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及徐:四川方言是活在身边的历史

 天和图书馆21tc 2023-05-16 发布于广西

“你想干啥子嘛”

“又啷个了嘛”

“老子虚你嗦”

“安逸了哇”

“巴适得很”

一说到四川方言的日常用法和语气声调,已过花甲之年的周及徐妙语连珠。他列举了很多我们听都没听过的方言说法, “不是四川人都能听得懂所有的四川话”。

周及徐是地道的成都人,他对语言学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年轻时的他,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先后在四川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读语言学,在上海做博后研究,受恩师建议,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向了方言。回到成都,在教学以外的时间,经常背 上双肩包和电脑,奔走在乡村,一直从事方言的田野调查,筹建语言学语音实验室,整理四川方言资料等工作。作为国家社科和教育部课题负责人,先后完成了包括成都、青川、苍溪、平武、古蔺、大邑、双流等地区在内的方言点项目。在醉心于语言学研究的时间里,他公开发表了一些四川方言研究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如《戎夏探源与语言历史文化研究》《岷江流域方音字汇——20世纪四川方音大系之一》,主编了学术辑刊《语言历史论丛》一共十七辑。

在天府会客厅,对话四川师范大学语言学教授周及徐先生,讲述那些他和四川方言的故事。

T:天府会客厅Z:周及徐

T:耙耳朵的“耙”字是成都人自己造的吗?

Z:方言字的考察是很难的,你要把意思表达出来,写同音字即可。有的人写成一个火一个巴,有的人写成“耙”,都不是本字。李劼人也写过类似的,“吃魌头”就是占便宜,像这些字现在要去考证的话,其实是很难的,不要相信词典里临时的同音替代字。方言一旦形成文字,方言就很少了。成都作家李劼人,对于成都话的记录是功不可没的。他在1910年的小说里就写了这个方言词,还解释为丈夫怕老婆。

T:网上大家都在说四川话的特点,比如四川话的叠词特别多,语气词也特别多。

Z:有的是形容词,有的是双音节词,从古代就有,不算是四川话的一个特点。叠词的作用是模仿现实,有的是加深词语本身的程度,各地都有。不仅是四川,各地的方言都有属于自己的方言语气词,但是不能说这种方言好,那种方言不好,而是每个地方的方言不一样,听起来很特别。

T:四川话的特点是什么?

Z: 成都话的特点: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入声字归阳平调。四川省的大城市以及重庆市(老四川范围)都这样。

T:语言学(方言)研究是如何开展的

Z:语言研究分两个路子:一是传统方法,一是现代方法。传统的路子就是看文献,读古书,古书里面有很多语言研究的养分。现代语言学研究用的是新路子、新方法:就是去做田野调查,用录音设备,实地记录,根据耳朵听到的有声语言来研究语言、方言和民族语。回来之后分析数据,分析其中的规律,做成数据库。在城市里,方言的色彩不是很浓烈的,因为城市是和现代生活接轨的,方言很容易改变。越是走到农村,越是走到边远的山区,方言越是保存完好,好多方言都没有改变。

T:为什么要研究方言?

Z:汉语很复杂,有很多方言。但是一旦将其写成文字,方言就不存在了。不像普通话,用书面表达,所有人都看得懂。方言体现在口头,所以必须对“活的语言”作调查。“活的语言”调查就是现代语言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做现实语料的分析,国际音标记音,将所有的音系整理出来,做成数据库,这些科学的语音资料,甚至可供计算机程序处理。

一种语言原本是统一的,但是几千年的历史,通过移民、战争等因素,分到各个地方,方言就开始变化。方言趋向于“分”,这是古代的情况。到了现代,就反过来了。地球村、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交往多了起来,方言就趋向于“合”,缩小差别。再加上现在普通话的推广,方言迅速地在当代靠拢,甚至消失。如果没人去记录研究方言,以后就找不到了,它就消失了。

T: 您怎么看待四川方言的起源?

Z: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说四川方言是自古传承下来的,另一种是说“湖广填四川”。“湖广填四川”是四川方言的特殊历史,它是指:明末清初的时候,张献忠入川烧杀抢掠,大屠杀,四川很多地方、包括成都,都变成了空城。清代康熙年间,为了把四川的生产和经济恢复起来,开始从外省移民进来,从湖南湖北进入四川,同时也发布了很多优惠的政策,例如迁居过来分配的土地私有化,头三年不收税等等。从元代开始,湖南湖北就统称为湖广行省,所以这里的“广”不是广东。那些人带过来的方言就是现在的成都、重庆市的方言,即湖广话。但是这就和第一个观点不一样,第一个观点是方言从古代一直传下来,;第二个观点是方言在明末清初突然就被切断了,四川方言是湖广那边的移民带过来的。

