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文本·小说·戏剧)(在人物描写中交代历史背景好处)(标题意蕴)茅盾《右第二章(节选)》、陈鲤庭《放下你的鞭子(节选)》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5-15 发布于山东

文本一:             

右第二章(节选) [注]   茅盾

到四点钟以后,枪声炮声都沉静下去了。李先生慢慢儿从地板上爬起来,摸着一张椅子就坐了。

过一会儿,他皱着眉头说:

“真糟糕!不逃呢,不放心逃呢,多花钱。我总以为打不起来的,谁知道——

李夫人看见丈夫发愁,勉强做出点笑容来,说:“好半天没有响声了,看来不会闹出大乱子。你去睡罢。明天你还得上公司里办事。”李先生望着他的夫人,也勉强笑了一笑。他觉得夫人的话很对。日本兵是蛮凶的,他们在沈阳北大营并没遇着抵抗,据说也是机关枪大炮乱轰了一阵。说不定刚才那枪炮声就是北大营的老文章,那么,明天大概还是一切照旧,不会出大乱子。公司里仍得办事,他仍旧得去,不去就白白丢了二元五角的大洋,何苦!

“那么,我去躺一会儿再说。”

李先生征得了夫人的同意,就拍拍大腿走上楼去。

李先生走到楼梯顶,忽然又不放心了。从他现在站着的地方再上去一个矮小的梯子,就是晒台;他忽然想到晒台上去眺望一下,到底外面是闹到怎样一个地步。刚开了晒台门,就听得砰、砰两声。李先生的身子立刻缩回。他从门缝里张望满天的冻云,中间夹着几点寒星,有风直冲那门缝吹来,冷得很。邻家的晒台上似乎也有人在那里望。李先生胆壮一些了。把头上的罗宋绒帽拉下来,然后侧着身体,贴着墙,慢慢地把身子移到晒台上,赶快蹲下了身体,尖起耳朵听。

只远远地传来了呼号的声音,但也许是风。天空也没有什么红光或黑烟。正像一个平常的腊月尽头的半夜三更。李先生慢慢地把身体挺直了,走到那晒台的水泥栏杆旁,想看得仔细点儿。

“李先生,也来看看么?刚才打这只角里望过去,看得见一道一道的红光想来就是东洋人开炮呢!”

猛不防有人招呼,李先生愕然转脸对声音来的地方注视;直到听完了那人的话,李先生这才认出那说话的就是住在隔邻亭子间里的阿祥,是公司里铅印部的一个工人,和李先生算是“同事”。

“哦——你看了半天么?”

李先生随口说,一面却皱紧了眉毛,瞪大了眼睛,向四下里张望,看还有没有红光之类。虽然和阿祥同在一个公司而且又是邻舍,但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同,一个是编辑先生,一个是厂里的做手,他们两个平日很少来往。然而阿祥却例外,很高兴地又说道:

“东洋兵打败了!”

李先生浑身一震。什么?倒是东洋兵打败了么?有点难以相信!

他转脸对着阿祥看。他看见阿祥露出一排很大的白牙齿,捏起拳头做了一个手势。

“你怎么会知道?

“里门口站岗的警察这么说。我还看见——

“你去看了么?你看见什么?”

“我看见许多许多十九路军朝北走。听说是到天通庵车站帮助那边的兵把守。日本兵也打宝山路口,也打败了,都逃到福生路,躲在那里。”

“哦?——”

他定一定神,不由得叹一口气说:“这事就闹大了!东洋人一定不肯罢手——

“那就打!”

阿祥这话刚出口,突然碎砰的两响破空飞来,接着又是砰砰砰几响,像是回礼。李先生惊得呆了,身子蹲了下去,腿直发抖。他听得阿祥自个儿喝道:

“哈!又开火了!死不完的东洋人!打,打!”

然而那几响过了以后,便又是沉寂,李先生觉得那沉寂也就像一块大铁板,压得他心痛。他蹲着挪一挪他的腿,心里想,还是赶快下去和老婆商量明天怎样逃难罢。而就在这时候,一片达达达的机关枪声从北面来,而这晒台却偏偏又是朝北的。李先生急出一身冷汗,蹲在地上,不敢动,又觉得不动也是等死。达达达达达!东!东!李先生突然抱着头直跳起来,但随即像一块木头似的倒了下去,连爬带滚,到了晒台门边,又从那小扶梯上滚了下去。

“怎么的,伤在哪里?伤在哪里?”

“没有!”

李先生颤着声音回答,心里头臭虫似的钉着那个问题;明天怎么逃得出去?

(有删改)

[注]南宋朱熹《中庸章句》中以“右第X章”总括对《中庸》某一章的诠释,本文标题仿自于此。

文本二:

放下你的鞭子(节) [注]   陈鲤庭

青工 那么你们是什么地方人?你们是从关外逃来的吗?

