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战争中的淮北挺进支队

 梦想童年594 2023-05-14 发布于江西

淮北解放区;包括津浦路东和路西两个地区,地处陇海铁路以南,淮河以北,运河以西,津浦铁路两侧,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第4师第9旅北调山东,第11第12旅各两个团与睢宁独立团组成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以第11、第12旅各1个团、萧县独立旅以及地方武装,编成新的第12旅,作为华中军区第8军分区(司令员张太生,副司令员吴信元,政委吴芝圃,副政委寿松涛)的主力,坚持淮北津浦路西地区的斗争。淮北津浦路东地区的第一、第二、第三地委改为华中第七分区。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在完成战争准备后,不顾全国民众的强烈反对,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以围攻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相继在晋南、苏皖边、鲁西南、胶济路及其两侧、冀东、绥东、察南、热河、辽南等地,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7月中旬;国军整编第58师自黄口、砀山向砀南进攻、交警第2总队侵占萧县县城、岱山口、瓦子口,整编第58师新10旅占领路西根据地中心城镇濉溪口。整编第11、第88师自徐州沿陇海路西进。第5军主力沿宿(县)永(城)夏(邑)公路分向砀山、夏邑方向增援,整编第58师新10旅、交警第2总队等部向路西解放区腹地压来。萧县和宿县两县人民政权和县总队不得不完全撤出。第8军分区主力和宿蒙、宿怀两县武装亦相应转移至夏商亳地区活动。路西地区进入了极其艰难复杂的斗争阶段。

8月;泗城战斗后,我华中野战军主力部队主动转移至苏北地区。淮北路东地区留下3个团的地方主力部队和各县、区地方武装在七地委和七分区的领导下进行游击斗争。

9月19日;两淮失守,淮北与苏北的联系被切断。

10月上旬;中共淮北路西地委和第8军分区在永城县业庙联合召开县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了前段斗争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了“分区主力外线作战,地方武装内线坚持”的斗争方针。决定将全区划分为4个党的工作委员会,将3个独立团和8个县总队合编为4个支队,统一指挥各该辖区的军事斗争。

11月24日;国民党军队侵占淮北路东地区。华中七地委率地方部队及大批地方干部撤离到运河以东地区。除洪泽湖上有数百人仍在继续坚持战斗外,淮北路东各县陆续被国民党军队占领。28日,临淮头失守,淮北解放区陆地部分已全线失守,自此淮北地区除洪泽湖为洪泽县总队控制外,其余全部被国民党军占领,洪泽湖四面被围。

为了有力地领导湖上斗争,决定成立洪泽湖工作委员会作为领导核心,与会人员一致推荐姚克担任工委书记。泗南县委书记洪沛、洪泽县委书记王化东、洪泽县县长谢楠等为工委委员。

为了分散隐蔽,更好地保存干部和武装力量,工委决定成立新四军洪泽湖武装指挥部,任命魏存平为指挥,刘凯顺、贺庆为副指挥,下设政治处和参谋处,贺庆兼参谋长,李明辉任政治处主任。在工委和指挥部统一领导下,以洪泽县总队为基础进行武装整编。各县地方干部也同时改编为两个连,洪泽县原来所有干部和湖东、湖西两个武工队合并成立第三连。指挥部直辖鸭枪队和直属队。

12月中旬,我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在今宿迁地区,联手聚歼国民党69师三个半旅2.1万人,一扫解放区上空的阴霾,取得“宿北战役”的空前大胜利。这一胜利,为原新四军第四师老部队的华野九纵重返淮北、解民于倒悬创造了条件。

1947年1月,华野九纵司令员张震(原新四军四师参谋长)传达了中共华中分局(原淮北区党委邓子恢担任书记)、华中军区(原新四军四师张爱萍担任副司令员)命令,确定成立淮北党政军委员会,组建淮北挺进支队,打过京杭大运河,重建淮北根据地。

3日,华中七地委正式召开淮北撤退检讨会,华中分局决定:解散华中七地委。8日;淮北党政军委员会(又称淮北工委)成立,委员有饶子健、赵汇川、王学武王炼輝、张烛明、瓞元良、李任之等,饶子鍵任书记。

