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遗忘”的中共创始人,毛主席曾称他是“顶头上司”,他是谁?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23-05-16 发布于北京

1949年的一个晚上,毛泽东坐在办公室里,正在阅读民主党派的名单。他仔细地看着每一个名字,思考着如何让不同政治派别的人合作共事。突然,他停下了手中的笔,若有所思。

毛泽东看到了一个名字,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

文章图片1

他曾经是毛泽东的“顶头上司”,是毛泽东成为革命家的重要启蒙人物之一。

然而,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他的贡献和成就被历史所淹没,鲜有人知晓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

他究竟是谁?又和毛泽东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文章图片2

“顶头上司”的缘分

1926年,作为中共创始人之一的张申府,一怒之下做出了退党的决定。

他开始专心学术。当他再次回到北大,看到北大图书馆时,回忆却接踵而至。

首先,他想起了一个叫毛泽东的青年学生。

毛泽东和张申府的相识可追溯到1918年。

文章图片3

当时,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工作,负责管理“日报阅览室”,也就是第二阅览室,有时还要做些杂务。

除此之外,毛泽东还负责誊写书目的工作,然后要交张申府过目核准。

有一次,毛泽东因为出了差错,招致张申府的责备。

后来,毛泽东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常常感慨地说:

“我负责的是第二阅览室,日报阅览室的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毛泽东、胡公滋、高义斋’,但是张申府却总是把我的名字叫错。他总是叫我'高公滋’,我感觉很不舒服。”

文章图片4

张申府则回忆说:“毛泽东经常一个人默默地整理着杂志,很认真负责,每天都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

1938 年,已经退党 13 年的张申府担任了救国会的领导,毛泽东特意给他寄去了一本刚出版的《论持久战》和一封信,表达自己对张申府的关心和支持。

张申府究竟何方神圣?他和中国共产党又有什么样的故事?这不得不从他的少年时期开始说起。

文章图片5

儒学少年的志向

1893年6月15日,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儒学世家里,张申府出生了。

他的父亲是一名知名的儒学家和书法家,对张申府的思想和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家人的教育下,张申府自幼就熟读诗书,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曾经与父亲讨论过儒家经典,谈及为什么要“仁爱天下”,张申府的父亲告诉他,“因为爱天下,所以才有天下”。

文章图片6

这样的教育让张申府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为他后来的共产主义信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张申府就开始了他的政治思考之路。

有一次,他和他的父亲在家中闲聊,父亲告诉他:“国家的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要想改变国家的命运,就需要改变人民的命运。”

文章图片7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张申府的心中。他开始关注社会问题,特别是农民和工人的状况。他感到他们的疾苦和无助,想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当时的社会风气很浓厚,大多数人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然而,张申府并没有选择这条路。

相反,他决定离开家乡,到上海接受现代教育和思想的熏陶。

文章图片8

1914年,张申府进入北京大学。

北大良好的学风,让他和身边不少的青年学子都非常进步。私下里,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社会问题和政治理论。

一天下课后,张申府与李大钊在校园里闲逛。李大钊告诉他:“老张,我最近在研究一种新思想——共产主义。”

文章图片9

张申府好奇地问道,“共产主义?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李大钊耐心地解释道,“共产主义主张消灭阶级,实现社会的平等和共同富裕。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国家。”

张申府听了李大钊的介绍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一起探讨这个新思想。

文章图片10

张申府感到,共产主义的理念极具前瞻性和革命性,如果能够实现,将会改变中国的命运。

几个月后,张申府通过同学郭晓峰结识了陈独秀。

陈独秀是一个思想开放、富有激情的人。他对共产主义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张申府、李大钊和陈独秀开始频繁地交流,他们一起讨论共产主义理念,探讨建立党组织的可能性。

文章图片11

1918年,正值中国民主思潮高涨之际,张申府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齐聚一堂,共同创办了《每周评论》杂志,张申府担任编辑一职。

一次,杂志社来了一位读者,他说:“张先生,您们杂志上的文章真是一针见血,让我茅塞顿开。可我还是有些不明白,这些进步思想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文章图片12

张申府笑着回答道:“这些思想是我们向前走的方向,是我们为国家和人民争取民主权利的理论基础。只有我们不断汲取新思想,才能在中国的变革中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随着杂志发行量的不断上升,张申府的影响也在悄然中扩散开来。

他借助这个平台,向国人介绍了西方进步思想,唤醒了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

文章图片13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张申府和同志们意识到,是时候建立工人阶级政党了。

次年,当共产国际的魏金斯基抵达北京后,第一时间找到了李大钊和张申府。

魏金斯基说道:“我来帮助你们建立一个真正的工人阶级政党。我们必须团结起来,让无产阶级获得他们应得的权利和尊严。”

文章图片14

迎接了魏金斯基后,众人围桌而坐,开起了会议。首先需要解决的议题,就是党名。

经过热烈讨论,对比各种备选方案,张申府深思熟虑地说道:“我认为我们应该将党组织的名称设定为'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也赞同:“'共产’这个词可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理念。”

最终,在他们一致认可的情况下,党组织名称就被确定为了“中国共产党”。

文章图片15

欧洲游学的经历

确定党名后,张申府在陈独秀的《新青年》上发表了很多革命宣传文章,力求扩大共产主义在国内的影响力。

他说道:“我们必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理念和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团结更多的人,实现我们的愿景。”

