的研究与教学经历来看,我在对物理教育问题的持久的阅读、思考和写作过程中,树立了一种鲜明的问题意识,养成了研究的态度和习惯,反映到具体的实践中,更容易发现问题和改进教学实践。而当实践者同时是理论研究者时,就消弭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中间环节”,会更加有利于教学实践的开展,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 在从事物理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我也逐渐明晰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我用十二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扎根田野、长程发展、做真学问”。 “扎根田野”一方面是针对一些教育研究脱离实际或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而言的;另一方面,物理教育理论的建构离不开物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交互作用,更与课堂上的人——教物理的教师、学物理的学生须臾不可离分。“长程发展”是对物理教育理论建构的复杂性和学者形成自己系统认识的长期性而言的,这复杂性和长期性,就决定了物理教育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长程发展”也意味着学者要有清醒的头脑,保持定力,不为虚名所累。“做真学问”是对从事物理教育研究价值的诉求,就是要求真、求理。 ![]() 校友简介 马亚鹏,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08届毕业生,中学物理高级教师,银川市第九中学副校长,宁夏青年拔尖人才、银川市“凤城名师”、银川市学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出版专著《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问题研究》,主(参)编著作7部,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2项成果获得宁夏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得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