同时组建准北挺进支队,从华野九纵抽调部队编成。下辖;第77、81两个团和两个骑兵大队以及部分地方干部。由九纵副司令员饶子健为支队司令员兼政委,赵汇川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学武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烽舞为政治部副主任。其中,第77团由叶道友担任团长,孙朝旭担任政委,第81团由吴忠泰担任团长,李任之任政委,骑兵团由程朝先任参谋长,胡光明任总支书记。

18日;淮北挺进支队及地方于部大队约3300人,由皂河北三湾强波运河打回淮北。

20日;支队到达睢宁东北,接着向洪泽湖挺进。沿途摧毁4个乡公所,惩办还乡团头子,扩大了影响。

23日;挺进支队派两名联络员从高嘴进入洪泽湖,向洪泽湖工委宣布支队打回淮北的喜讯,湖上一片欢腾。

24日;挺进支队进驻界集以南谢嘴、太平一带;黄昏,在谢嘴的一间草屋内,淮北党政军委员会领导与洪泽湖工委领导姚克、洪沛、王化东等会面,洪泽湖58天的坚持湖上斗争胜利结束。湖畔会师是淮北革命斗争史的转折点,打开了淮北对敌斗争的新局面,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恢复淮北,建立区乡民主政权,至此,揭开淮北敌后斗争的序幕。

2月4日;为了开洪泽潮地区工作,淮北地委决定:以洪泽、泗阳、淮泗三个县成立第一工委,由姚克、陈元良、王健堂、张祚荫组成工委会,姚克为书记,率第81团第1营活动。以泗宿,泗灵睢两县成立第二工委,李任之为书记,张灿明为劃书记,率第81团第2,第3两个营活动。

2月上旬;泗南县武工队与湖上的同志混合编成三个武工队,其中的管鲍武工队由河西的管镇、鲍集等区的干部组成,由王坤、方忠国、钱明道等人负责。另外,淮河区的武工队仍以洪泽湖为依托,经常组成五六人、十多人不等的武工队上岸活动,灵活机动配合主力作战。

2月,淮河、管镇两区的武工队和淮北挺进支队一部及洪泽湖大队的两个连在仁和、管镇以东一带活动,主要任务是打击敌人、收集粮食。2月11日,淮河武工队配合县大队,在第七十七团一个连的支援下,包围了小滕庄,小滕庄战斗打响。敌人据守在小滕庄一大地主的四合院里。战斗打响后,敌人5次突围都被火力压了回去。部队以一个排的兵力活捉了周家湖等两个国民党保公所的援军。外围扫清后,部队缩小了包围圈,但敌人仍负隅顽抗。上午10时,部队决定采取火攻,战士们顺风点火,火势冲天,敌军纷纷投降,还乡团头子邓凡庆葬身火海,战斗胜利结束。小滕庄战斗歼敌100多人,缴获机枪4挺、步枪100多支。

25日;淮北第二工委书记李任之在找沟主持泗宿县委扩大会议,为了便于开展敌后游击活动,决定成立泗宿县东西工委。东工委书记周济,负责苏圩、闸塘、金镇、朱鹚4区西工委书记陈见喜,负责归仁、潘山、重岗、汴河、马厂、刘圩等区,由第81团5连配合西工委活动。

2月~3月,在淮北工委的领导下,经过2个月的艰苦斗争,部队粉碎了敌人多次尾追、堵击、围剿,消灭敌军1500余人,恢复了淮北4个县10多个区67个乡的民主政权,初步打开了局面。

3月5日,淮北支队一部在高圩子包围国民党军及泗县保安大队各一部,毙伤、俘虏各300人,取得该支队打回淮北后第一次较大的胜利。5日下午,纠集徐州绥靖公署补充第二团五个连和泗县保安大队两个中队及部分土顽计千余人,凭借武器精良沿青临路向驻孙园的77团3营发起进攻,妄想解围半城。当查明该股援敌并无后续部队时,“淮支”党政军委员会决定抓住战机,消灭这股援敌,鏖战高圩由此拉开大幕。

此时,活动在外线牵制敌人的“淮支”77团第1营已由叶道友团长率领火速赶来参战,为高圩战斗的胜利增添了胜算。支队暂对半城之敌采取围而不打,以3个营兵力向西北迁回到薛家岗(今孙园镇薛岗居)一带,堵截敌人回撤的道路,骑兵大队以攻击姿态在濉河沿线包抄布防,将敌拦截在阳景庄和孙园之间,援敌已成瓮中之鳖。第81团2营配合77团总攻开始。

