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魏藻德已经主动上交了数万两白银给刘宗敏,只求能活命。 这可满足不了刘宗敏的胃口,嫌他不够诚意,一声令下,魏藻德狼狈入狱不说,还得遭受刑罚。 确实,魏藻德作为前内阁首辅,崇祯帝眼前的大红人,无人相信他拿不出10万两白银的身家。 1640年,殿试环节,考官们给崇祯帝呈上新一批考生作答的卷子。崇祯帝一一细看,整整翻阅了48份考卷,犹不满意。 这成了崇祯帝的心结,因而,崇祯帝格外看重本次殿试,希望挑中真正的人才,能为朝廷所用。 只可惜考生们文采平平,崇祯帝思索后,决定直接进行一场“群面”,就当时的形势,出题让他们作答。 魏藻德就是在这场“考验”中脱颖而出的人。他从崇祯帝出的题中读懂其意,慷慨表达了自己愿为国效劳的抱负。 比起其他考生的缄默不言,魏藻德站出来发声,这让崇祯帝很满意。 就这样,魏藻德被封为了新科状元,进入翰林院任事。当然,他并不甘止步于此。 他凭借一番巧舌,还真颇得崇祯帝心意。 虽然他并没有提出实际可行的方案,但在崇祯帝眼中他是一个“有心之人”,懂得为他分忧,连连提升魏藻德的职位。 后来,魏藻德开始管理练兵、囤田这样的重要任务,同时驻守天津城。 有人见他在皇帝跟前受宠,上赶着巴结,魏藻德从中捞了不少油水。 而原任内阁首辅陈演因犯事被罢免,魏藻德竟然直接顶替了这个位置,他被崇祯帝提拔为内阁首辅。 可以说,魏藻德虽无大建树,但他得到了崇祯帝全心的信任。可这样一个身居要职,也不是什么清廉之辈的人,为何拿不出刘宗敏要的10万两白银呢? 1643年,魏藻德才进入内阁,成为东阁大学士。虽然之后一直在升职,但他也知道自己的斤两,怕引得同僚眼红,敛财还是比较小心的。 等又过一年,他成为内阁首辅,局势已经变得颇为紧张。 李自成卷土重来,且这次明军不再是对手。崇祯帝四连追问魏藻德应对策略,魏藻德都缄默不言。 崇祯帝终于醒悟,自己招到的是怎样一个庸才,只可惜已经太晚了。 还来不及问罪魏藻德,李自成率领的军队就一路攻破都城,直指皇宫。崇祯帝退无可退,安顿完自己的子嗣后,登上煤山自缢了。 若说魏藻德负责守城任务,怎么也该跟着担忧才对,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以自己的“才能”,想必去到李自成手下也能得到重用。 对此,魏藻德却是不以为意。他早已盘算好,去归降李自成。 李自成上位那天,逼着前朝的大臣们来觐见、叩首,魏藻德也在其中。明朝旧臣们一片萧条、低迷的气氛。 魏藻德作为前内阁首辅,被要求第一个来叩首,他脸上没有半分勉强,卑躬屈膝,行揖作礼。 李自成直接质问他为什么不跟着殉死,魏藻德舔着脸回:“方求效用,那敢死?” 魏藻德打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因为李自成没那么好糊弄,他发自内心看不起这样没有骨气的人。 刘宗敏威胁前朝的这些大臣,想要活命,就得拿白银出来孝敬。按官职大小,交款不一。 魏藻德作为明朝最重要的大臣,刘宗敏要求他必须拿出10万两白银。为求活命,魏藻德上交了仅有的几万两白银,连连像刘宗敏求饶。 刘宗敏却是不信他拿不出10万两,不由分说,上夹棍折磨了魏藻德5天5夜,最后魏藻德脑裂而死。 魏藻德被折磨地不成人样之际,终是懊悔了自己辜负崇祯帝的信任,没有为他好好效命。 他一心只顾个人私欲,殊不知,他个人的命运,早已与明朝的命运系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崇祯帝为自己的识人不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明朝整个倾覆。 魏藻德也咎由自取,自己丧命,其儿子也被刘宗敏斩首。 如果崇祯帝不被魏藻德的花言巧语忽悠住,可能也不会那么快亡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