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树沧桑|太和自古有植树绿化的优良传统——读民国十四年《太和县志》(一)

 颍州西湖会老堂 2023-05-15 发布于安徽

[编者按]近日,阅读了由阜阳市地方志原主任邓建设点校,黄山书社出版的民国十四年(1925)《太和县志》(以下简称《太和县志》)。该志由民国时期的太和县知事丁炳烺主修,延聘全椒宿儒吴承志(述庵)纂修,记载了民国时期太和地区城池、古迹、水利、物产、教育、武装、名人等多方面的历史沿革和状况。全志共30余万字,分十类十二卷,内容较为完整,保留了大量太和县情的第一手资料,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太和自然与社会的发展变迁,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

  尤其是《太和县志》中有关古树名木的记载,内容详实、生动有趣,极具可读性、知识性、史料性和借鉴意义。读后令人感慨良多,为文感述约8000字,分太和自古有植树绿化的优良传统、太和在历史上曾是桑蚕之乡、太和有保护古树的传统美德、《太和县志》是弘扬生态绿色文化的教科书4篇连载,谢谢阅读。 

   太和县位于阜阳市北部,辖31个乡镇,总面积1822平方公里,耕地172万亩,总人口171.2万。太和属《禹贡》所述豫州之域。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新郪。自秦始为县,其后县治几移,县名几易,先后为新阳、细阳、颍阳、万寿、泰和等。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县治移至今地,改“泰”为“太”,取自《易经》“保合太和,利乃贞”之义。这里地灵人杰,贤人辈出。东汉清诏使范滂、汉代御史大夫倪宽、明代刑部尚书王质、清朝两广总督徐广缙、白莲教首领刘之协等都是有着广泛影响的历史名人。这里名胜古迹遍布境内,汉代倪公祠、七处故城遗址、元代建造的文庙古建筑群等,都彰显着太和的古老与文明。

 阜阳书画家徐希三为《太和县志》题名

太和县境内陆势平坦,沟渠纵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境内乡土优势树种繁多,主要有银杏(白果)、松柏、家槐、桑树、榆树、楸树、梓树、杨树、苦楝、白腊、泡桐、皂荚、香椿、樱桃、枣树、柿树等数10种。《太和县志》(卷四·物产·食货志)对此记载颇多:

   白果,一名银杏。李善注云:其实如银,名银杏。有雌雄,三稜名雄,两稜曰雌,雌雄并种方结实。土产上百年者多。

   柏,万木皆向阳,而柏独向西,盖白者,西文之色也,故名柏。四境数百年产者多。

   桧,“柏叶松身,叶与身皆曲,土产多”;梓树,“土性宜,四境产者多”;榆,“土产亦多”。

   椿,“土产有,俗名香椿、白椿、油椿。四境血红繁植,惟东南名陶桥沿沙河岸,及西北杨家寨等处十五里内,春初芽发,早采者贵,晚则质老味淡。尤以谷雨前为佳。盐渍制成,经岁不腐,名曰椿芽,贩行远近各省,极擅名。”

   樱桃,以“沿沙河西岸二里许最佳。以饧渍之,制成名桃脯,往时有桃脯贡,与阜阳六年轮贡一次,后裁。贩行省,称上品。”

   太和素有“椿樱之乡”的美誉。从唐朝起,沙颍河沿岸就遍布椿树园、樱桃园,盛产的优质香椿、樱桃成为朝廷贡品。樱桃主要分布在旧县镇以南的颍河两岸,尤以城西李营最著名,过去曾有“青沙地,楸木船,李家营里樱桃园”的民谚。

   枣,“《埤雅》:大曰枣,小曰棘。棘,酸枣也,四境皆产。大枣惟东北及西南淤地产者佳,往时有枣贡,后裁。以饧渍之,制成贩行他省。”

   林檎,“俗名花红,大者名沙果。土产多。”

   三塔镇楼李村楼李庄明代枣树

  柿,有“红柿、黄柿、牛心柿各种。土产多,制饼贩行。别有似柿而小者曰软枣,即君迁子,其树接柿甚佳。”历史上种植柿树是太和一大特色,茨河、沙颍河沿岸柿树连片成林。民国前期,赵庙北部茨河南岸,有数千株大柿树,树龄最老者达三、四百年。

   由于太和历史上重视植树绿化以滋养生态环境,至民国时境内仍遗留了众多古树,除了分布民间各处,寺庙内所遗存古树殊为典型,并记载于旧志中。如“洪范庵,原名禅堂寺,在县西三里。明末,僧青原改建;清道光末,徐氏重修正殿,有檀木佛像一尊。并有明代古柏三株,又庵内西有古银杏两株,大十余围。”(《太和县志》卷一·舆地志)

  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明代古皂荚树

  “运邱寺,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清雍正、乾隆间重修,张学明有记。寺旁有古檀树,大十围。”(《太和县志》卷一·舆地志)

  “倪邱寺,在县北六十里。明万历间重修。寺东有古银杏,二株连理,大十围。”(《太和县志》卷一·舆地志)

  倪邱镇“倪公祠”明代圆柏

  “玉皇宫,在县志西北,明时建。一在旧县集,亦明时建,规模宏壮,宫前有古柏二株。一在界首集。”(《太和县志》卷一·舆地志)

  太和县元代文庙及汉代石砚

  “孔庙(文庙),在县治东南。元大德间,达鲁花赤李英创建,后毁于兵。明洪武五年,知县马良沿旧址重建。正统、万历间相继增修,规制大备。……丹墀之旁(明植松柏六株,存。)……泮池(明植银杏两株,存。)”……(《太和县志》卷五·学校治·庙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