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晓聘 | “心”相遇“童”成长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3-05-15 发布于浙江




“心”相遇“童”成长




文/张晓聘

5月10日,是杭州拱墅区星澜小学2022学年第二次家长开放日,我有幸参与其中。

外孙女是二年级学生,我俩提前十几分钟来到她三楼的教室。年仿四十的朱老师已带领学生们在晨会早读,三个学生站在讲台前大声领读。我轻轻地在后排落座,抑扬顿挫的童音不时撩拨着我沉寂多年的心田。

五十一年前的1972年2月,我终于应邀在舟山普陀县展茅公社中心小学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那年我才十八虚岁呀。这份工作确实来之不易,第一次受邀是1971年8月底,当时我在金庸笔下的桃花岛学手艺,待我赶回学校,教师之位已被当地大队干部子弟替代。在“文革”时代,农家子弟找工作好比做梦娶媳妇,何况请你去工作,简直是天方夜谭。好在自己读书一直还可以,凭着一手较好的美术字和毛笔字,一直是中小学墙报宣传员,中学时又担任校刋《葵花报》的学生编辑,按照现下的说法,也是公众人物,知名度着实不小。

在舒展悠扬的倒计时音乐声中,来到了8时30。“起立”。“站如松”。“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下!”“坐如钟。”一番愉悦和谐的开场白后,朱老师走上了讲台。她以“你喜欢什么样的扇子?”破题,引出了语文课题巜大象的耳朵》。朱老师轻轻一点,app制作的课件通过色彩、音响、图像等形式一一跳跃出来,生动、形象、活泼。读、写之后重点转入对大象耳朵的分析。“大象的一对耳朵象一把扇子似的耷拉着。这是一句比喻句。””“扇”的不同读音能区分动词、名词等不同词性。”“大、象扇子似的、耷拉着,是大象耳朵的三个特点”。同学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展示出现代学生很强的阅读能力。我无疑是在听一堂观摩课,朱老师象剥葱一般由浅入深的启发式教育,不难看出她深厚的专业水平。回想当年我教的三年级学习阶段仍在抓识字教育,组组词、造造句,节奏慢、难度低,不象现在节奏快、难度高、拓展广,且教育资源丰富、手段多样、方法先进。我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由衷的高兴。


课间休息,我向朱老师介绍了自己。朱老师亲切地直视着我,目光中隐含着遇到同行的喜悦。我对现代电脑app课件赞不绝口,说起当年我们在教学中连一块象样的黑板都沒有,黑板的黑漆似乎少涂了一层,表面白乎乎的,粉笔字写上去不鲜明,粉笔遇阴雨天受潮写字时会折断……面对各种困难,我们对教育的热情却丝毫不减。朱老师不时投以赞许的目光,她欣喜地说:“我是个孩子王,我非常热爱这份职业。”

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传递。只有“心”相遇,才能“童”成长,这是星澜小学家长开放日的初衷所在。

作者简介

张晓聘

张晓聘,男,汉族,1955年出生,浙江普陀人,舟山市委机关退休干部。喜爱阅读,广猎历史.地理、散文、诗词。曾在各媒体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发表多篇习作,并多次获奖。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丁洁芸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