文章图片16

伴随着这些振奋人心的文章,越来越多的进步人士逐渐了解到他们所宣扬的进步思想。其中,郑超麟是一个代表性的人物。

他曾领导过第二、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深受工人阶级的尊敬和爱戴。在他读完张申府的文章后,深深地被其思想所打动,成为了初期共产党的一员。

文章图片17

但就在中共一大即将召开的时候,张申府因之前的计划,去法国留学深造,没能参加这次历史性的会议。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张申府来到法国后,应聘到里昂中法大学教授逻辑学。

在学校时,他也不忘发展党员,领导成立了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并在第二年成功影响了后来的妻子,刘清扬入党。

文章图片18

这也算是共产主义造就的一段缘分了。

有一次,张申府和周恩来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里聊天,谈到了国内的情况。

周恩来说:“我们党在南方的工作正在发展,但还缺乏有经验的干部,我们需要你回国参与革命工作。”

张申府深思熟虑后决定回国。

文章图片19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筹办黄埔军校,这是为了培养一支具有现代化意识的革命军队,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服务。

这时的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孙中山认为只有依靠武装斗争才能推翻外来侵略者和封建主义者。

当时,张申府已经回国并成为中共党员,积极参与了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

文章图片20

在军校开办之后,张申府被孙中山任命为政治部副主任,负责监考和阅卷工作,并且认真筛选出优秀的学生。

当党代表廖仲恺请张申府推荐人才时,他推荐了周恩来。

退党分歧的风波

张申府无疑是一位重要的中共“元老级”人物,他不仅向廖仲恺特别推荐了周恩来,还亲自为他申请到了一些路费,让周恩来得以进入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

文章图片21

然而,就在周恩来进入黄埔军校之前,张申府却已经离开了这个地方。

据说,他与蒋介石无法相处,因此不得不离开。这一点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了张申府在性格上的一些缺陷。

这些性格上的缺陷很快就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遗憾。

文章图片22

1925年1月,张申府参加了中共四大,会上讨论和国民党结盟的事宜。

当时蔡和森、张太雷等人希望和国民党合作,张申府极力反对。无法达成共识之下,他一怒之下,宣布退党。

他知道退党将会是一个不可挽回的决定,但他又无法接受和国民党结盟的事情。

蔡和森、张太雷等人纷纷劝说,试图说服他不要退党。

文章图片23

蔡和森

但张申府的内心已经做出了决定。他一挥手,慷慨陈词:“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不再是共产党员了。”

众人无不失望和惋惜,但却无法阻止他的离去。

张申府黯然离开会场,留下了一片沉闷的气氛。

周恩来同志见状,顿时心中一紧。

文章图片24

他知道,张申府的离去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仅仅是对党组织的损失,更是对他自己的失望和痛心。

他快步追出会场,试图阻止张申府的离开。

“申府同志,请不要冲动,我们需要你。”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道,试图让张申府回心转意。

张申府的目光黯淡,他摇了摇头,无言以对。

文章图片25

周恩来看到他的表情,知道此时不是说服他的时候。

他叹了一口气,默默地看着张申府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悲伤。

战乱时期的贡献

1935年的一个秋天,张申府被一场运动吸引了注意力,这就是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为主题的一二九运动。

文章图片26

在这场运动中,许多年轻的知识分子纷纷加入进来,其中包括了张申府。他深深地被激励,认为这是他为救国尽一份责任的时刻。

1936年1月,北平文化界救国会成立。张申府被推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和救国会的执行委员,这使他感到非常高兴。

他对其他会员说道:“我们要团结起来,齐心协力,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文章图片27

几个月后的2月29日,张申府被捕了。当警察来抓他时,他还在和一些朋友讨论如何推进救国会的工作。他被抓后,朋友们都很惊恐。

其中一位朋友问道:“张先生,您觉得会有危险吗?”张申府却笑着回答:“为了国家,我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经过几个月的囚禁,张申府于5月被好友冯玉祥保释出狱。

文章图片28

然而,他回到清华大学后,却遭到解聘。

但是张申府并没有放弃。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参与创建了反侵略保主权的民盟。他告诉同事们:“我们要和所有能合作的对象合作,共同打败日本侵略者。”

平静的晚年生活

张申府晚年过得非常平静,他不再关心政治事务,而是致力于写作和学术研究。

文章图片29

舒衡哲

他的访问者日渐减少,只在1980年代初期,他接受了美国犹太裔历史学家舒衡哲女士的采访。

舒衡哲是美国历史学家,曾在中国留学,并在1930年代初期担任过《大公报》的外国编辑。

她一直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非常感兴趣,因此,当她得知张申府居住在北京时,便决定去拜访他。

文章图片30

张申府热情地接待了舒衡哲,他向她讲述了他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中的经历,讲述了当时领导层的一些细节。

舒衡哲将这些讲述整理成了《张申府访谈录》。

在张申府的晚年,他的身体状况一直都很不好。

1986年6月20日,他在北京大学医院去世,死因是肺功能衰竭。

文章图片31

他享年82岁。他的去世引起了文化界的哀悼,许多人都对他的生平和思想表达了赞赏和敬意。

一个传奇人物的一生终于落下帷幕。他的人生多面而立体,不仅是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创党元老,也是一个热情的革命战士,一个博学的学者。

以及一个为自己的良心和理想奋斗的普通人。

文章图片32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