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想写作,又如何成为长久写作的人? | 此刻夜读

 对岸合欢树 2023-05-15 发布于河北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不能毫不犹豫地写一句话吗? 没有天赋也能出书吗? 作家究竟从哪里获得灵感呢? 对于决心写文章的人们至少都问过不止一次这样的问题。韩国畅销书作家郑汝佑反问:我们为什么想写作,如何成为长久写作的人呢?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坚持写下去的勇气》

[韩]郑汝佑/著,李桂花、李世源/译

猴面包树工作室·中央编译出版社

以清浅朴素的一本《坚持写下去的勇气》,郑汝佑穿梭于文学书、人文书、旅行书之间,与读者进行深入交流。面对读者们那些看似简单(其实我们都曾这样自我质疑发问)的问题,她慷慨地讲述了自己对写作的想法、经验、信念、诀窍等,并分享了精彩、有趣的执笔故事。换言之,在这本谈写作的书中,她并非意在讲授一门写作课程,而是希望以真切的态度,鼓励人们持续写作,彻底改变想写却写不出的心态。

文章图片4

初登文坛时,我对写作倍感头疼,对于将来是否能靠写作生存下去也满怀疑惑。那时,我的心中有着种种疑问和好奇,却无人可问。没想到现在,我在写作课上为学员解答的问题,与当年让我困惑的问题那么相似。传授写作技巧的“作家”培训机构很多,但涉及一位“写者”该有的态度和职业前景,以及如何克服写作过程中遭遇的痛苦的课程却很少见,而我一直在努力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在机缘巧合下,我收到了各种讲座邀请。我很乐意为想成为作家的学员们答疑解惑,同时也忍不住暗暗懊悔:“如果当初我也有勇气提出这样的问题该有多好……”

我知道,肯定有不少人像我一样害羞,想问个问题都没有勇气,只能在犹犹豫豫间将其咽到肚子里。当年我无法提问、无处可问,如今却成了替别人排忧解难的人。有时候想想,感觉这有点像命运的小玩笑,令人感慨。

写作课上,学生的提问有不少是相同的、重复的。由于当时时间紧张或出于其他原因,没能及时、系统、有条理地回复学员,对此我感到很遗憾。所以,我把那些没来得及回复的、没能详尽回复的问题都一一攒了起来,装进这本书中呈现给大家。这是迟开的花,也是对过去遗憾的弥补,算是给过去一个交代,了却一个心愿。

Q

写作能否救赎人生?

至少对我来说,写作是每日自我救赎的良药。当然,这并不是说写作是一步到位的灵丹妙药,但写作的日子和出于某些原因不能写作的日子简直有着天壤之。只要一天能正常写作,我就会感觉既踏实又充实,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犹如内心的海面上蔓延的颜料,等待着我将之拓印到纸张上。当若隐若现的思绪以黑色的字呈现在白色的纸张上时,那种喜悦不可言喻。

文章图片5

这是创作所带来的愉悦。从内心牵引出某种产物,这本身就是救赎的开始。我承认,电影、电视剧同样有着治愈效果。观看完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再去写作时,内心可能会有更大的变化。而将思绪诉诸笔端,我们便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内心的波动。

我们在看电影或追剧时,是被动的消耗性行为,而写作则是主动的创造性行为。在观影过程中,思绪要紧跟剧情的发展,不可能在观影的同时在脑海里呈现一个“我”的世界。而写作就不同了,哪怕是写一篇非常简短的文章,也能在脑海中呈现一个可见的世界,所以写作富有创造性。挖掘潜能,按下内心的灵感按键,驱动大脑和心灵主动去创作,这是非常积极的治愈行为。

Q

写作需要具备什么才能?