香姐 是的,我们的家就在沈阳,先生,你们不记得“九·一八”吗? (回忆) 日本兵开到沈阳,那儿十几万的中国兵说是受了什么不准抵抗的命令,都撤退了,于是就留着我们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在那儿受苦。

青工 (气愤地)他妈的! (转过气来)后来你们怎么样呢?

香姐 后来我们每家还捐了三块钱,他们说送点钱给东洋人,他们就不会来糟蹋我们了。其实你就把全部家产交给他们,还是要你的命。我们也想过,这样子活下去,有什么意思呢?我们也投了义勇军和这些小鬼子拼了吧,可是我们俩老的太老,小的太小,怎么中用呢?

汉子 (痛苦地)最可怜的是你的妈,她活着的没有过一天好日子,连死也死得那么可怜……

香姐 (哭泣着)爸爸,爸爸。

汉子 而且我现在还发了疯,打你骂你,想从你身上榨出咱们的饭来!天哪,怎么的,谁使我疯的呢?

青工 那你怨恨谁呢?

汉子 人家都说是我的命不好,我的命不好,也许是的

青工 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受苦,无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

汉子 先生的话固然不错,可是叫我们怎么办呢!

青工 怎么办呢?咱们就得伙儿去,向压迫我们、剥削我们的人算账去一一这才有我们的生路!

汉子香姐 (齐)可是叫我们拿什么去打倒他们呢?

青工 你要打倒他们,(拾起) 你应该用你这个武器。我们是有我们的武器的。就是空着两只手,拳头也是我们的武器呀!

汉子 这有什么用,人家有的是飞机大炮呀!

青工 只要大家齐心,团结起来,这力量比什么都大

观众 对呀!大家联合起来,一齐去打倒我们的仇人!

[注]《放下你的鞭子》1931年由剧作家陈庭执笔写成的抗战街头剧,剧名取自剧中青工阻止汉子鞭打香姐时所说的一句台词。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本一开头写“枪声炮声都沉静下去了”,既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为下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环境氛围。

B.文本一结尾写李先生从楼梯滚下,与《装在套子里的人》写别里科夫从楼梯滚下一样都饱含作者对人物的憎恶唾弃

C.文本二写青工、汉子街头偶遇,与《雷雨》写鲁大海、周朴园在周公馆冲突一样,都通过写生活场景折射出时代背景。

D.相比较而言,文本一的语言较文雅细腻,文本二的语言则较通俗直白,这与两位作者对文体和受众的不同定位有关。

7.关于文本一和文本二的标题及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文本一仿用朱熹《中庸章句》语为标题,隐含了作者致敬先儒、弘扬传统文化的用意。

B.文本一标题有“助读《中庸》第二章”之意,这一独特的表达能引起读者的好奇与关注。

C.文本二以剧中人物的台词为标题,既能强调人物的强烈情感,又可以借此提示有关剧情。

D文本二标题中的“”和“子”含义丰富,其中有鼓励民众拿起抗战武器的言外之意。

8.文本一与文本二都在人物描写中交代“九·一八”这一历史背景,这样处理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9.文本一中的李先生和文本二中的汉子对生活变故有相似的心态,但这种心态产生的思想根源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6分)





6.(3分)B

7.(3分)A

8.(6分)

①可以使历史背景的切入更自然,故事更真实;

②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内涵,使人物形象更具时代感;

③可以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物命运变化的历史原因,深刻理解主题。

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

(相似的心态)对不好的生活境遇都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对外来欺压都有畏惧逃避的心态(不同的思想根源)①李先生有狭隘自私的思想,他只想保全自己的小家庭,也难以割舍相对安稳的生活;②汉子有封建落后的思想,他把人生不幸归结为命不好,也找不到生活出路。

答对“相似的心态”给2分;答对“不同的思想根源”给4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右第二章(节选)[注]   茅盾

到四点钟以后,枪声炮声都沉静下去了。李先生慢慢儿从地板上爬起来,摸着一张椅子就坐了。 过一会儿,他皱着眉头说:

“真糟糕!不逃呢,不放心;逃呢,多花钱。我总以为打不起来的,谁知道—”

李夫人看见丈夫发愁,勉强做出点笑容来,说:“好半天没有响声了,看来不会闹出大乱子。你 去睡罢。明天你还得上公司里办事。”李先生望着他的夫人,也勉强笑了一笑。他觉得夫人的话很 对。日本兵是蛮凶的,他们在沈阳北大营并没遇着抵抗,据说也是机关枪大炮乱轰了一阵。说不定 刚才那枪炮声就是北大营的老文章,那么,明天大概还是一切照旧,不会出大乱子。公司里仍得办 事,他仍旧得去,不去就白白丢了二元五角的大洋,何苦!

