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的“七德”:“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

 文冠厚朴 2023-05-15 发布于安徽
在我国自古就有“君子于玉比德”的传统,所以“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礼记玉藻》),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rn《礼记聘义》中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话:“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慎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rn这段话从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一共11个方面对玉的道德内涵作了分析,它代表了古人对于玉的认识和看法,强调了玉的可在外在的美,而在其内涵与人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并息息相关.rn此外,《诗经﹒卫风》中的一首诗中写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说,这位文雅的君子,就像经过仔细地切、磋、琢、磨的玉石一样.说明君子之美要经过一定的礼的规范和度的把握才可以获得的.就像获取美玉一样,需要有一番磨砺的功夫.这样玉器又成为君子修养、磨练品性的象征.rn关于君子与玉,还有“五德”之说.许慎(《说文解字》)中有:“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也.鲤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廉而不技,洁也.”大意与《礼记》所载大同小异.rn玉被赋予如此丰富的道德内涵,因则君子必须佩带它,而且佩带以后,行走时玉佩发出声音,君子走路时就势必温文尔雅,没有丝毫的邪念.由于玉佩只有在不快不慢、富有节奏的步伐下,才会发出韵律、悦耳动听的声音,这声音不仅集中了君子的注意力,同时也告诉周围的人们:君子来去光明正大,从不偷看偷听别人的言谈举动,这便又成为君子行动光明磊落的标志.rn所以“古人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礼记玉藻》)意思是君子出入进退俯仰之间,玉佩都会发出声音,因此“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