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析马克思主义

 求是1025 2023-05-16 发布于山东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标志是1978年G.A.柯亨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和J.埃尔斯特的《逻辑与社会》的出版。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既是英、美左派知识分子和广大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又与流行于英、美的分析哲学的传统和社会科学中的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倾向密切相关。分析马克思主义是“集左派献身于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用分析哲学和'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工具对马克思主义正统理论进行批判性的考察为一体”的结果。

从广义上看,分析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分析的,在于它运用了一批在西方(主要是讲英语的国家)非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几种主要思潮中发展起来的思维方法,如逻辑和语言分析的方法,具有严格数学形式的经济分析的方法,以及描述选择、行为和策略的各种方法,如“决策论”或“博弈论”,以及更一般意义上的“理性选择理论”。这些思维方法之所以通常被称为是“分析的”,是因为它们的运用一方面要求并推进了表述的精确,另一方面要求并推进了论证的严谨。从狭义上讲,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分析的,则在于它以分别构成整体的微观成分和构成总体转换过程基础的微观机制,去说明宏观现象的那种倾向。

首先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作出经典性概括的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J.E.罗默。在其主编的著作《分析的马克思主义》(1986)一书的导论中,他基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差异,把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下述三个方面。

①致力于抽象原则。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强调理论不能脱离现实。特别害怕因过分注重理论解读而远离现实和历史,结果疏忽了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解读。分析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人们对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中的抽象概念获得清晰的把握之前,不可能准确地掌握马克思学说,因此在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偏差。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正是通过对“抽象观念的必要性的认可”,确立起自己的特色。

②致力于探寻理论的基础。罗默这里说的“探寻基础”,即要努力探讨和深入挖掘问题的深层次的、始原性的理论前提。要在人们看似平常的问题背后挖掘出它的深层次原因,并通过对这些基础的把握,创造性地理解和推进马克思的思想。

③非教条式地探讨马克思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者并不特别关心马克思写了什么或说了什么,而是重点关心其思想的一致性。他们只把马克思的思想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而不拘泥于马克思个别的论点,他们在乎的是理论推演自身的严格性和一致性。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范围包括:①经验理论,主要探讨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②规范理论或道德理论,如异化、剥削等问题。③方法论,主要阐释功能解释、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原则、博弈论等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运用。尽管这些学者们所提的大都是一些“异端”的问题,但他们把历史唯物论、阶级和剥削作为自己著述的主要内容,相信有一个比现存的资本主义更为优越的社会主义,在这种社会中,现存资本主义的异化和不公正现象能够被克服。

柯亨、罗默和埃尔斯特通常被视为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其他代表人物包括P.巴德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S.鲍尔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R.布伦纳(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P.V.帕里斯(比利时鲁汶大学)、T.派克提(法国巴黎大学)、H.斯坦纳(英国曼彻斯特大学)、R.范德维尔(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E.赖特(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