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芯片赛道超车再受挫,为美国再续阳光的,是24岁的华裔科学家

 柠檬猪nyzbh9re 2023-05-15 发布于广东

我们在芯片赛道弯道超车的梦想再次破碎了!这次,是24岁的科学家朱佳迪带头改变了竞争的赛道。

在美出生的华裔朱佳迪,年仅24岁,还是一位在读研究生,他带领麻省理工大学团队,研发成功了二硫化钼的“原子级薄晶体管”。改写了芯片的历史。正如里根说的,当我们步入暮年,但年轻人在这片土地看到的是希望的阳光!

朱佳迪的横空出现,正如当初的马斯克,他们正在书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令人鼓舞的是,他跟我们的外貌一样,黄皮肤、黑眼睛。可惜的是,他是为美国升起的希望阳光。

由朱佳迪引领的美国芯片业,以一个技术突破震惊了世界。当国内还在发愁现有的芯片技术能不能学会时,美国在此领域,又找到了新的革命性突破,改换了新的赛道,我们拉下的,可就不是一点点了。

这项技术能够在芯片上使用一个原子来储存信息,利用原子尺度的波动和量子力学特性,让电子有新的运动方式。借助该技术,未来的计算机体积可以缩小到原来的千分之一,功耗减少到原先的千分之一。

我们有多少项顶尖技术被美国卡着脖子?有心人士做过统计,超过一半有中国血统的人在参与其中的研究。为什么同样的黄种人,在那片土地上就行,在我们这里,即使每年花费1800亿元投入,也不行?

震惊之余,我们来思考三个问题:

1、中国芯片研发,何时能赶超美国?如果不能超越,就意味着在高端技术、设备以及尖端军事领域,永远被美国打压。

2、为什么尖端人才都去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国内为什么留不住尖端人才?我们到底缺少了什么?这些能用“爱国”与“不爱国”去定调吗?

3、技术的创新创造离不开环境,它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今天的国内研发环境到底适应不适应创新创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阻力到底在哪里?怎样去改变这样的环境?

多家大学专家团队花100多天的时间,研究出了五一放五天假项目,把钱花在这样的研究上值不值得?

一些忙着检查、罚款的研究机构,能不能把重点放在盘查创新创造环境的制度建设上,查一查究竟是什么制约了创新创造的环境?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今天这种状况?

查出根源就应该铲除毒瘤,撤职重判,严惩不贷,绝不能够再遮遮掩掩了。

慢一步,落后5-10年;停一步,落后20-30年;走错道5年,那可就被甩开50年了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