“那么,我去躺一会儿再说。”

李先生征得了夫人的同意,就拍拍大腿走上楼去。

李先生走到楼梯顶,忽然又不放心了。从他现在站着的地方再上去一个矮小的梯子,就是晒台: 他忽然想到晒台上去眺望一下,到底外面是闹到怎样一个地步。刚开了晒台门,就听得砰、砰两声。 李先生的身子立刻缩回。他从门缝里张望:满天的冻云,中间央着几点寒星,有风直冲那门缝吹来, 冷得很。邻家的晒台上似乎也有人在那里膝望。李先生胆壮一些了。把头上的罗宋绒帽拉下来,然 后侧着身体,贴着墙,慢慢地把身子移到晒台上,赶快蹲下了身体,尖起耳朵听。

只远远地传来了呼号的声音,但也许是风。天空也没有什么红光或黑烟。正像一个平常的腊月 尽头的半夜三更。李先生慢慢地把身体挺直了,走到那晒台的水泥栏杆旁,想看得仔细点儿。

“李先生,也来看看么?刚才打这只角里望过去,看得见一道一道的红光;想来就是东洋人开炮呢!”

猛不防有人招呼,李先生愕然转脸对声音来的地方注视;直到听完了那人的话,李先生这才认 出那说话的就是住在隔邻亭子间里的阿祥,是公司里铅印部的一个工人,和李先生算是“同事”。

“哦——你看了半天么?”

李先生随口说,一面却皱紧了眉毛,瞪大了眼睛,向四下里张望,看还有没有红光之类。虽然 和阿祥同在一个公司而且又是邻舍,但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同,一个是编辑先生,一个是厂里的做手, 他们两个平日很少来往。然而阿祥却例外,很高兴地又说道:

“东洋兵打败了!”

李先生浑身一震。什么?倒是东洋兵打败了么?有点难以相信!

他转脸对着阿祥看。他看见阿祥露出一排很大的白牙齿,捏起拳头做了一个手势。 “你怎么会知道?”

“里门口站岗的警察这么说。我还看见——” “你去看了么?你看见什么?”

“我看见许多许多十九路军朝北走。听说是到天通庵车站帮助那边的兵把守。日本兵也打宝山 路口,也打败了,都逃到福生路,躲在那里。”

“哦?哎——”

他定一定神,不由得叹一口气说:“这事就闹大了!东洋人一定不肯罢手——” “那就打!”

阿祥这话刚出口,突然砰砰的两响破空飞来,接着又是砰砰砰几响,像是回礼。李先生惊得呆 了,身子蹲了下去,腿直发抖。他听得阿祥自个儿喝道:

“哈!又开火了!死不完的东洋人!打,打!”

然而那几响过了以后,便又是沉寂,李先生觉得那沉寂也就像一块大铁板,压得他心痛。他蹲 着挪一挪他的腿,心里想,还是赶快下去和老婆商量明天怎样逃难罢。而就在这时侯,一片达达达 的机关枪声从北面来,而这晒台却偏偏又是朝北的。李先生急出一身冷汗,蹲在地上,不敢动,又 觉得不动也是等死。达达达达达!东!东!李先生突然抱着头直跳起来,但随即像一块木头似的倒了下 去,连爬带滚,到了晒台门边,又从那小扶梯上滚了下去。

“怎么的,伤在哪里?伤在哪里?” “没有!”

李先生颤着声音回答,心里头臭虫似的钉着那个问题:明天怎么逃得出去?

(有删改)

[注]南宋朱熹《中庸章句》中以“右第X章”总括对《中庸》某一章的诠释,本文标题仿自于此。

文本二:

放下你的鞭子(节选)[注]   陈鲤庭

青工   鞭子放下来!(挺身欲来,为左右两人所阻) 汉子请你少管闲事。(怒)

青工   我偏要管!(一跃上台)快放下!

汉子   是我的姑娘,用不着谁来管。

青工   我们都是一样穷苦的人,用不着谁来欺侮谁。

汉子   在这个世界上,谁能养活她,谁就有权使用她,朋友,你年纪轻轻,还不懂得这个道理哩!

青工   这是你拿鞭子打人的道理吗?在这世界上不应该有这种人吃人的道理!

汉子   什么?“不应该”,“人吃人”,我可顾不到这许多。(又举起鞭子欲打) 

青工   放下你的鞭子!

……

青工   那么你们是什么地方人?你们是从关外逃来的吗?

香姐   是的,我们的家就在沈阳,先生,你们不记得“九·一八”吗?(回忆)日本兵开到沈阳, 那儿十几万的中国兵说是受了什么不准抵抗的命令,都撤退了,于是就留着我们成千上万的老百姓 在那儿受苦。

青工   (气愤地)他妈的!(转过气来)后来你们怎么样呢?

