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丧亲辅导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3-05-15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杨雨欣

个案信息



姓名:罗大爷(化名)

年龄:高龄老人

家庭状况: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在外打工,大儿子在家务农,有时在附近打临工,老伴已去世。

主要问题:心理上受到老伴去世的影响和日常生活照料需要。

服务过程



第一阶段(接案):接触与建立关系

① 社工联系罗大爷

跟村上核实完罗大爷的情况后,社工亲自到罗大爷家中拜访,先做了自我介绍身份,并说明来访目的。

②确认罗大爷情况

询问罗大爷家庭状况,得知大爷小儿子在外打工,大儿子在家务农,有时在附近打临工,大儿子是老人的监护人。大儿子一家人在罗大爷的房子旁单独建了房子,夫妻二人在家务农,有时在附近打临工。

罗大爷每月各种补贴大概100元左右,自己养了蜜蜂,每年卖蜂蜜赚钱补贴家用,老伴去世后感觉独自生活很孤独。

③聆听罗大爷倾诉

社工积极聆听其倾诉,让罗大爷感到被理解和支持,对社工和志愿者感觉很亲切。

第二阶段(预估、计划):评估和制定计划

① 心理支持和陪伴:老人失去了配偶,感觉孤独,社工跟罗大爷聊天,关心他的情绪,为他提供心理支持,并建立友好的关系,缓解他的孤独感。

②社区资源链接:可以帮助罗大爷联系社区资源,包括娱乐、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以及获取相关补贴和福利,提高生活质量。

③重点关注弱势群体:通过与罗大爷交谈了解他的家庭状况,特别是对于他收入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加以关注。

④家务协调:可以帮助罗大爷与大儿子沟通和协调家务事,避免因家务不当引起家庭纠纷和冲突,同时也能帮助大儿子更好地了解和关心老人的需求。

⑤信息咨询和指导:可以向罗大爷提供有关养蜂和赚钱等方面的信息和建议,以便他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计和家庭经济。

第三阶段(介入):实施和跟进服务

①情绪疏导:了解到罗大爷的情况后,首先进行了情绪疏导。与罗大爷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和理解他的感受和需要。

罗大爷说“照顾了老伴这么几十年,去世当天上街去给老伴买药,走时老伴还回应了他,结果回来就不省人事了,就这么一句话不留的走了,想不通,呕不过!”边说变流泪,甚至还跟社工说“感觉自己独自活着也没啥意思了!”通过与罗大爷交流,发现罗大爷对他的妻子非常思念,他感到很孤独,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因此,采用了危机干预、丧亲辅导、悲伤疏导技术,帮助罗大爷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增强他的自我价值感为老人输入希望。

②心理慰藉:为了让罗大爷感到温暖和关爱,社工及志愿者经常前往罗大爷家中探访。与罗大爷谈心、聊天,让他感到有人关心自己。经过多次入户陪伴、情绪疏导,罗大爷现在的生活状态和情绪都得到了缓解和改善。

最近一次入户离开时老人感概着:“现在党和政府真好,你们这些年轻人还能这样来陪我这个老头子,比我自己养的人还用心,你们放心我现在很好,下次来的时候可以再帮我剪一下头发了。”

③生活帮扶:为了解决罗大爷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社工人员协助罗大爷解决各种事务,包括购买生活用品、清洁卫生、上门理发、血压检测、链接社会资源售卖蜂蜜等。

组织志愿者开展家庭照料服务,帮助罗大爷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等。这些帮助减少了罗大爷的生活孤独感,让他感到被关心、关注。

工作评估



这一次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主要包括情绪疏导、心理慰藉和生活帮扶三个方面。通过与罗大爷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和理解他的感受和需要,社工人员采用了悲伤疏导技术,帮助他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并增强他的自我价值感和情感疏导。

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社工上门服务的次数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的情感需求,也不能代替老人的亲人进行情感慰藉,因此还需要与其家属沟通,让家人更多参与老人的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

后续建议和指导



①建立定期联系机制: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定期联系留守老人,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和需求,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支持。

②加强社区服务:建立社区长护险和长者日托中心等服务,让留守老人有一个可以去的地方,安排志愿者提供陪伴、互动、娱乐、心理及生活上的支持,也可以为家庭提供短暂的照料时间,减轻家庭压力。

③鼓励家人回家看望:政策层面鼓励企业加强员工的“带薪休假”制度,让家人能够更方便地回家看望留守老人,给予一定的激励,如税收优惠等。

④提供技能培训:对于那些无法长期照看留守老人的家庭成员,提供一些技能培训,例如基础的照顾技能、心理支持和问题解决等,以提高他们的照顾能力。

⑤加强村社志愿者服务:村社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留守老人提供日常照顾、关注和陪伴,例如购物、下厨、上门理发、陪聊等,减轻家庭负担,让家庭成员更加愿意参与照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