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重要知识点

 蓝天0014 2023-05-16 发布于青海

这一门必修课主要有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二单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一单元的两课是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还有一课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单元也有两课,分别是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

这本书和以前的版本相比,删除了大量的经济学内容,学习难度相比于之前低了很多。
《经济与社会》经常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联合起来出题。


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同人民的命运密切相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其实经济运行无非就是按照“生产-分配-消费-交换”这4个环节来运转的。

1、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源于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

个体经济是指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经济。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外商投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共同设立企业的外商投资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也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第二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如果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如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市场调节有局限性,它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总之,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主要包括:
通过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二课主要内容指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 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课讲了分配和如何完善。

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4、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里在教资面试题当中考过“社会保障的权责统一”。

这4课在教资面试中也会考察,例如有考到“绿色消费”,一般教资面试会经过“开头语”“导入语言”“新授语言”“巩固提高”“小结环节”。一般面试最后会追问“你这节课是如何导入的,为什么要这样导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