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人对生命的哲思:范宽《溪山行旅图》赏析(蒋勋讲解)

 嘟嘟7284 2023-05-15 发布于北京

正文共计5972字,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图片

一直想做一期范宽《溪山行旅图》的内容。

但我沮丧地发现,无论如何查阅资料、组织语言,都始终做不出蒋勋老师在殷瑗小聚的《中国美术史》栏目中所讲述的那般浪漫而动人。

所以我决定把那一期的视频内容整理为文字稿,发上来供大家一同欣赏。

有趣的是,阅读文字一遍所需的时间,竟然和看一遍视频的时间是差不多的。那么这里就把视频一并放在下方,供有心的朋友们自行选择。

希望宋画中蕴含的哲学,可以为您带来一些精神的慰藉。


【以下内容为蒋勋老师在节目中的讲解整理】

我想我们谈了一段时间,关于中国美术里的唐代一直到五代。

那接下来我们要谈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就是宋代,特别是北宋。
那我想我常常跟朋友讲说,大概中国美术分歧上面最重要的一个分歧就是唐跟宋。
因为我们面对一张宋代的画,跟面对一张唐代的画,有两个标准你会看到完全不一样,你面对宋朝的画你会发现是山水,可是面对唐朝的绘画都是人物。
唐朝人觉得人的存在很重要,他们总是去画人。人的繁华、人的美丽、人的英雄。
宋朝就发现,人怎么伟大都超越不了自然,所以他就画山水。
这是第一个判断的标准。
图片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第二个判断的标准就是,你面对唐朝的画作,你觉得一片的色彩——金色、红色、绿色,非常地华丽。
一到宋朝的画前面,你忽然发现完全是水墨。他就把颜色全部拿掉了。好像是从了一个大的繁华,忽然过渡到一种平淡。
所以我想这里面一定可以看得到宋代在整个中国美术,或者说在东方美术里,它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形容他是人成熟了,因为成熟所以他有一种内敛,有一种含蓄。
它不像唐朝那么骚动,好像一直要表现出他的伟大。宋朝开始把很多的精神内敛起来。
所以我们今天在面对,比如像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的时候,你在一张这么巨大的画作,差不多200多公分高的一个画作里,你就看到一个大山在你的面前。
而且这个大山,你会觉得好像就是一个宇宙的一种庄严。那我说宇宙的庄严是,唐朝人总觉得人在主宰整个的宇宙。
如果人主宰宇宙,我们人的生命这么短这么快速就过去。你会觉得他其实不能构成一个真正的永恒的庄严性。
那么宋朝人发现说“万物静观皆自得

图片

溪山行旅图 局部

就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东西存在。这些山,这些水,这些树木,这些鸟的叫声,这些花的开放。
他会觉得所有的万物只要你静下来了,你用静的方法去观看他们,万物静观。你都可以得到生命里面最美好的东西,叫做万物静观皆自得
所以我想由唐入宋其实是等于由动入静,唐朝人总是骑在马上奔驰啊,所以你总觉得他有一种很快的速度的那个感觉。
那么到宋朝的他开始静坐下来,看着他面前那一座大山,然后不断的用跟这座大山对话,凝视来修行他自己。
所以我在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我觉得我最感动的是说,这个200多公分的一个高度的画面上啊,你会发现有一个大山是在正中央的。
这个大山如果我们面对它时,我们看到左边有一条垂直线,右边也有一条垂直线,那么如果把这两条平行的垂直线拉下来,上面是水平线,下面也有一个留白的水平。

图片

中峰鼎立
那么我们框出来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就是很多人形容北宋的话的一个特征,叫做“中峰鼎立。就是中间有一个山峰像一个鼎一样站立在那里。
我们知道鼎是最不容易动摇的一个东西,就是他有一种永恒的伟大在那边。那么也有人形容叫做巨碑,巨大的石碑。
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个画面上,有一个像巨大的石碑的东西,石碑通常是拿来做纪念性的东西,所以我们叫纪念碑。