我认为,首先要对社会问题有敏锐的嗅觉和洞察力;然后要有将问题探究到底的执着与敬业精神;最后是用文字对问题与解决过程进行加工的表达能力。而最重要的是,写作要全程沉浸在创作的快乐和喜悦当中。虽说语言驾驭能力也很重要,但仅靠华丽的辞藻根本无法在写作道路上走得长久,必须要有挖掘写作深意的慧眼。为什么写?为谁而写?想要和什么群体形成共鸣?想让文字起到怎样的作用……要带着这些思考慢慢码字,每天坚持。这是我写作时的心态,也是我的生活常态。

我 把 写 作 所 需 的 能 力 概 括 为“3s”:story( 故 事 )、sensitivity(敏感)、stock(积累)。第一,故事性。一个单词、一张图、一抹香气,想象其可能蕴含的某种故事性因素。

第二,细腻敏感。要成为作家,需要有纤细敏感的神经。作家是如何捕捉这种情感的?事件是如何触动他的想法的?可以说,是敏感造就了新的故事。

第三,增加素材积累。故事不可能一朝一夕写成,所以平时要注重素材积累,直到素材库里的存货能满足日常所需。记忆力再好的人也难免会忘事,所以一定要勤勤恳恳地做笔记,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记忆宝库。我是按照场景和灵感对素材进行分类建档的,慢则10年,快则几个月,它们就会壮大成一本书。当前的积累权当是种一棵棵“故事树”,悉心栽种、守护,直到它们长成郁郁葱葱的“故事林”。

从小小的笔记到沉甸甸的书,不正是从一粒粒种子到一片树林的过程吗?

Q

如何克服对同行的嫉妒心理?

我时常告诫自己,要正确面对嫉妒心理。当然,我曾经因为嫉妒心备受折磨,但当我意识到这种情绪弊大于利时,情况就开始好转了。嫉妒不仅是对他人的仇恨和敌意,还会消磨我们内心原本的光芒。它就像猛烈的毒药一样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危险性。所以,当觉察到羡慕转变为微妙的嫉妒时,我们要果断拦截,让它停留在“敬佩”阶段,而不是变味成“嫉妒和仇恨”。

文章图片6

我心思细腻敏感,天生容易感动,小事情也会导致我情绪波动。这种性格在生活中有很多负面影响,但对于写作却是个优点。每当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开心的事情时,我更喜欢用文字来记录这些难过或开心,把它们发泄在纸上,而不是写在脸上,以免因为感性占上风而失态。所以,当我意识到某种情绪即将压倒我的理性时,我会立刻告诉自己稳住,不要表露,留着以后用文字发泄出来。当我在内心小声说服自己时,先前的激动也会瞬间消失,像猛兽被驯化了一样,很是神奇。

同时,我也很开心,因为这又为将来的写作积攒了一种情绪。嫉妒心也是一样的。若是实在无法克制,对某位同行感到嫉妒,不要流露出来。先把情绪藏在内心的角落里,等将来创作有需要时就能派上用场了。

“我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写得像他那样好。”不妨把这种绝望转变为积极的创作动力。捕捉每一个让你舒服或不舒服的情绪,把它们用到创作上。拿着烂牌常常练手,直到用它们打出漂亮的好牌来。

Q

平淡无奇的人,是不是注定成不了天才作家?

这个社会喜欢用结果来评判一个人,所以我们看到那些“天才作家”的作品时,常常会自叹不如。这种感觉我也经常会有,觉得这世上有天赋的作家实在太多了。但是,只因为自己天赋不如人家就要一味地沉浸在气馁、自卑的情绪当中吗?我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这样没有意义的抱怨中。对我来说,把精雕细琢、写一行令自己满意的文字的时间拿来嫉妒人家,好像不是很聪明。

不如把这个时间用来感慨、尊重、学习,去思考此人的文字是如何打磨出来的,此人平时是如何写作和不断充电的?努力去想象作者创作的意图和平时所做的功课,从中寻找启发和感悟。我很乐意把嫉妒心转换成创作动力,从中得到升华。

比如我喜欢裘帕·拉希莉,如果你了解她作品的诞生过程,肯定会心生敬畏。她出生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她在母语上已经占据了优势,但她并没有满足,又去学习意大利语,并用意大利语创作小说。她不断地鞭策自己,不断去开启新的大门,将眼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这种热情和勤奋正是我钦佩和想要学习的。对我来说,开拓新世界、获取新素材和灵感的方式是旅行。每当灵感枯竭时,我就会整理好行囊匆匆上路,犹如逃亡。飞机离地的一瞬间,我突然开心起来,灵感开始袅袅升腾,生命热烈又张扬。或许有一天,我也可以挑战用全新的语言进行创作,就像拉希莉一样。遇到优秀的作家时不该嫉妒和敌视,而要拿出勇气拼命追赶,我知道这才是我该做的。

Q

无话可说但又很想写点什么,这时怎么办?

