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既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

 谋略那些事 2023-05-15 发布于江苏

每天为你用不一样的视角解读《资治通鉴》

关注后回复'通鉴',有解读的1~4部电子版送您

《资治通鉴》第五十一卷 汉纪四十三
东汉·汉安帝延光四年(乙丑,公元125年)

【原文简要】

原文译文太长,就不放了,简单说一说。
司隶校尉虞诩上任后,弹劾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两人被免官,接着又弹劾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
此举让百官很不爽,觉得这家伙简直如疯狗乱咬人。
三公也觉得不妥,上奏弹劾虞诩,说他违反常法。
虞诩上书辩解说道,现在风气都是得过且过混日子,我查的案子都是贪赃枉法涉及诸多朝廷大员,三公怕被牵扯,于是先来诬陷我。
汉顺帝知道其中缘由,也没有治虞诩的罪。
之后,中常侍张防,利用权势贪赃谋利,虞诩多次上书弹劾却石沉大海。
虞诩气不过,自己投到廷尉监狱,想用如此办法来让汉顺帝重视并处理张防。
张防得知此事,立马在汉顺帝面前哭诉说自己被冤枉。
汉顺帝信了张防的话,随即治罪虞诩并对其严刑拷打,就连看守虞诩的狱吏都看不下去,劝说虞诩自杀不要受这份罪,但虞诩却咬牙忍住了。
另一边,孙程等人得知此事后,立马面见汉顺帝说明利害关系,并对张防开火。
但张防也是有党羽的,两方人争吵不下,汉顺帝也难以决断。
就在此时,宫门外,虞诩的儿子和门生一百多人,拦住了另一个中常侍高梵的车驾,向其请命,诉说虞诩的冤屈。
高梵觉得事有蹊跷,便上报汉顺帝。
汉顺帝终于下定决心,将张防流放,其党羽也被治罪处理。
事后,虞诩被释放,任命其为尚书仆射。