我从2007年开始研究,大概到了2010年前后形成了一种新的观点,与上两种都不同。先说一个语言现象,成都出西门走到文家场,然后从文家场到温江,再走到崇州,说的话就完全不一样,我们叫南路话,在乐山,宜宾,也是这样的话。它有一个特征就是有入声声调。湖广话是四个声调,南路话是五个声调,这就跟成都人不一样,成都人说的叫湖广话。

我对南路话就比较熟悉,我的父亲就是南路人(崇州),我的母亲是成都人,我从小在成都长大,但是一到暑假就把我送回老家,全讲南路话,我一开始就听不懂,我要和那些小孩子一起玩,我讲成都话,他们就不跟我玩,然后我就学,暑假结束之后回成都,结果成都小朋友也听不懂我讲的话,也不跟我玩,我又很惶恐,我又去学成都话,这样一来一回,我两边的话都学会了。当时只觉得有趣,后面渐渐发现跟成都话很不一样,好多说法也不一样。后来到了学语言学的时候,终于在方言调查中明白了,为什么这两种方言差别这么大。

从成都西面出去,到苏坡桥,不到10公里,说的话就不一样了;从成都一直向东走直到重庆,旧时有五六百里路,虽然和成都话有些区别,但是小得多,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南路话不一样,西出成都十公里就变了。如何解释个差别?于是就得出了一个想法, “湖广填四川”只填了岷江以东以北的地区,因为古代的河流是天然的界线,当时战乱如果要波及到南岸,要过岷江,在古代这是一个交通上的障碍。所以当时烧杀抢掠主要在北岸,成都就是最西边,重庆在东边,当时张献忠入川从东向西打,最后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两年以后从成都撤走。这样岷江以西以南的方言保存下来了,所以说南路话就是老四川话,不是“湖广填四川”填过来的,它们在元明以前一直存在。而现在讲的成都话,南充话等等就是“湖广填四川”填过来的。

T:普遍意义上说的四川话是湖广话

Z:中国的方言系统分为南方方言和北方方言,长江以南的叫南方方言,长江以北和西南地区的那一大片我们叫北方方言,也称之为官话,普通话也是官话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次方言又分为八个,其中有一个次方言就叫做西南官话。西南官话又包括哪些?云贵川、广西,重庆,还包括湖北的一部分,西南官话实际上是一种行政划分,不是来源划分,而是以区域划分,里面有昆明话,南路话,武汉话、广西话等,来源都不同,只是大致在一个地域。

T:西南官话有什么特征?

Z:西南官话有一个特征就是入归阳平,即入声调全部变为阳平那一个调。但是南路话(入声独立)就不合这个辙,所以这个划分很粗略,且有问题。西南官话全称西南官话次方言,官话分次方言,次方言下面分片,片下面分小片,小片小面再分组群,组群下面再是方言点,方言点大概到县。

T:方言岛是如何定义的?

Z:移民的第二代,要保持这个方言,要形成一个社会,在这个区域范围内,日常生活都讲这种话,这就是形成一个区域的社会化的方言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移民方言最多一二代人就会消失。最会保持方言岛的就是客家人。

T: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方言?

Z:方言就是一种语言的分支和变体。语言就是我们的历史,语言反映人类文明的历史过程,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我们对它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去研究,你就不知道历史的细节,最终无法理解文化的奥密。语言一般都比较抽象,有很多语言的理论和规律;语言有屏障,不像文学可以进行心灵沟通。语言是一种把人隔开的栅栏,但是语言学就是要打破这个栅栏。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将它保存下来,因为语言伴随了人类数千年,是人类珍贵的财富。中国有很多地区,包括一些少数民族的地区,方言逐渐默默消失了,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要等到早已错过,才想起来保护,那个时候都已经晚了。

推广普通话的理念提了很多年。如今,大部分地区的人,尤其年轻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很多新一代父母一般会选择用普通话与孩子沟通,有的甚至觉得方言很土,这样做的结果就使下一代不会说方言。作为法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跟方言比更容易实现无障碍的交流,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地域沟通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方言不只有沟通这一个功能,它是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心理、观念、伦理、习俗等人文因素的寄托,反映了一个社群的生存方式,也是一个地方社会群体的认同、区域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标志。

“语言是具体的、是有血有肉的,语言的细胞就是方言。每一个方言都是人类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遗产。方言之间是平等的。”

敬请期待更多视频访问的精彩内容

✏️撰文 /阿蛮

✏️排版 /Yuan.

📖审核 /布朗泥泥、YunJ、刘培文

*本文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和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