我认为,这正是写作的最好时机。我们不可能对所有行为都给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包括写作冲动。我平时喜欢写文章,既不是为了发表,也不是为了给谁看,而且大部分文章可能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后不会再有第二个人去看。但是没关系,因为我写作并不是为了给谁看,而是为了表达。所以,即便没有图书这个媒介,我也会坚持写文章。在没有博客、照片墙这些社交平台时,我就很喜欢在笔记本、日记本、草稿纸上不停地写。

没有任何意图,只是为写而写,这个过程就足以让我开心。看似没什么特别的内容,但你会发现,只要在纸上勾勾写写,就能让心情平静许多,很是神奇。不去纠结写得好不好,要完完全全享受写作的过程。

文章图片7

始终想写,说明对写作有着不衰的热情,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不知不觉,这些随便写的东西会积累成册,帮我消解一个又一个心结。有些人经常会说:“没什么可说的,但就是想写。”其实在我看来,这种说辞是自欺的谎言。人肯定是有说话的欲望的,只是还没有清晰地捕捉到那些脉络而已。内心某个地方早已沸腾到几欲喷发,只不过暂时找不出合适的字词来描述。

将“令内心躁动但尚未表达出来的秘密”文字化,这样的写作才真正让人喜悦。

Q

想要以写作为生,需要哪些努力?

简言之,需要一种把“日常所思所想都向写作靠拢”的智慧。即使是零碎的时间,也要用于思考写作。如果打两份工,就尽量去做与写作相关的兼职。一直以来,我都是写作和其他工作并行,无论是为了谋生,还是出于理想和热爱,至少确保其中一个和写作挂钩。我以前做过学校老师,主要负责辅导考生的考前复习。由于一切围绕考试,和我想要的写作或文学培训距离甚远,我就放弃了这份工作,开始做与出版相关的事,比如策划、编辑、翻译。虽然工资比过去少了许多,但可以参与出版的具体业务,见证一本书诞生的过程,所以很是幸福。

痴迷于写作的人都会有意识地寻找能激发灵感的瞬间,对我来说,相比于高收入,能给我带来灵感的工作更为重要。当然,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后来从事与出版相关的工作,都不影响我成为“拼命三郎”,哪怕薪水可怜。如果那时不辞职,继续在学校工作,也许我就写不了文章也出不了书。恰恰是那时选择了从事与出版相关的工作,才成就了今天的我,这一点我十分肯定。

对三十多岁的我来说,“喜欢的写作”与“谋生的工作”两条轨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了,我能把日常生活与写作目标紧密相连,使其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Q

如何克服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压力的?

当在写作过程中感到心累、压力大时,我喜欢听那些酣畅淋漓的白噪音,比如暴雨声。在网页搜索“heavy rain”(暴雨)能查到许多音乐,很适合脑子混乱的时候去听,它们能让人抛掉一切烦恼。听着雨声看书或写文章,心情会变得轻松愉悦。我平时就是靠这个方法缓解压力的,很有效。除此之外,我还喜欢演奏曲子来消除文字带来的煎熬和折磨,比如弹从小伴随我成长的钢琴,拉大提琴。暂时脱离写作氛围,卸下压力、清空大脑后,就会有重返案头的勇气。有时候,我也喜欢随手翻开一本书大声朗读,驱逐内心莫名的担忧和焦虑,让自己完全沉浸于书本世界,宁静又惬意。

新媒体编辑:张滢莹

配图:书内配图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每天准时与我们遇见的小提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