所以用这个方法来看范宽的画的时候,就会觉得范宽他当时是在陕西。
陕西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就是华山,那我自己为了这个画,我还特别跑到陕西去爬这个华山。
华山跟很多山很不一样,就是你在山下。你就吓一跳说,哇!他这么高这么大,我要爬多久才能够征服他?
它就是在面前的。所以我就感觉到范宽在画华山的时候,的确是用这样的方法在画。

图片

画面上方董其昌题跋
那这张画的上面有一个明朝的大书法家也是大画家叫董其昌。
董其昌他在明朝时候看过这张画,他就用他的很漂亮的书法写了几个字。就是“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
我们知道范中立,其实不是范宽的名字,是范宽的外号。因为大家觉得他画画山的时候,老是在中间站立在那个地方,所以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范中立。
其实连范宽都不是他的名字,也是他的外号。因为这个人据说个性特别的宽容,就是对人的一些错误他也特别原谅。对人的各种奇奇怪怪的个性,他都能够包容。
所以别人觉得,这个人是很大度很大气的。给他取一个名叫范宽。
那么又看到他很正直。他的画面有一个大山,就给他取一个名字,叫范中立。
所以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宋朝人一直相信画如其人,这个人如果平常是畏畏缩缩的,你会觉得他的画没有办法大气起来。
那因为这个人平常就是一个正直不阿的,然后他从来不做一些小动作,都是很正直的人。所以他的话里面就有一种庄严,有一种永恒。
图片
画面右下角的行旅队伍
可是我们知道这张画叫做溪山行旅。
那如果我们知道溪是讲水,山是讲这一座大山,那么行旅是讲过客。
因此我们慢慢把镜头推进时,我们会发现这一张大画刚才我们看不到的部分。
前面是有一条路的,这条路在我们面对他的右边出现了人,出现了一些驴子,他们要走过去,这个叫做行旅
我们注意他没有用旅行。
行旅的意思就是说,他觉得人活在一个巨大的宇宙当中,活在一个巨大的山水里,其实我们都是过客。
我们没有诞生以前,这个山跟水就在这里。那有一天我们会离开这个世界,那么那个山跟水还在那里。
所以我想,这是宋朝人一个了不起的领悟。
就是他觉得唐朝人很自大,唐朝人总是觉得人定胜天。可宋朝人觉得我们不可能胜天。我们只是在伟大的宇宙里面一个蛮渺小的存在。

比如说台北市有一个淡水河,有一个大屯山,那我们知道上亿年来淡水河、大屯山就在那里。
那我们来了,我们看到大屯山,看到淡水河,我们走了以后他还在那里。
所以溪山行旅的意思是说,我们领悟到我们在大自然里面是一个过客。包括人、建筑物。比如说我们慢慢看到这个画里面有建筑物,这些房子是人盖出来的建筑。
我们常常觉得建筑,我们盖一个101大楼是很伟大的。
可从宇宙的角度来讲,你再大的大楼你都不够伟大。一座喜马拉山可是几千公尺高的。
所以因此其实是相对来讲,他会认为人在宇宙当中只是找到一个自己暂时居住的角落。
所以我们觉得宋画里面的建筑物非常有趣。就他常常在那个掩盖的树林当中露出一点点的房子一角。

图片

画面中部右侧的建筑
那我想很多的观众可能会发现说,刚才我们看整张大画的时候,你根本没有办法发现房子在哪里。
可是现在我们慢慢局部局部看进去以后,你才发现真的有有建筑物。
那么建筑物就代表人存在的空间。
所以因此,我觉得宋画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大的提醒。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不断看到我们的城市或者我们盖出来的建筑。
宋画会告诉你说:你不管怎么样去夸张人的伟大,我们在地球上我们所占据的位置。空间其实还是很小很局部的。
就是有点像宋朝的苏东坡在《赤壁赋》里面讲说“渺沧海之一粟”。他认为他的生命只是一个巨大的海洋当中一粒小米。
“渺沧海之一粟”,我觉得这里面有一种谦卑,这个谦卑我们不容易找到。
可是我们把宋代的这个溪山行旅图建筑放大以后,我们会发现建筑物的结构上面的鸱吻、旁边的一些建筑的雕刻,甚至我们看到木结构房子的斗拱、柱子、柱子里面的人的这个活动,画到非常精细的地步。
所以这是很惊人的。