高圩战斗,共毙、伤、俘敌600余名,俘虏中校副团长1名;缴获重机枪4挺,轻机枪20挺,九二步兵炮1门,步枪200余支,子弹30000余发。随后部队又回头全歼了半城残敌。高圩之役历时6天5夜,3次攻坚1次打援,总计歼敌1500余人。

3月中旬,敌抽调重兵,连同地方保安队和还乡团,依靠据点,大规模“扫荡”湖西。

4月,淮北工委改为七地委,淮北挺进支队改为七分区。

5月6日,淮北挺进支队第七十七团奉命进击蒋坝镇,以打通淮南和淮北解放区的联系。

4月~7月,是淮北最困难、最艰苦的时期,湖西被敌人全部占领,主力部队难以立足。由于日夜行军和频繁战斗,挺进支队和地方干部伤病员越来越多,重返淮北时3000多人减少到2000多人,很多地方形成拉锯战。

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8月,挺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皖苏边区。三路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开辟了广大的中原解放区,威胁国民党军后方和腹心地带,与各解放区内线反攻相结合,使国民党军由进攻转入防御,逐步陷入被动。

淮北国民党军在各人民军队的威胁下,全部收缩到津浦路沿线。挺进支队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在泗阳、泗宿等地,连战连捷。

9月14日,淮北军分区决定攻打管镇,请淮南支队杨效椿部协同作战。令第七十七团一营、二营七连和地方武装,乘船从洪泽湖到刘嘴,拂晓前登陆,直奔管镇,利用内线关系,打开大门,以奇袭手段,快速突入镇内。驻守镇内的泗县保安第四、五两个中队和地方武装还乡团200多人被全歼。计俘保安第五中队长陈建中以下官兵160多人,毙伤30多人,缴获炮1门,机枪7挺,步枪160多支,子弹近万发。管镇解放后,鲍集、双沟之敌亦全部溃逃。泗南南部全部收复,敌人企图长期封锁洪泽湖的阴谋彻底破产。

11月21日,淮北支队第七十七团、八十一团再次收复泗县城,全歼守敌,俘泗县代理县长汪永夔。不久,国民党军重占泗县城。

12月;淮北支队恢复泗阳,涸南、泗宿等7个县级政权:

1948年3月,淮北军区发动泗东战役,二打青阳,大获全胜。从此,淮北形势逐步发生转变,直到淮北全面解放。

5月29日,为适应敌后斗争形势需要,华东军区将淮南、淮北军区合并为江淮军区(司令员陈庆先,政治委员曹荻秋,副司令员饶子健、梁从学,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杨光池,参谋长赵汇川)。下辖;第1、第2、第3、第4军分区和第34旅、独立旅等部,共1.9万余人。江淮军区辖运河以西、津浦和淮南铁路以东、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安徽和江苏地区,全区面积9万余平方公里,人口300余万,建有20余个县政权。

饶子健改任为江淮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独立旅旅长。此时独立旅已有五千名指战员,随后,饶子健和王学武率领江淮独立旅参加了淮海战役。

从1947年1月返回淮北,至1948年5月,饶子健率领淮北挺进支队共进行大小战斗649次,毙伤俘敌官兵11528名,粉碎敌人多次围困、围攻、追击,终于站稳脚跟。到1948年3月泗东战役胜利后,淮北解放区已有土地23000平方公里,人口150余万,建立了7个县、46个区的民主政权,胜利完成了重建淮北解放区的战略任务。

淮北挺进支队自挺进淮北起至1948年5月底,共牺牲了658名指战员。其中战士539名,班长49名、排级38名、连级24名、营级7名、团级1名。第77团第1营被授予“淮北支柱”光荣称号。同时,这支部队也出了大批开国功臣。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饶子健中将、赵汇川少将、王学武少将、叶道友少将、张秀龙少将、孙朝旭大校、吴忠泰大校、原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李任之、原安徽省人大副主任陈元良、原安徽省副省长姚克、原宿县专区专员王烽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