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虾养殖,肝肠孢虫是一大危害!

 天然植提 2023-05-15 发布于山东

肝肠孢虫一直是对虾养殖困扰养殖户的一大难题,如何处理,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

肝肠孢虫对虾的危害

肝肠孢虫是由原生动物引起的,是对虾养殖中较严重的疾病之一。肝肠孢虫会在对虾的消化器官细胞内繁殖,吸收营养,影响肝胰腺和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患肝肠孢虫的对虾生长会受阻,对饲料的利用率也低,成品虾的价格低,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肝肠孢虫会让对虾的免疫力下降,使对虾机体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入侵,造成交叉感染。水质变化和天气异常都有可能会让对虾出现应激,导致死亡。

肝肠孢虫的流行特点

拥有很强“耐受性”的EHP孢子,对水温、季节的变化没有明显的敏感性,会在幼苗期和成虾阶段出现,具有以下传播和发病特征:

1、传播方式

肝肠孢虫感染对虾可以水平传播,即健康的对虾摄食被肝肠孢虫寄生的病虾、饵料(如桡足类、轮虫、卤虫等)或者环境中孢子体感染。除了水平传播,它也可以垂直传播,通过亲虾传递给后代。

肝肠孢虫会在寄生虾的体内繁殖,并通过虾的粪便排出到水中,形成孢子体。这些孢子体会散布在水环境中,或者附着在藻类、碎屑、饵料表面和底泥等环境中。这些孢子在养殖环境中很容易积累和传播。

2、影响因素

感染虾肝肠孢虫的虾池在多个方面会表现出不同于正常虾的特征。首先,虾的养殖密度越低,感染EHP的概率就越低。其次,在高盐度环境下养殖,虾感染EHP的概率会增加。此外,池塘中的有机物数量和患病的风险成正比,因为这些物质可能与微孢子虫的寄主生活环境有关。此外,孢子的数量与养殖天数成正比,也就是说养殖时间越长,孢子越多。通常在养殖后40天左右会出现爆发高峰期,虽然在近年来,放苗一个星期后就出现爆发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