就是如果我们今天用高科技的方法,把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一直放大、一直放大,你会发现并不只是那一座大山。
那个大山只是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印象。
可他告诉你在伟大庄严的宇宙当中,有好多生命在活动,可这些生命都是渺小的短暂的生命而已。

图片

苏东坡自书《赤壁赋》
所以我想宋画,其实我一直觉得应该从一个比较哲学的角度去看他。
我觉得他不是美术。
因为美术说,画一个东西画的很漂亮叫美术。
我觉得宋画其实是一个哲学,他告诉你生命怎么去走过一条路。
有点像在哲学的意义上说。这里面大山里面有一条路。

什么叫做路,因为大家都在走,慢慢就走出一条路来了。那么这条路本来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个短暂存在。
我们知道如果有一条路我们30年不走,它又变成都是荒烟漫草。
那么因此它是人人走过的一个痕迹。
图片
行旅队伍放大
所以我们在这里就看到,有一个人背着行李,他在赶路。
那前面有4批驴子,这个驴子身上也都驮着一些货物。
我们也隐隐约约看到,前面还有一个人带头在带领这一批驴子在往前走。
那这都是我们刚才在这个大画里面,我们没有发现的,可是现在我们发现了。因为我们知道这几乎是,当画素(像素)一直放大以后,你最后才会看到。
所以如果有机会,你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看到这张画,你用肉眼,有时候你找半天找不到人在哪里。
可是的的确确,我发现今天是因为高科技才帮助我们真正可以去认识宋画。因为宋画觉得宇宙是你慢慢去发现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比如说前面有一个人在带路,他的手上拿了一个赶驴子的一个鞭子、一个竹棍。
然后你甚至也可以看到这个人头上戴了一个帽子,然后他有络腮胡。那么其实是一个工人,一个比较劳动阶级的一个人。
那么他们在赶路,然后他有一点不放心。就回头去看后面的驴子跟人,有没有跟上来。
那我一再强调这叫做行旅,行旅的意义。我们很难理解说我们到人间来走一遭。
其实我们是一个过客,一个行旅的意义。就是我们应该把这这一次来人间的这个路走好。那因为我们前面有人走过,我们后面也有人会继续走。
那走在这条路上,或早或晚,或快或慢,其实大家都在修行途中。

图片

画中的水流
那么因此我觉得,我在看范宽溪山行旅图时候,我觉得他把佛学,把儒家的哲学,老庄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叫做理学,形成了一个理学。
甚至有些人,我相信你到台北故宫博物院,你都不能发现的。就是从山的后面忽然转出了一个有点像一个出家人,带着一个斗笠,身上挑了一个扁担,从山里面转出来。
那么这个人在放宽的溪山行旅图。
我跟很多朋友说里面有一个这样的人,我大概10个朋友去故宫博物院看,有9个都看不到,都找不到他。
那可是我就觉得很有趣。
宋朝的画家画一个画里面藏了一个人,他并不见得一定要告诉你说这里有一个人。他觉得你可以慢慢发现。
那我自己也发现。
我二十几岁在故宫上课时候,我也没有发现有这个人。后来才发现。可能也是因为你自己安静到一个程度,你才发现有人在那边走。

图片

所以有时候我就会提醒我自己说,这个宇宙里面有没有美好的东西?
有时候你心情烦躁愤怒的时候,觉得失去了信仰的时候,你觉得这世界上什么都是丑陋的。
可是如果你安静坐下来以后,你慢慢发现,花在开鸟在叫,每一天的日出都那么漂亮,每一个在水波上的光都这么美。
我觉得那个是宋画对我的一个提醒。是说美不美,是因为你心灵上有没有找到他的能力。
其实那些东西都存在,本来就存在。可是因为你心乱了所以你看不到了。所以我觉得这是送画去寻找他的内在精神。

最有趣的东西,而且最好玩的是,我们发现,在这样的一个我们放大到这样状况的画面里,大家发现画家把他的名字藏在这里,范宽两个字。
我想现在很多的朋友在这个画面里,可能都不容易发现。上面有一个草头的范,底下有宽大的宽。有两个字藏在这里。