香姐   后来我们每家还捐了三块钱,他们说送点钱给东洋人,他们就不会来糟蹋我们了。其实你 就把全部家产交给他们,还是要你的命。我们也想过,这样子活下去,有什么意思呢?我们也投了义 勇军和这些小鬼子拼了吧,可是我们俩老的太老,小的太小,怎么中用呢?

汉子   (痛苦地)最可怜的是你的妈,她活着的没有过一天好日子,连死也死得那么可怜…… 

香姐   (哭泣着)爸爸,爸爸。

汉子   而且我现在还发了疯,打你骂你,想从你身上榨出咱们的饭来!天哪,怎么的,谁使我疯 的呢?

青工   那你怨恨谁呢?

汉子   人家都说是我的命不好,我的命不好,也许是的。

青工   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受苦,无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

汉子   先生的话固然不错,可是叫我们怎么办呢!

青工   怎么办呢?咱们就得一伙儿去,向压迫我们、剥削我们的人算账去——这才有我们的生路!

汉子   香姐   (齐)可是叫我们拿什么去打倒他们呢?

青工   你要打倒他们,(拾起鞭)你应该用你这个武器。我们是有我们的武器的。就是空着两只 手,拳头也是我们的武器呀!

汉子   这有什么用,人家有的是飞机大炮呀!

青工   只要大家齐心,团结起来,这力量比什么都大!

观众   对呀!大家联合起来,一齐去打倒我们的仇人!

[注]《放下你的鞭子》是1931年由剧作家陈鲤庭执笔写成的抗战街头剧,剧名取自剧中青工阻 止汉子鞭打香姐时所说的一句台词。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李先生怀着侥幸心理希望“明天大概还是一切照旧,不会出大乱子”,是盼望能继续挣 他的二元五角的大洋,安稳地生活。

B.“那就打!”“死不完的东洋人!打,打!”等语言,体现出文本一的阿祥跟文本二的青工一样 都属于热血青年,直面冲突,敢于斗争。

C.文本一末尾“李先生颤着声音回答,心里头臭虫似的钉着那个问题”一句,掩饰不住作者对李 先生怯懦自私行为的厌恶与鄙夷。

D.文本二作者对汉子的态度是既哀其不幸遭遇,又悯其蒙昧不争,因而借青工之口开导、激励他 奋起抗争,寻找出路。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标题仿用南宋朱熹《中庸章句》,隐含了作者致敬先儒、弘扬传统文化的用意;文本二 以剧中人物的台词为标题,借此提示有关剧情。

B.文本一与文本二都在人物描写中交代“九·一八”这一历史背景,可以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物 命运变化的历史原因,深刻理解主题。

C.文本一与文本二都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 物不同的心态与行为表现。

D.相比较而言,文本一的语言较文雅细腻,文本二的语言则较通俗直白,这与两位作者对文体和 受众的不同定位有关。

8.“放下你的鞭子”作为戏剧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9.阿尔贝·加缪提出:何谓反抗者?一个说“不”的人!请阐述文本一中的李先生和文本二中 的汉子是否是反抗者。(6分)




6.C【解析】文末重在表现小市民如李先生对战争的害怕,“厌恶与鄙夷”用语过重。

7.A【解析】“致敬先儒、弘扬传统文化的用意”拔得太高,过度解读。

8.①放下欺压亲人或同胞的武器(鞭子),寻找苦难的根源。②鼓励民众拿起抗战武器(“拾起鞭”), 勇敢地对准侵略者,鼓舞人民的抗日斗志。

【评分标准】第一点答出“欺压亲人或同胞”1分,答出“苦难”1分。第二点答出“鼓励民众拿起 抗战武器(“拾起鞭”)”或“勇敢地对准侵略者”1分,“鼓舞人民的抗日斗志”1分。写出“呼 吁侵略者放下武器”也可酌情给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共4分。

9.都不是反抗者。(1分)两人对不好的生活境遇都存在得过且过的心态,对外来欺压采取畏惧逃 避的方式,都不敢说“不”。(1分)李先生因狭隘自私,难以割舍相对安稳的生活,只想保全自 己的小家庭,不敢反抗侵略者;(2分)汉子因存在封建落后思想,把人生不幸归结命运不好,找 不到生活出路。(2分)

【评分标准】答对“不是反抗者”给1分,答对“畏惧逃避”或“对外来欺压不敢说不”给1分。 第二问4分,结合文本分别分析,答对一点给2分。意答对即可,共6分。如回答都是反抗者,不 得分。如只回答其一为不是反抗者,言之有理,原则上不超过2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