【解析】

简单的说了一下大概。
上面这事是汉顺帝继位之后其亲近之人内部的派系斗争,很有说头,咱们慢慢来说。
先来说说这个虞诩。
之前的文章提到过,此人极其有才干,属于那种逆风都能翻盘的人,脾气刚硬的很。
他在担任司隶校尉期间把太傅冯石、太尉刘熹给干下马。
这两人在官场上毫无风骨建树,以溜须拍马、揣摩善意著称。
汉安帝死后阎氏外戚掌权的期间,更是积极靠拢。
尤其是之前汉顺帝还是太子被废时,两人也出力颇多,两人当前的官职也都是在那个时候提拔的。
所以,这两人严格来说算是阎氏外戚的人,尤其还在太傅、太尉如此重要的位置上,更要把他们弄掉。
虞诩搞掉两人,与其说是他弹劾,倒不如说是虞诩顺了汉顺帝的意思。
另外,虞诩还对中常侍下手,程璜、陈秉、孟生、李闰。
这四人并不是帮助汉顺帝政变的19个核心宦官,而是汉安帝时代留下来的宦官。
借虞诩之手弄掉他们,既是肃清内廷,也是19侯在清理异己。
虞诩搞人不是不行,但如此大张旗鼓、大面积的搞,让别人受不了。
从这个角度看,虞诩此人刚硬无比是把好刀。
再来说一说张防。
同样,张防并不是帮助汉顺帝政变的19侯中人,对于19侯来说,属于后来者或者说不算自己人。
但就是这个后来者成为汉顺帝的亲信,不但颇有权势而且还接受贿赂托请。
这说明,张防是有两把刷子的,能获得汉顺帝的青睐。
再来说一说19侯。
在原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浮陽侯孙程、祝阿侯张贤相率乞见
从这一句来看,自从19人封侯之后,极有可能与汉顺帝之间开始有了距离。
在权力中,距离不会产生美,只会产生给别人见缝插针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被张防抓住了。
长此以往,19侯愈发疏远汉顺帝,张防越得势,到那个时候,看起来是19侯,但远离皇帝就啥也不是。
宦官这个群体,你说他到底好不好,这不好评论,但可以肯定一点的是,宦官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的权势地位并不来源于自身,而是来源于皇帝,只要皇帝在他就稳了。
皇帝就是19侯核心利益的体现。
再来看张防和19侯的关系。
皇帝或者说权力中心周边向来是稀缺的,你站位多了,别人就少,你想挤进来,自然要把别人挤出去。
更何况张防和19侯之间并不是那种一起扛过枪的交情。
甚至大概率的说,张防极有可能也是汉安帝时代下来的宦官,那么在此之前也极有可能和阎氏外戚有过勾结,对彼时失意的19侯来说或多或少存在矛盾。
因此19侯有除掉张防的潜在需求。
虞诩弹劾张防,纯属是虞诩此人嫉恶如仇的脾气逮着张防了。
其数次弹劾张防不见音讯足以说明,要么张防有权势能让把弹劾奏章拦截,要么就是汉顺帝想要保张防。
虞诩自投监狱,想让汉顺帝醒悟,但结果就是,张防利用接近优势,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反而把虞诩给治罪了。
其实在汉顺帝看来,虞诩是把好刀,张防是条好狗,手心手背虽然都是肉,但也有亲疏远近之分。
现在自己的刀向着自己的狗挥舞,简直岂有此理。
但就是如此,让19侯抓住了机会。
讲实话,此时19侯已经逐渐远离汉顺帝,说话开始不管用。
但19侯在这事上已经和张防撕破脸。
正所谓,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今天不把张防一步搞死,明天他就要搞死19侯,这种斗争到这个地步了已经没有媾和的空间。
接下来颇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就是材料中提到的。
于是诩子与门生百余人,举幡候中常侍高梵车,叩头流血,诉言枉状。梵入言之,防坐徙边,贾朗等六人或死或黜;
这里的有意思的地方有好几个。
虞诩的儿子和其门生一起百人去拦截中常侍高梵的车驾。
这么多人要一起行动,中间没有人组织说不过去。
这些人聚在一起没有跪宫门,也没有去求其他官员,唯独去求中常侍高梵,而且还知道他的车驾路线,这其中一定有人在出谋划策指点。
中常侍高梵听闻之后立马入宫禀告汉顺帝,最终治罪张防。
前面两个无非是有人通风报信中间出谋划策,而中常侍高梵的出场才是最值得品味的地方。
为什么是高梵?
当19侯与张防在汉顺帝这里僵持不下的时候,急需第三方来打破平衡,无非就是临门一脚的事情。
但选谁很有讲究,其一要与张防有矛盾,其二说话汉顺帝能听的进去,其三有胆魄敢做。
诸多条件筛选下来,可能就是这个高梵,不然怎么解释不是别人就是他呢?
而张防治罪虞诩以及其贪赃枉法的事情,相当于是送到高梵手上向张防开火的弹药。
高梵也知道自己被人当枪使了,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能把张防干掉,当一回枪又何妨?
更何况,为了拯救忠臣义士,除灭奸邪小人,这说去出也是给高梵长脸呀。

【解析】

上面这事,其实就是宦官内部的派系斗争,只不过借用虞诩之事来做文章而已。
讲到斗争,很多人的反应无非两种,一种息事宁人算了的心态,另一种则是撕破脸不死不休。
两种其实都不可取。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中充满了各种斗争。
所谓斗争,也不是狭义的如同街边泼妇争吵那种。
讨论方案,抒发意见也算斗争。
商业谈判,讨价还价也算斗争。
让你加班,找理由不去也还是斗争。
给领导汇报工作,争取资源依然是斗争。
所以,用毛主席的话来说,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
如何善于斗争,其实上面这段材料很经典。
其一,抢占高地。所谓高地可以是道德高地、大义高地、集体利益高地,总之你抢占了高地,对别人输出就有了势能加成,别人反对你那就是反对你身后这些你代表的。
其二,广泛团结。不管是大到国与国,还是小到人与人,斗争可以用巧劲,但更多是拼硬实力,拉拢越多人、越多资源在你这一边就是广泛团结,而这些人或资源不一定要真实存在,可以看起来想那么回事就行了。
其三,打到关键。斗争胜败的本质其实都是针对某个点的争夺,比如上面19侯与张防的斗争争夺的是汉顺帝,比如商业谈判、讨论方案争夺的是主动权,等等等等。
能不能和和气气的,没有争斗?
拜托,都是成年人了,你怎么还会如此天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