图片


而这个字我们知道范宽大概是1000年前后画这张画的。然后一直到1960年代,就是教我的老师,李霖灿先生发现的这两个字,范宽。
就是一个画家把他的名字藏在画里面,一千年以后才被发现。那么他根本不在乎我是不是画了一件名作,可是他要让历史知道,我认真的做了一件事情。
因为你认真的做了一件事,1000年后还还是有人发现的。

所以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刚好在故宫博物院上课。所以李林灿老师很得意,每次就告诉我们说他发现了这两个名字。
因为这个发现在学术上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可以说他几乎是现在全世界公认唯一的范宽。
那么当然我们知道世界各大博物馆,很多说范宽的什么什么名作。
其实到目前为止大家认为典型的范宽,没有人怀疑的范宽只有这一件,这一件作品。
那么另外我们当我们看完画面里面藏着这么小的,密密麻麻的像蚂蚁一样的范宽两个字的时候。
我们再回头来看到这个伟大的山,一个山的山头。刚才提到说他像一块巨碑一样,像一块石碑一样记录宇宙的这个庄严。
所以范宽会觉得,如果你认知到世界上有很多很卑微的,很渺小存在的生命,并不影响你看到伟大跟庄严。

图片

后来我自己写一首诗,我常常会提到说,可能你能够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低的,比较渺小的位置,你才会看到伟大。
通常有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人,他常常觉得自己太伟大了,所以他看不到比他伟大的人,那其实是一个遗憾。
可是有时候我觉得宋画常常提醒我说,有一种存在的快乐,是说你自己扮演了一个很渺小的角色。
所以你常常看身边的人觉得这些人都好伟大。因为把他们把面也下的这么好。
我有个朋友,每天都很认真的4点钟就起来去骑自行车,或者晨泳。我都觉得他们好伟大。
可是我想,那个是因为你意识到你的生命本身很渺小,所以你会觉得你尊重这些人。
那么我觉得他有点像范宽,在他的画面里立起来的这个大的山头。
这个伟大的山头,是因为他用刚才的他自己名字的那个scale,那个比例去对比出来,觉得这个山是一个伟大的庄严的东西。
所以我一直觉得,讲北宋的精神、北宋开国的精神,我觉得最值得提的是这件作品。

图片

画面中的瀑布
那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局部,比如说他描写了两个山,里面有个很深凹的山谷。山谷里面,他用留白的方法画了一条的细线,是一条瀑布。
那这条瀑布,跟我们平常看到画家画的瀑布非常不一样。
他是因为这条山谷里面有一个很远很远,凹进去的很暗的地方。
可是因为里面有一道水所以反光,所以留留下了一道白,就是一线瀑布,一线天的这个瀑布的白。
那我会觉得,这是画家很精彩的一个部分。因为他把视觉的东西好像转成了听觉。
因为我每次看这张画时候,我觉得里面有一种瀑布的水声。因为它就是留白的一道细线。
所以因此在画面里,我们看到瀑布的那条细细线,跟我们面对他左边的这一条线,就变成两个垂直的线条。
因为这两个垂直线条,所以画面里面就有一个竖立起来的精神。就是陡峻的直立起来这个精神。
大家觉得范宽溪山行旅图变成北宋最伟大的开国的一个庄严精神的一个代表。
可是其实我们很矛盾,因为我们知道宋朝是一个很弱的时期。
他打仗的时候被辽也打败,被金也打败,被西夏也打败。
他打败仗,可是不影响他在人的精神上。他觉得你政治可以很弱、军事可以很弱,可是你要有一个生命的追求。
所以我们最后一个画面看到的是,
如果把这个放宽的溪山行旅图,一直用高画素(像素)去解构,我觉得最后它其实就是一种雨点的画法。
就一个一个的点,这每一个点就是一个树叶、一个青苔其实就是一个存在的生命的状态。
那我觉得我们的身体也是无数的细胞构成的,有一天这个细胞会还原到天地里面。那么可是今天,他暂时构成了一个庄严的宇宙。
那我觉得这是溪山行旅图里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哲学的一个开始。

图片

疑似是清人王翚仿范宽的《行旅图》, 155.3cmx74.4cm,大家可以与开头的范宽真迹对照一下^o^

点个在看,与所有关注成长的人共勉。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